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一个更接近幸福的指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凡)
环境污染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健康
GDP的代价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
人们渴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在很多人看来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给社会带来的收益就越大。其实不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环境污染导致病人增多,医疗产业便随之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
“由于前一时期过分着重于GDP的增长,甚至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把许多无可回避、必须解决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留在了后面。”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它是对GDP 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而若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事实上,过去15年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中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经济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也是一些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难以避免的环境代价,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说,“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的第六位,但产业技术水平低,规模小,浪费和破坏资源严重。煤炭、钢材和水泥消耗量大,二氧化硫和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以及消耗臭氧层的污染排放量均排在世界第一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系数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十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高,我国单位GDP氮氧化合排放量是美国的6倍,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德国的28倍、美国的6倍。
“由于这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呈压缩型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经济健康,甚至影响到社会地区的稳定。”解振华说
有关专家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危机、矿物资源枯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而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为世界的3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的数倍,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2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高达5800亿元,占同期GDP的1.29%,是1950年到1997年47年投入总和的1.8倍。这表明,我们今天的努力是用“经济账”来还“生态账”。
“中国近二十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GDP统计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批评,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修正。”潘岳说。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环境伦理和公众对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的,环境保护也是实现现代化应有的价值理念。现代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也是一种合乎公平和正义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因此,中国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势在必行。
非“神话”的绿色GDP
据悉,按照设想,绿色GDP将成为一个精密的“过滤器”,在对官员政绩考核时,“无情”地把那些以高额生态成本为代价的黑色GDP因素统统滤掉。9月初,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刘家义讲话时亦指出,绿色GDP对于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保护环境、实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绿色GDP核算却并非易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就所有资源消耗成本、所有资源损失进行估算的数据,更不用说完整的绿色GDP数据了。”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说,“不要夸大和神化绿色GDP。”
“千万不要认为绿色GDP概念提出之后就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他系统的变化。绿色GDP只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部分影响,但是没有反映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只能说它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而不是全部。”许宪春说。
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许宪春认为,绿色GDP核算有一定的难度。绿色GDP和GDP不一样,GDP 有一个客观标准即市场交易的标准,所有的交易多有市场公认的价格,买卖双方认可的价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绿色GDP 对资源耗费的估价没有标准,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不同。要提供一个比较科学的让大家认可的绿色GDP的数据还有相当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做。
“迄今为止,绿色GDP指数仍处在研究阶段,在未来几年中,我们都将无法采用该指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说。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布过绿色GDP的核算数字,这一项目在全世界还处于研究阶段。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每年的统计公报里建立卫星账户。不一定把传统GDP的数字做扣除,而是把资源消费情况、浪费情况、环境的破坏情况,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公布出来,让公众看到经济的增长,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以警醒世人。
据许宪春介绍,国家统计局计划按照联合国的综合经济环境核算体系来构建中国的“绿色GDP”核算框架,整个建立过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完成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第二步是完成环境实物量核算,最后一步是待条件成熟后开展资源和环境价值量核算。
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将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列为首批参与实物量核算的4种资源,计划同有关部门合作,在3年之内完成这4种资源实物量的核算。此外国家统计局还将积极建立“能源账户”,用于核算发展经济所消耗能源的总量及其构成情况。
除了在海南省开展森林资源核算试点,在重庆市开展工业污染和水污染核算试点外,国家统计局今后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许宪春表示,随着核算试点在各地的推进和国家统计局整个核算框架的架构,中国将迈出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的重要一步。
绿色GDP在国外
实施“绿色GDP”的国家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等。
挪威自1978年开始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是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墨西哥虽是发展中国家,也于1990年实行了“绿色GDP”。它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