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作战示意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蔡伟)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作战示意图0

弗诺特钦科编著的《远东的胜利》中称,“满洲进攻战役”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直接继续和组成部分”,“是苏联人民对法西斯德国的主要盟国进行的一次正义性的解放战争”。“只有粉碎远东侵略势力的巢穴进而消除对我国远东边境的经常性威胁之后,伟大卫国战争才能彻底结束。”为此1945年初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满洲进攻战役计划》,决定对日兵分三路,利用对东北的有利地理态势,对日本关东军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坎尼式合围。计划从外贝加尔、海滨和阿穆尔河沿岸同时实施主要突击和一系列辅助突击,目标是中国东北中部,以便分割和各个歼灭日本关东军的主力。

苏联红军战前的部署

1945年7月3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训令,成立远东苏军总指挥部。当天,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出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被正式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8月1日起,外贝加尔方面军、两个远东方面军、滨海军队集群和太平洋舰队开始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一指挥。

8月2日,国防委员会训令成立总指挥部的参谋部,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担任总司令,任命希金中将为军事委员,伊万诺夫上将为参谋长。

8月7日,国防委员会发出训令,命令外贝加尔、远东第一和第二方面军于8月9日开始军事行动。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地面部队于8月9日晨越过满洲(即我国东北——译者注)边境。舰队从8月9日晨开始战斗行动。

第一路主攻部队后贝加尔方面军由苏联元帅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统帅,下辖4个合成集团军,三路部队中惟一的1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团,总共包括37个师,20个旅,约65万人。主要攻击目标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横越大兴安岭、蒙古大草原和浩瀚的沙漠,插入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工业中心沈阳;此路突击部队的另外两个辅助攻击路线分别是张家口、承德方向和海拉尔、齐齐哈尔方向,牵制日本华北方面军,并切断日军向关内退却的道路。

第三路苏军是从黑龙江以北发动进攻的由普尔卡尔夫大将指挥的远东第二方面军,该部队下辖3个合成集团军共11个师,12个旅,共约35万人。主要突击方向为哈尔滨。其他两个辅助突击方向是饶河、宝清和孙吴、齐齐哈尔。

1945年苏联红军和日本关东军力量对比:

关东军

兵力:31个步兵师团,9个步兵旅团,2个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由日本移民组成的在乡军武装支队约10万人。

武器:5400门火炮,约1200辆坦克(没有重型坦克),近1900架飞机

关东军司令官大将山田乙三,参谋长秦彦三郎将军(一度曾任日本驻莫斯科武官)

第二路是从俄罗斯滨海方向出发的由苏联元帅麦列茨科夫统帅的远东第一方面军,该方面军下辖4个合成集团军,共包括32个师,14个旅,共约58万人。主要突击方向是虎林、绥芬河、牡丹江方向,目标是吉林和哈尔滨方向。本路的两个辅助突击方向分别是密山和延吉方向。

苏联红军

兵力: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和3个防空集团军,共约158万人

武器:26000多门火炮,5500多辆坦克(主要为中型和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3800多架战斗飞机

海军:太平洋舰队编有两艘巡洋舰、1艘驱击领舰、12艘驱逐舰、78艘潜艇、约500艘其他战斗舰艇和1500多架飞机。

内河舰队: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编有8艘浅水重炮舰、11艘炮舰、52艘装甲艇、12艘扫雷舰以及其他舰只

结 局

苏军决定在全长5000多公里的正面上开始进攻,各方面军的任务纵深达600〜800公里。为达到战役的最终目的——全歼关东军,只给了极为有限的时间:不超过20〜23昼夜。从1945年8月9日零时苏军发动全线进攻开始到8月15日,苏军在第一阶段战役中共粉碎了日军第1梯队共30万人部队的抵抗,击毙日军7万余人。虽然有部分日军仍在中国境内附近的要塞抵抗,但日军全部防线已经崩溃。最终零星的战斗直到8月底才结束。 作战示意图出兵苏联红军东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