​我们身边的笔记本狂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身边的笔记本狂人0( 郭岳 )

1994年,世界计算机还没进入到奔腾时代,北京初中生郭岳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486的组装机。11年之后的今天这台机器若还在,郭岳可能无意间也成了台式机的收藏者了。现在的郭岳,是北大法学院03级的硕士研究生,另外一个身份是笔记本收藏家。

虽然在读本科期间,郭岳就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也帮着周围的同学挑选和维修了许多的笔记本,但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开始收藏笔记本。说是他的女朋友把郭岳领进笔记本收藏领域并不为过,2004年夏天,郭岳陪女朋友回广西柳州探亲,大二时做过一段二手电脑生意的他习惯性地逛到了当地二手电脑市场,邂逅了他的第一件IBM藏品,Palmtop PC110。“当时并不了解这台机器,只是看着小小的笔记本觉得很好玩,九成新,就花500块钱买了下来,回来后才发现这款只在日本发售的机型在国内很少见,非常珍贵,从这以后也就动了收藏的念头。”郭岳回忆起自己和计算机接触10年后的第一次收藏时说。

决心收藏后,郭岳就列了一个表,把IBM分A、R、T、X系列之前所有经典的产品列在上面。谈起只选择IBM做收藏的原因,郭岳像是IBM的代言人似地说,“IBM的产品,尤其是Thinkpad系列非常具有一个品牌的传承性和独特风格——严肃、内敛、冷静、沉稳。而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讲,Thinkpad也总能给人惊喜,除了各款独特的机型,小红帽、键盘灯,最细微的部分也体现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正是因为Thinkpad独特高贵的血统,我才决定只做它的收藏。”钟情于IBM不止郭岳一个人,但另一位IBM笔记本的收藏者王磊和玩家陈昊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王磊用过许多牌子的笔记本,但“感觉还是IBM最好用,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陈昊则更是把只玩IBM的本本的原因归结为一种朴素的热爱,“喜欢就是喜欢,就像有些人爱看‘超级女声’和芙蓉姐姐。也许笔记本玩家更注重的是一种体验,而IBM的笔记本总能带给我许多惊奇的体验吧”。

从2004年8月到现在,仅仅一年时间,郭岳已经收藏了33台他眼中IBM的经典笔记本,这其中大部分来自电子商务网站eBay,剩下的则来自国内的网上个人交易。郭岳最低价的藏品是Thinkpad730T,他只付给了卖家0.5美元,但把这台本本运回国内,他付出的运费却高达40美元,是机器购买价格的80倍。这之后,郭岳在eBay上买下的笔记本就不再直接邮到国内,而是找个当地的朋友帮着带回来,一是邮费太贵,二是跨国普通邮寄很难保证对笔记本不损坏,他的PC5140(IBM第一款便携机)就是在从美国南加州海运了3个月后回国的,到北京后机器已经完全摔散,他捧着摔散的几块回到家,用了一晚上组装粘补,第二天开机还能正常使用。最辛苦的是,因为在eBay上买东西,为了配合卖家的正常作息时间,郭岳经常是半夜在网上和卖家讨论具体事宜。这样的辛苦肯定不是一句简单Thinkpad情结就能解释的,郭岳说,“没错,我是想通过收藏,不断探究它的历史,描绘出笔记本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一种笔记本电脑代表的背起世界上路的生活方式”。

鹰航职员王磊的收藏途径和郭岳十分相像,国内网上交易和海外购买,但后者的途径则和郭岳完全不一样,王磊的海外笔记本大都从日本拍卖带回来。IBM的设计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很多笔记本也只在日本发售,像郭岳最渴望收藏的Thinkpad555BJ这款带打印机的笔记本就只在日本发行。可以说日本是笔记本收藏者的天堂,但日本拍卖网站的资料日文输入让许多像郭岳这样不懂日语的收藏家十分头疼,所以也就不得不放弃日本这块非常大的二手笔记本市场。在日本有朋友的王磊往往是看好一款笔记本后,和朋友共用聊天软件,现场直播朋友在日本的拍卖过程,最后再把拍得的几台笔记本一齐由朋友春节回家时带回国内。

