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净与不信任

作者:王鸿谅

(文 / 王鸿谅)

不干净与不信任0

2002年3月24日甲A联赛第三轮,陕西国力主场迎战青岛颐中队。由于不满当值裁判比赛结束前的点球判罚,西安球迷赛后发生骚乱,愤怒的球迷放火焚烧看台  

1995年11月11日,甲A历史上最著名的“成都保卫战”,迄今为止仍被许多球迷认为是惟一一场真正意义的“保卫战”。当年率先喊出“保卫成都”口号的是广州《足球》报总编严俊君,“保卫成都”的意义,在严俊君看来,“就是保卫随着中国足球实体化应运而生的成都足球市场”,只有稳住全兴的甲A资格,刚刚显露头角的成都金牌球市才有可能继续。

成都金牌球市的荣耀和四川球迷的疯狂,在这一役留下了最辉煌的记录。当晚全兴不负众望击败青岛,比赛一结束,球迷刚出体育场就马上排队,等候购买全兴对阵八一队最后一战的球票。虽然这场排在19日的比赛球票要14日才正式开售,虽然那天还下着雨,但这都不能改变球迷的热情。然而,“保卫成都”最后保住的,仅仅只是全兴当年的甲A资格,成都金牌球市的没落依旧不可阻挡。

隐患其实在当年10月8日全兴主场迎战延边现代的比赛中已见端倪,只是被最终保级成功的胜利和虚幻所遮蔽。延边现代因不满主裁判罚,只守不攻,绝不把球带过半场,以0∶6大比分落败。此前连续7轮不胜的全兴赢得重要3分,延边被中国足协通报批评。这也只是甲A有史以来“第一场公开的消极比赛被罚事件”。职业联赛的扭曲是否从这里开始,没有人能做定论。当时间进入1998年,层出不穷的“赛场怪现状”终于让“肮脏”成为足球联赛无法抹去的烙印。

球评人贾志刚曾对中国足球的现实作过如此分析,以甲A球队为例,降级的损失大致包括:“失去甲A联赛冠名权所得的足协拨款300万元,主场门票收入下降及转播权的损失600万元,球队冠名及球衣广告损失300万元,母公司广告损失500万元,当地政府减少关怀导致间接损失600万元,共计损失2300万元。”而打假球的成本,“买一场球花费200万元,就算在最后阶段买三场,花费600万元;如果打假球被认定是‘消极比赛’,最多罚款40万元,如果被认定为打假球,球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损失高达4000万元,但这种概率只有1%,其期望值为40万元。总计靠打假球保级的成本最高为680万元。”即便高成本的打假球,依旧可以保证更高额度的收益。

“隋波事件”、“渝沈之战”、“甲B五鼠案”……说到底,都是在这种规则缺失中诞生的怪胎,足协忙着维护“不可撼动”的权威,俱乐部私底下盘算着本赛季的进账,甚至球员也在期待着盘口的走向,唯有真正的球迷,在赛场里伤透心高呼“假球!”

“3号隋波”,面对众多媒体,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如此姓名确凿的说出本队“表现不正常”的球员姓名,多少还是令人惊诧的。1998年8月22日,云南红塔对阵陕西国力的这场比赛,原本有可能成为联赛打黑的第一枪,因为贾秀全的勇气,也因为赛后国力俱乐部提供的电话录音带,指控“有人企图收买国力的三名巴西籍外援在对红塔的比赛中放水”。当时的媒体也处在极端的兴奋中,足协终究还是介入了,但12月28日抛出的“调查情况”却让人们期待的心情跌入谷底。“隋波事件”被认定为“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借题发挥,扩大事实进行炒作,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录音带,虽确认是“旅居巴西的华裔女士王素徽本人企图收买上述三名球员”,但因为此女士事后“矢口否认”,“经足协法律咨询,鉴于本场比赛收买贿赂企图没有既成事实”,因此,比赛“不存在假球问题”。追问出3号隋波,并积极促成足协介入的媒体被狠狠地涮了一把。球员隋波黯然离开球场,留下一封公开信,自称“没什么天赋,没什么雄心壮志,只是想踢球吃口饭,但最后还是被砸了饭碗”。与信任一同丧失的,似乎还有足坛的同情心。

