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的名义:美国虐俘根源主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5月8日,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在听证会上向被美军虐待的伊拉克战俘表示“最深切的道歉”
曾经在美国101空降师服役、现为美国老兵和平协会成员的戴安娜·瑞曼看到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照片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伊拉克的美莱村吗?”1968年3月16日,美军一个排在威廉·凯利上尉的率领下,在没有发现任何越共军人的情况下,屠杀了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数百名平民。在美国陆军对这支45人的部队进行为期4年半的详细调查中,有18名士兵被确信犯有战争罪行,然而军方没有对这些士兵提出任何指控,而是让这些人退役。惟一受指控并被判处终身监禁的威廉·凯利上尉,也在仅服刑3年后就出狱了。
另一位曾在1969年率领“海军突击队”屠杀21名越南妇孺老少的美国军人克里回美国后,更是连任内布拉斯加州州长、联邦参议员,现任纽约新校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校长。更不用说在1965年2月1日未经审判就当街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嫌疑犯的南越西贡政府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他枪杀那位可怜战俘的照片让全世界都怀疑,美国在南越是否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一一尽管臭名昭著,但他被免职后却依然能逃到美国,并没有任何惩处。
美国驻伊拉克军事行动代表马克·基米特将军在接受美国著名主持人丹·拉瑟“60分钟Ⅱ”节目采访时说:“照片上的士兵目前正接受法庭审判。”然而他没有说这些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更没有指出美军虐待战俘的根源是什么。难道真如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层所言,虐待战俘是美国政府和军方所知的、少数品质恶劣的士兵的个人行为吗?
美国《纽约客》杂志披露,其实,驻伊美军虐待战俘的程度比官方承认的“更加残忍”。涉嫌参与施虐的美军士兵称,“他们所作所为是受美军情报部门指使”。尽管布什5月8日声称,虐囚事件只是少数几个士兵所为,并不代表在伊的20万美国士兵。但第二天路透社披露的一份美军机密调查报告证实,虐囚事件与美国情报机关有关。一名受控告的施虐美军士兵的律师提供的一张正在实施虐待战俘行为的照片显示,照片中有4人是美国军方情报人员。同一天,《华盛顿邮报》也对外披露,五角大楼去年4月份曾批准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使用包括打乱睡眠周期和强光刺激等严厉的审讯手段,并将部分审讯方法应用于在伊的美军监狱。报道援引国防部官员的话称,国防部最高层批准了20项审讯手段,包括让俘虏连续站立4小时,或在他们单独面对调查人员时逼其脱光衣服等。考虑到美国军方从“二战”开始就已经执行的、通过虐待战俘来获取情报的历史记录,在阿富汗、关塔纳摩等美军控制的战俘营不断透露出虐待战俘的事件就不足为奇。
马克·基米特对丹·拉瑟和他的观众说:“这只是我知道的惟一一起虐待战俘事件,但是我们知道,自从我们来到伊拉克后还有其他类似事件。”对于虐待战俘事件,戴安娜·瑞曼表示不相信做这些事纯粹是士兵们的个人行为,而是政府的指使。类似事情不仅发生在伊拉克。“你是否能够很偶然地训练一个人去杀另一个人?我不这么认为。但是如果你把那些人变成‘古客’(对日本人、韩国人和菲律宾人的蔑称),或是变成无论什么你能想到的没有人类标识的东西,那么士兵们就不再是杀人了。不,他们只是在杀生,虫子和不相干的动物而已。这些照片反映的不就是这种态度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一段由驻伊美军女兵自录的视频,显示出这位女兵对她虐待伊拉克战俘致死的行为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态度。
“我要谈谈基米特将军昨天晚上在‘60分钟Ⅱ’节目中的虚伪。”戴安娜·瑞曼说。基米特在60分钟节目中表示,“(虐待战俘的行为)这是部队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这并不是在这里的150000名美国士兵的典型行为。我要对美国人民说同样的话。不要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批评你们的陆军。”对于基米特的解释,戴安娜·瑞曼讽刺说,在2001年9月11日,19名恐怖分子驾机撞向了世界贸易中心,碰巧这些人都是穆斯林,“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呢?穆斯林成为敌人。穆斯林成为仇恨的目标。穆斯林成为布什‘自由之战’的目标。美国将这19名穆斯林作为了全世界十几亿穆斯林的代表。”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曾播放过被伊拉克俘虏的美军士兵画面。美国政府当时愤怒地指责半岛电视台不遵守《日内瓦公约》有关不许羞辱战俘的条款,要求其停止播放这样的画面。然而从时间上判断,几乎就在美国政府不允许半岛电视台播放美军战俘画面的同时,却在暗地里纵容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4名美国商人在费卢杰被一小部分愤怒的伊拉克反对派杀死并悬尸铁桥。在基米特将军的领导下,美军对该城进行报复,杀死了数以百计的伊拉克妇女和儿童,老人和病人。换句话说,这些无辜的死者被这些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当作了费卢杰全城的代表。就在5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谈到美军虐待战俘问题时还在提醒全世界:“在世界历史上,从没有哪支军队为了他人的自由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
现在,谁也不会怀疑,美国政府在道德上的虚伪正是不断被披露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伊拉克——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的根源。然而虐待和屠杀的责任是否只是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与个体和大众无关呢?
