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交际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潘老大)

最近我的web邮箱里没别的,每天都有三四封来自Yahoo 360的要求添加为朋友的信,还有就是两三封来自天际网的邀请信和希望引荐朋友的信。我像一个交际草一样忙着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和给大家彼此介绍,生怕SN社交网络的完美共产主义蜂窝状链接,因为我的掉链子而断开了。毕竟这是个结果如何还没有人能证明的游戏,像个有互联网理想的好孩子。我好奇,我要支持。

但也因此充分地感觉了SNS的矛盾性——对有结识他人的期望的人,它是多么有用;对暂时没有这个需求的人来说,它是多么累。我得很不自私地把大家的链接要求传来传去,才能尽量把这个游戏玩得远一点。

我想我知道这个模式的缺陷在哪里了:蜂窝状的关联模式看起来严谨得像科学一样美丽,像个分子结构图。但人之间的关系恰恰不是科学——我们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的动力,完全不像分子运动那样恒久和稳定。比起科学来,我太脆弱了——我随时可能因为累了烦了自私了就不玩了,会有多少人因此失去相识的机会呢?我会失去多少潜在的朋友呢?最大的风险还在于,我本质上根本就不是交际草,顶多算一棵含羞草罢了。

但话说回来,在我的反面可能正有些人玩儿七十二小时网络生存,需要靠尽量多的社交网络中的朋友送衣送水送饭来维持三天的生活呢。你掉链子的时候,他可能正在疯狂建立新链接;因为失去你而漏掉的关系,可以被其他两个新相识迅速地弥补上。也许这可以号称是“社会交际能量守恒”:你爱玩不玩,地球没你还不转了呢!

游戏参与了半天,假装未来了半天,如果最后证明了一个这样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我就要被气死了,也许我该劝劝自己:你费那么大劲维护这个蜂窝的社会性和完整性干嘛?这是违背人的天性的。你根本就不该理那些你本来不认识的人,你只用关注你的直接朋友,有事只是直接朋友求直接朋友,咱单线联系。这样你就不累了,只要照搬生活中你的朋友圈的形态就好了。

社交网络原来就等于社会,这真是个概念的大骗局。据说最早的周易,并不是先有理论、后用来预测未来,而是人们把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codify,然后从中寻找出规律,成为《易经》。再用来往下一个五百年一套,哟,基本严丝合缝!于是成为真正的《易经》。《易经》和社交网络,寻找世界的本质,究竟会使我们更聪明呢,还是更容易办表面聪明的糊涂事?生活好像根本就不在乎我们这一点点小智慧。■ 交际网络社交

上一篇: ​动什么,别动钱包
下一篇: ​邮箱测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