“假球、黑哨”从人们心中隐约的怀疑,到物化为球迷在赛场上打出的最常见条幅,这种转变在联赛的头三年已经完成。而中国足协终于“开始注意到”,并第一次派出专门调查小组两地取证,却是1999年12月5日的“渝沈之战”。渝沈之战是在重庆主场,面对重庆隆鑫明显放水,1∶2败给濒临降级的沈阳海狮,球迷高喊“隆鑫滚出重庆!”的口号,继而围砸球员的休息室和车辆。足协“打黑”权威第一次行使的结果,是两队俱乐部各罚40万元,两队教练各罚5万元,就此了结。

“渝沈之战”原本可以成为足协挽回公信力的良好契机,但依旧以闹剧收场。在“假球、黑哨”的呵斥和常见的球迷赛后闹事中,甲A继续跌跌撞撞的历程。终于在2001年,甲B第一次“风头”盖过甲A,撞在足协“乱世须用重典”的枪口上。当年甲B的最后两轮,成都五牛、长春亚泰、江苏舜天、浙江绿城和四川绵阳这五支球队参加的三场比赛,将中国足球联赛的面具彻底扒了个干净,最戏剧性的比分是五牛对阵绵阳的11∶2。阎世铎痛斥,这些球队“像老鼠一样在蚕食我们职业联赛的根”,必须“杀无赦、斩立决”,五个俱乐部各自领到惩处,61名球员受罚,算是足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动真格”。

“甲B五鼠案”成为撕开联赛黑幕的最好契机,浙江省体委主任陈培德的拍案而起,广州吉利俱乐部李书福,浙江绿城俱乐部宋卫平的挺身而出,大有“掀开桌子,看看底下有什么”的架势,阎世铎的“乱世须用重典”第一次突破了足协固守的“证据说”,一场联赛史上最为声势浩大的打黑行动揭幕。接下来2002年1月23日中国足协的新闻通气会变得颇有深意,专职副主席南勇首先代表中国足协表示,对于“只要主动认错,退钱并检查深刻”的“黑哨”,足协“将不予曝光并继续使用”,但宋卫平手中的黑哨名单最终还是被捂了起来,揪出“写了忏悔书,退了4万赃款”的龚建平是惟一的战果。

关键人物

不干净与不信任1

王俊生:“将职业足球引进中国的人”

这是1995年亚足联某官员向国际足联官员介绍王俊生时做出的评价。1992年至2000年,王俊生身兼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和足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等职,开创了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之路。1993年他领导制定了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后来他成功当选了亚足联第一副主席,保证了中国足球在亚洲说话的分量。

不干净与不信任2

阎世锋:自称外行的领路人

不懂足球,不懂英语,2000年4月,阎世铎成了中国足协的掌门人。那时,刚刚在1999年渝沈之战中经历了信任危机的甲A联赛一片低迷,国奥队的兵败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足球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换上擅长“铁腕”和做报告的阎掌门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决定。阎掌门上任之初,他并不讳言自己是个外行。但他确实会“聊”,也敢干。在上任仅半年后就做出暂停甲A联赛升降级的决定,并在说出“杀无赦,斩立决”的豪言之后,敢于把“甲B五鼠”“法办”;阎掌门有想法,他倾注心血设计出了中超的美好蓝图,尽管这又是一次豪赌。

不干净与不信任3

许放:英年早逝的甲A元勋

在足球圈内,许放是个令人尊重的名字,尽管他没能见证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深入发展。1993年作为主管开发、外事的中国足协副主席,许放凭借丰富的国际交往和谈判经验,成功地为中国足协筹集了每年12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使一直勒紧裤带的中国足球改革渡过了生死线。当时就有人说,如果没有这笔钱,职业化改革将会无限期推迟下去。在外事方面,许放的工作也得到了亚洲国家的认可。

不干净与不信任4

李章洙:被中国足球同化的洋教练

这位韩国铁汉在中国执教7年,算得上最有“定力”的洋帅。然而李章洙由于最终被自己的队员“出卖”而选择了主动离开,这实在是个发人深省的话题。李章洙曾率两支不同的球队夺得足协杯冠军,这在中国足坛绝无仅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