急忙躲避的女童在坦克面前是多么无助。图为1972年越南战场一景
美莱大屠杀的领导者威廉·凯利上尉在服刑3年后就出狱了
1965年4月1日,一名越共俘虏被南越政府军审问,类似的虐待和不人道行为在越南战争中屡见不鲜
当年揭露美莱大屠杀的小报《圣路易报》以巨大的标题《在美莱:我们发疯了》刊登了美国著名记者赫什的文章,揭露美军在越南美莱村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行为。这篇文章在被《华盛顿邮报》、《旧金山时报》等36家美国报纸转载后,在全美引起大规模反战游行,并最终导致美国从越南撤军。然而威廉·凯利依然能如此快地逃避惩处,罗伯特·凯利依旧能当上受人尊重的参议员和大学校长。美国人民的反省只是避免了自己更大的损失。对于从终身监禁到仅3年铁窗生涯的威廉·凯利,戴安娜·瑞曼认为,那是因为类似事件在越南实在太寻常不过。1971年,美国越战老兵反战协会开始名为“冬日老兵调查”,当年1月31日到2月2日,该协会在底特律霍华德·约翰逊汽车旅馆进行一项调查,在三天内,超过100名越战老兵和16名平民描述了他们在越战中的经历,包括强奸、拷打战俘和对平民的杀戮等。当时俄勒冈州的共和党参议员马克·哈特菲尔德将这些证词记入了《美国记事录》,并要求美国军方战争领导人听证。当时的越战老兵领袖之一,正是今日的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
赫什解释说:“美国人无法接受,他们的孩子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变得和纳粹一样凶残。”对于伊拉克监狱内的丑闻,美国人依旧是无法接受。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女兵英格兰“是个善良的孩子,她只是执行了上级的命令”。这与30年前美国反战的一代中许多人认为“凯利不应该因为执行军事高层所鼓励的事件而受到法庭的审判,暴行应该由军方高层来承担责任”简直如出一辙。
除了迫取供状,报复和仇恨使施刑人将战俘的尊严和人权践踏在脚下。文明的优越感更让虐俘成为只要避而不谈就能在道德上通行的事情。美国不仅是《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更是以人权标准来衡量世界。文明的优越感,乃是从美国政府到社会对美军在全世界暴行视而不见的根源。1992年美军入侵索马里的惨败被拍成电影《黑鹰坠落》,入侵者成为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楷模和永不放弃战友的英雄,成千上万索马里平民的死亡就像是杀死蚂蚁一样,反省的只是美国的失败,却并不是丑闻和入侵。就像阿布格莱布战俘营内的丑闻,美国国内有超过60%的民众要求撤军,但并没有60%的民众要求惩处凶手。
美军虐待战俘图片
美军虐待战俘图片
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女兵英格兰“是个善良的孩子”
文明的优越感:和平的敌人
如果说今天美国入侵伊拉克与让美国人挥之不去的越南战争有何相同点的话,至少两场战争都是美国以一个没有证据的借口挑起的。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当年曾经称越南为“蚂蚁的国度”,这种在人种上的优越感也许是美国人自以为是发动战争的根源之一。也许正是在这种种族优越感的影响下,美军将越南人视为虫蚁,以至一名美国记者曾将美军设在越南的战俘营说成是“屠杀工厂”。一名至今仍幸存的美国越战老兵回顾1970年屠杀越南战俘的情形时曾说:“我承认,我打死了4名越共士兵,用刺刀挑死一个还没咽气的俘虏,那时,没有一个军官向我们宣布《日内瓦公约》。”
一个美国人这样写道:美国自认为受到全能的上帝的特殊恩宠,注定要在西半球和世界其他角落扮演既行使支配作用,又乐善好施的角色。有专家表示,布什政府划分的所谓成功国家和失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种族有优劣之分”的观念。从国际反恐战争开始到现在,美国政要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轻蔑地提到“失败国家”这个词,把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归咎于“失败国家”,而“失败”的含义首先体现在种族和宗教上的“失败”,这无疑与威斯特摩兰当年的傲慢如出一辙:“失败国家”的战俘于是往往得不到相应平等的人的尊严。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暴行证实了那些并非纯粹的个人行为。除著名的美莱村大屠杀,去年10月由美国俄亥俄州小报《刀刃报》率先披露的美军越战暴行——代号为“老虎部队”的美国陆军部队一个排在空降到越南某小山村后,残酷屠杀了全村的越南人。一位老兵回忆道:“无论他们跑还是不跑,都会有子弹向他们飞去。”这一丑闻曾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英国路透社、英国《独立报》在内的多家西方权威媒体集中报道,据说一个美国兵为了给自己的枪做个枪套,将一名越南女护士的头皮完整地切了下来。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中德国党卫军军官用犹太人皮制作的灯罩。“老虎部队”27名士兵在后来的调查中提到,割下死人耳朵是他们常做的事,目的是震慑当地越南人。当年的军医拉里·科廷汉姆说:“有段日子,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串‘项链’。”1971年~1975年,美国陆军进行了战争罪行调查。军方人员一边进行调查一边暗示士兵,只要保持沉默就会没事。陆军高层和国防部收到调查结果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对于美国人所谓的“专制”制度和所谓“野蛮”甚至是“邪恶”的文明,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表示:只能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武力)去同他们打交道。美国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则认为:“除非美国执行‘没有种族歧视’的对外政策,否则我们是不会有世界和平的。我们在越南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灾难性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种族偏见的决策造成的后果。”