王磊对笔记本的喜爱从他1996年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最爱看计算机杂志,一台高端的商务机型和后来泛滥国内的夏利车一个价钱,虽然买不起,但是觉得那么小的空间是一台真正的电脑非常奇妙。”王磊回忆起对笔记本最初的好奇时说道,“那个时候就想,自己一定要买一台笔记本。”于是上大二的时候,和许多把台式机作为首选的同学不一样,王磊买了他第一台电脑——一台松下的二手笔记本。之后的王磊更像是一个玩家,连买连卖了几台二手笔记本,甚至在买过IBM之后也没有想过收藏,因为当时的笔记本对还是学生的他来说,更是一台电脑,一种必需品。工作之后,王磊有了更多的余钱,才慢慢开始了笔记本的收藏。

谈到收藏资金,王磊毫不避讳地说,“钱肯定是收藏的基础,但国内二手机的收藏也绝不是拼钱,因为太多的产品是有钱买不到的”。而郭岳认为在笔记本的收藏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和知识的积累”,他分析道,“像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一样,收藏也要趁早,笔记本收藏和古玩收藏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古玩要在乱世买进,而笔记本收藏它是一个新兴领域,就像域名注册一样,具有排他性,当然越早越好。而且对笔记本的认知和了解也非常重要,单看图片就要能说明白具体机型、配置和在市场上的保有量,这点在和外行交易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收藏笔记本给每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都带来些变化,这其中共同的一点就是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事实上,郭岳和王磊就是在互相易货的时候认识的,王磊谈到圈子里的朋友时说,“大家都非常真诚、热情,因为都非常喜欢笔记本,很容易就感受到对方对收藏的热爱程度和对笔记本的了解,所以彼此间的信任度也就很高”。在王磊把郭岳想要的机型邮寄过去后,他的生活就因为换工作、搬家有了很大的变化,直到4个月后完全安定下来才让郭岳把自己想要的笔记本寄过来,王磊说,这期间他从没有过任何担心。

王磊觉得收藏笔记本追求的就是收藏的过程,最大的乐趣也来源于此。那种寻找继而发现自己想要机型的快乐,和卖家交易的过程,还有等待藏品运到自己手中前的期待感,着实让人感觉到一种快乐,“等笔记本真放在自己手中后,可能还真就不怎么看了”。来自美国的计算机收藏家阿伦·斯科特也表示过这样的想法,“收藏的过程其实最为有趣,但得到藏品后我还真就没什么兴趣再去摆弄”。

谈及国内的笔记本收藏现状,郭岳说道,“国内收藏笔记本的人并不多,仔细算算收藏10台以上的可能都不会超过10个。现有的国内收藏家都是收藏二手笔记本电脑,一是笔记本在国内还是奢侈消费品,买家以实用为主,淘汰下来的二手机就很少,二是因为国内笔记本市场的保有量就很小。笔记本在中国发布的时间本身也不算太长,许多经典机型在国内都没上市过,所以只能买二手机,而且目光也只能伸向国外。但在国外网站上交易需要足够好的外语、可靠度高的信用卡,最重要的是在国外还要有朋友,这就增添了很多限制”。

国内许多人对笔记本收藏这种个性化收藏还有很多误解,认为这不过是些电子垃圾。而其实国外收藏电子产品的人群相当大,经典台式计算机收藏家在全球遍布着几十个组织,国外收藏笔记本的人虽然并没有前者多,但他们往往也有自己专业的组织和网站,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与国内收藏者多收藏二手机相对的是,国外的收藏家一般都是收藏新机器,像一位来自日本的笔记本收藏家就收藏了134台的IBM笔记本,而在这134台中除了一些非常老的机型,全都是新品。郭岳说,这也是国内和国外笔记本收藏的一大差距,而且“国内收藏基本没什么可挑选性,逮着一台算一台,而国外的收藏家一般都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并且他们也不像我们存在着关税、运输等问题”。■ 狂人笔记本电脑笔记本ibmibm笔记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