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了不洗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在个人想象里,吕克·贝松是这样工作的:他的脑袋一定处于高速运转当中,各种缤纷的念头,或者借音乐上常用的词,动机,像礼花一样从他脑子里迸发出来。但吕克·贝松现在已经不是导演了,他遵守自己只导10部电影的诺言,目前身份是制片人。他把自己的一些创意交给那些年轻导演,或者干脆写出剧本来让他们拍。也许是上次合作非常愉快,吕克·贝松又写了一个剧本,还是让李连杰演,《猛虎出笼》。这部电影在国内没有进入大影院,但已经发行DVD。
如果路易斯·特里尔看见中文版DVD封面不生气,那他要么是个绝对宽容大度的人,要么也同意自己的地位无足轻重。因为除了吕克·贝松、李连杰、摩根·弗里曼和另一位演员鲍勃·霍斯金斯,找不到路易斯·特里尔,《猛虎出笼》导演的名字。但他的名字在封底也还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安排绝对不只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兴奋点,吕克·贝松监制的电影的导演,大部分不过是个执行人的角色。
这个电影的名字翻译得莫名其妙。最早它叫unleashed,勉强可以用《猛虎出笼》,更合适的还是《放狗咬人》。现在DVD上印的是danny the dog,下附小几号的中文《狼犬丹尼》。李连杰扮演的丹尼,就是被人当狗看待的,所以《狼犬丹尼》无论从字面还是从内容,都更符合。并非想纠缠为啥用那么大的字体印《猛虎出笼》这样不合适的片名,而是奇怪,怎么会有这样不规范的做法,一部电影,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它完全不同于内地、台湾、香港译名相异,那是文化差别,而这是操作规范的问题。
接着看封底,《狼犬丹尼》出品单位是luc besson’s europa corp。吕克·贝松是全欧洲最有世界眼光的导演和最有雄心的导演,单是今年,挂他名字监制的电影就有18部,他正在用个人力量带动法国电影商业,乃至欧洲电影业的发展。法国电影人早就开始抵制好莱坞电影,但最初的做法要不然就是呼吁限制放映或者发表宣言。吕克·贝松却试图整合所有的资源,跟“练吸星大法”一样,看看糅杂了不同国籍人士的演职员表便可一目了然。
不能指望在吕克·贝松监制的电影大军中找到《碧海蓝天》的同类,这些纷纷出炉的热门电影情节简单、节奏飞快、人物扁平、强调动作与暴力,以及程式化的煽情。惟其如此,吕克·贝松才能赋予它们商业上的力量,同时摈弃了法国电影的欲语还休、暧昧不明。如果说法国电影以前擅长内心奇观的话,吕克·贝松则致力动作奇观。在这方面他甚至超过了美国,以及比美国人做得还精彩的香港电影。《企业战士》以及这次在北京“法国电影展映”活动上放映的《暴力街区》,演员都亲力亲为,不似美国电影特技过多,也不像香港功夫片以取胜为目的,更多的是展示人类肉体能脱离地球引力的极限,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度快感。现在已经是这样了:除了老牌美国动作片、香港功夫片,法国极限电影也冉冉升起,并足以与前两者比肩。
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道理在吕克·贝松那里同样适用。《猛虎出笼》有一个不错的创意:一个孩子——丹尼,从小被当成狗一样养大,他惟一拥有的技能就是搏斗,被当成杀人机器使用。只要把丹尼脖子上的项圈拿下,对手无论是谁,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击倒。一位黑人盲人钢琴师与他的白人继女收留了丹尼,用音乐唤起了丹尼的人性,黄白黑三种肤色的人成了一家人。但是丹尼的过去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这个故事复述到这里,的确有点无聊,说着都嫌累。这是一个烂俗套电影,但我们还是想去看,为啥?因为对吕克·贝松和李连杰联手有期待,故事再简单也没有问题。还有比泰国电影《拳霸》更简陋的故事吗?
但好米饭,无菜可以,有小石子就不行了。《猛虎出笼》的故事漏洞百出,如果说命比纸薄,那这个故事的合理性比命还薄。丹尼母亲被杀,他被人掠走时已经至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成年后却完全没有任何儿时记忆,这个完全说不通。从教育学上来说,其实也可以做到,就是一旦丹尼提到母亲,就遭到无情痛打,把与此有关的记忆强行压制下去,但影片并未交代。若是脑部受重创造成失忆,后来却安排他在梦中想起一切,未免太轻率了。而且他人性恢复的速度足以让任何教育家感到惭愧。
袁和平没有给丹尼设计套路,只有最实用的厮打,这还算符合丹尼自学成打手的身份,只是中间隐约可见《精武英雄》的痕迹。但是终日不见太阳,只能吃狗食的丹尼居然能有这样的体能真让人惊讶,要知道希拉里·斯万克为了在《百万美元宝贝》中扮演拳击手,在专业教练指导下锻炼了4个月,每天补充200多克蛋白质才有了足够多的肌肉。所有的不可能都被混蛋巴特叔叔一句“从小培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搪塞过去,听起来有些扯淡。故事可以简单,但不能连个故事的样子都没有。吕克·贝松也许是太忙,干脆把说不圆的事情不是交给奇迹,就是交给了胡说八道。他还是身份再单纯一些,目前,只做决胜千里的制片人更好。 吕克·贝松萝卜快了不洗泥狼犬丹尼李连杰影视武打片电影剧情片法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