伊拉克的现状证实了马丁·路德·金的预言。前伊拉克通讯社高级记者穆赫欣说,他最担心的是有些极端组织会以美军虐俘为借口发动新的恐怖袭击。就在5月11日深夜,媒体播放了一个自称隶属于“基地”组织的极端组织的一段录像,年轻的美国人质穿着桔红色衣服坐在地上,几个身着黑衣、全副武装的极端分子站在他身后,称为了报复美军虐囚行为而要对美国人展开“斩首”行动。5人中的一人朗读了一份声明,声明说:“我们曾向美国政府表示,为了美国士兵们的母亲和妻子,我们愿用俘虏交换阿布格莱布的伊拉克俘虏,但这种提议遭到拒绝。现在,我们想告诉你们,阿布格莱布监狱和其他地方穆斯林失去的尊严只能通过鲜血才能挽回。你们从我们这里得不到任何东西,你们惟一得到的将只是棺材……将被以这种方式屠杀。”此后他们用一把大刀割下人质的头颅,并残忍地将头举到摄像头面前展示。
这样的穆斯林极端组织的报复行动,无疑会将世界推入更深的种族仇恨和暴力。在意大利《共和国报》星期三刊登的一篇访谈中,拉乔洛大主教将这一事件形容为“与伊斯兰关系的一个不幸插曲”,他说,这一丑闻将激发对西方和基督教的仇恨。《共和国报》援引他的话说:“这对美国的打击比‘9·11’更沉重。那些受到阿拉伯媒体影响的广大人民只会对西方产生厌恶和仇恨情绪,西方经常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同义词。”同一天英国前坎特伯里大主教乔治·卡雷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采访时也表示,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照片让人深感羞耻,“这是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控诉,我不知道该怎样脱离这种窘境,仅仅道歉是不够的”。
1998年7月,联合国160个成员国在罗马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刑事法院
2004年5月8日,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丑闻爆出后,许多伊拉克平民开始担忧监狱中关押的自己的亲人,许多伊拉克平民纷纷前往阿布格莱布监狱,希望能见到自己的亲人
保护战俘的权利任重道远
罗得岛州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佩斯提问说,如果一名美军陆战队员在外国被关在牢房里,全身赤裸,头上罩着袋子,胳膊吊起来长达45分钟,那么这种“高超”的审讯技巧是否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佩斯回答说:“先生,我会说它是一种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什么是《日内瓦公约》?追溯人类战争史,无论哪个国家,在历史上,战胜者具有对战败者的无限权力,战争俘虏也不具有与战胜者平等的人格,而战败国平民的生命财产也几乎难有保障。杀戮战俘,将战俘卖作奴隶,屠城等现象一直是战争中失败者难以摆脱的命运。只是在17~18世纪的西方,随着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及国家观念的出现,战俘才逐渐不再被视为是某个战胜者个人可以支配的财产,转而受君王和国家的权力支配。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确立了现代战俘的观念。到1785年,普鲁士和美国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内容涉及保护战俘的双边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给予战俘正当待遇,禁止将战俘囚禁在罪犯的监狱里并禁止使用镣铐,战俘必须监禁在合乎卫生的场所,可以像军队一样地生活、饮食和进行体育运动。这些较为人道的待遇在19世纪基本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普遍承认,并得到日益完善的执行。
然而在西方国家入侵欧洲之外的落后国家时,这些拥有不同信仰、与西方不同种族和文明的国家战俘的境遇却远不能和西方交战国家之间的情形相比。即便历史发展到“二战”时期,希特勒在对待英、法、美等国家战俘和苏联、东欧国家战俘时,其地位和命运就有天壤之别。但抛开纳粹的极端暴力行为,现代战争相较于粘木尔和十字军的时代,仍然文明了许多。
最近150年,是产生了一系列有关战争的国际法规和公约的时代,这些战争规则可以用《日内瓦战争公约》作为标志。从1864年开始制定到1949年最后一次完善的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详细确定了对战争中俘虏和平民的权力保护要求。然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屡次公然宣称美国士兵不受《日内瓦公约》约束,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蔑视。
1998年7月,联合国160个成员国在罗马举行外交会议,会议以120票赞成的压倒优势通过了一项条约,决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受理的案件一般是针对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犯罪,被起诉主体是担负责任的个人而不是国家。这些罪行包括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和战争罪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罗马条约》上签字,认可国际刑事法院的效力。但布什上台后即退出条约,原因正是不让其海外驻军的士兵受到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