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欧米茄
作者:钟和晏( 欧米茄海马系列Planet Ocean )
今年59岁的欧科华(Stephen Urquhart)说自己从未曾想过在瑞士钟表业度过一生,但事实上他已经在这个行业停留了整整37年。回想起来,这位现今的欧米茄全球总裁相信,也许这就是他不可逆转的个人命运。
1968年,当22岁的欧科华开始任职于瑞士欧米茄公司市场部时,正是地球上的那两个大国进行太空争夺战最为激烈的年代;到了第二年,他就从广播中听到了美国人登月的场景。人们对于欧米茄表在那个过于重大的历史性时刻中所充当的角色早已经烂熟于心,也许对欧米茄公司来说,在自身毫不知情的1963年超霸系列被美国宇航局选为最适合执行太空任务的手表,相比之下似乎是更加惊心动魄的过程。
欧科华说:“60年代的信息传递和今天可不一样,欧米茄是整整两年之后才知道这一事实的,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当然,更加不可思议的是1970年超霸表协助“阿波罗13号”宇航员操作太空船重返轨道的经历,美国前宇航员彼得·斯坦夫特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证实说:“‘阿波罗13号’舱体有一次在我们返回途中爆炸,而我们的电源极其有限,惟一的电源是收音设备。没有时间,一切都需要手动,我们不得不瞄向地球开动引擎,通过欧米茄表来测量返回地球的分分秒秒。”
恐怕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手表品牌面对这样过于理想的宇航历险故事都会欣喜若狂,虽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作为“惟一登上月球的手表”对欧米茄一直是全球销量最好的高档表品牌之一的贡献究竟是百分之几。那个来自NASA的“史努比奖”一直出现在“超霸月球表”的后盖上,飘浮的宇航员模型也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欧米茄专卖店里。
事隔40年后,欧米茄仍然在重复叙述着自己的太空传奇。在今年的巴赛尔世界钟表珠宝展上,欧米茄是用一块蓝色表面的纪念表来自我纪念与庆祝的——这一限量发售2005块的手表在12时位置刻有立体欧米茄标志以及1965〜2005年份的红色字样,蓝宝石的水晶底盘上是“双子星4号”(Gemini 4)太空任务的标志。欧米茄的产品研发部经理格里高里·克斯林(Gregory Kissling)捧着纪念表解释说:“我们用了蓝色的表圈和表盘,因为这是从太空回望地球的颜色。”
( 欧科华
)
如同一个人的命运轨迹难免跌宕起伏,这个以希腊文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命名的超过150年历史的瑞士钟表品牌也经历了一段几近崩溃的岁月。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精工”为代表的日本制表商首先采用石英技术并以小型化、低成本的优势冲击全球钟表业时,瑞士机械表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从43%急速下降到了15%;二战以来,这一行业还不曾这样惨淡过。欧米茄中国和香港地区副总裁卢克勤(Kevin Rollenhagen)回忆说:“曾经有10年时间欧米茄也开始制造石英表,但我们竞争不过更便宜的日本石英表。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返回’,不是去面向未来而是返回到过去的最好时期,这一做法使我们成功了。”
6月18日,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直占据进口表销量第一的欧米茄在上海新世界城开设了中国的第17家旗舰店,也是上海第一家自营店。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今年的欧米茄正在庆祝它进入中国市场110周年——因为1895年还是清政府管辖下的上海铁路管理局为了保证火车的准时运行,就为员工配备了欧米茄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表都能有这样久远的中国故事,就像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时,郭沫若看到他没有戴表就将自己的欧米茄手表送给了他,而这块手表毛泽东一直戴到了临终。
( 旧上海宝信洋行的欧米茄广告 )
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欧科华相信他已经度过半生的这一行业在过去的100年中也许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当然,如果对照一下一幅旧上海宝信洋行广告上胡蝶等女明星和今天的安娜·库尔尼科娃或者妮可·基德曼展示一块欧米茄手表的姿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时代的变化也许确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剧烈。■
人们总是希望和过去保留一些关系
( 1895年上海铁路管理局为员工配备的欧米茄表
)
——访欧米茄全球总裁欧科华(Stephen Urquhart)
三联生活周刊:在经历了37年的瑞士钟表业职业生涯之后,你对这个行业有怎样的体会?
( 欧米茄超霸专业太空漫步40周年纪念表 )
欧科华:在我看来,钟表业是全世界很少的在过去100年中没有太多变化的行业之一。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但是机械表的基本样式和技术与100年前差别不大,我会说背后的动力也没有改变。当然我们在追随潮流,采用现代的设计并更新市场策略,但手表的芯——它的内部概念还是非常传统。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否意味着这一行业里的人也更传统呢?
欧科华:是的,我想我们应该尊重传统,当然这不是保守,我们必须有创造力。钟表业尤其在过去10〜15年间在设计、市场等领域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但最成功的钟表品牌反而是最忠于它们的传统与历史遗产的那些,这一点很独特。
三联生活周刊:你刚才谈到背后的动力是同样的,具体来说这种动力是什么呢?
欧科华:我记得很清楚,上世纪70年代石英表刚刚问世时,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机械表的终结年代了。在极其廉价的计算器上都附带时间显示的情况下,谁还需要一块机械表呢?但事实是机械表最终以强大的力量开始回归,即使在这个现代世界里,机械表所传递出的质量和工艺的信息还是与过去相同的,所以其背后的动力并没有改变。我发现如今越是技术发达的国家,越是像日本这样到处是电器产品的国家,人们就越希望拥有机械表。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说,手表正在成为个人身份的一部分?
欧科华:手表是个很微妙的产品,我想人们戴手表是希望能说些什么。比如一块潜水表最深可以潜到水下600米,但99%购买潜水表的人也许一生中从来没有潜过一次水;还有多功能计时表,除了赛车手之外对其他人有什么用呢?但每个人都想要一块多功能计时表!所以,这一切不只是为了读取时间而是一种宣言——我喜欢户外、海洋和大自然,如同年轻人喜欢运动鞋不是为了跑步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如今欧米茄在全球的最大销售市场是中国吗?
欧科华:我们有两个大市场——中国和日本,如果以大中华计算,中国确实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在我们的销售比例中,中国市场占了25%,日本占20%,欧洲约占30%,美洲约占20%。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自由的市场,我们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至少增长了好几倍。
三联生活周刊:欧米茄的广告宣传大多与运动和名人有关,名人的力量确实强大到足以影响消费者?
欧科华:确实很强大,虽然也许比起10年前名人的影响力在减弱。今天的消费者具有更多的知识和判断力,他们变得更挑剔。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健康、家庭、犯罪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如今人们生活在一种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社会中,一打开报纸整个令人不安的世界就出现在你面前。所以,人们需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消费也是一种让人快乐的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最终是什么驱使钟表世界又回到了机械表和机械工艺呢?
欧科华: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希望和过去多多少少还保留一些关系,一个人为一块机械表花费几万美元不是从它的功能来考虑的,而是寻找与过去的联系。手表是一种复杂的产品,除了技术与工艺,其中还蕴涵着激情和历史,这也是人的激情和人的历史。■ 腕表欧米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