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电信运营商干什么来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中国无线通信的市场前景,让投资者看好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在电信业务开放承诺:“加入之际,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允许外商在沪、穗和京设立合资增值电信企业并提供服务,无数量限制。合资企业中的外资不得超过30%。加入后1年内,地域将扩大至包括成都、重庆等14个城市,外资不得超过49%。中国加入后2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不得超过50%。”在基础电信的寻呼服务、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其他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方面都有相关条款,内容类似。
到2004年3月,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增值电信业务公司,韩国SK电讯与中国联通合资公司——联通时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才正式拿到了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序列号为“B2-20040001”。即使是电信业开放的第一,在申办营业执照的一年多时间里,也被新闻界传闻起伏几次,SK电信中国CEO刘允解释说:由于是第一次,手续怎么办大家都不清楚。
但是在电信众多开放领域,SK电信能在增值业务率先冲线,还是有必然的原因的。3月18日,记者专访了刘允。
外资运营商是做什么的?
“为什么是SK电信?”记者问。
刘允说:“美国高通公司是CDMA技术的发明人,是CDMA之母;SK电信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应用的CDMA网络,是CDMA之父。由于这种技术上血缘关系,联通选择我们很自然。同时由于中、韩文化相近,居民生活习性、通信使用习惯也相近,加上SK电信从开始就冲着这个目的而来,包括任命我本人(中国人)担任CEO,SK电信势在必得。”
据介绍,SK电信去年在华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计划今年达到5亿元,未来5年达到20亿元/年。收入主要包括无线数据服务、手机、软件和无线网络咨询,刘允说后两项为辅助,前两项才是SK电信作为一个运营商的主打。
联通时科拿到的是非一类通信业务的运营牌照,而像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网通这样的一类电信运营牌照目前还是非开放状态。在“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方面的WTO承诺外资能拿到的股份比例不超过49%。运营商的概念是拥有网络和拥有客户,中国电信政策的取向可以理解为对这两个战略资源的保护。
“既然你不拥有网络,那你如何拥有客户呢?”记者问。
“任何一个客户来使用我们的服务,我们都能知道是谁,就是说他(她)在联通购买无线电话号码时提供的资料,我们也能拿到。这个区别是其他所有进行无线数据服务的公司、如新浪、灵通公司等都拿不到的。同时,联通时科的‘U族部落’服务在‘联通在信’的主页上名列第5项,这是其他服务商(SP)不能想象的。拥有客户和服务媒介,这是增值业务运营商与一般服务商的本质区别。”刘允说。
2003年,SK的手机制造子公司通过合作伙伴中兴通讯和大连大显在中国销售了20万部手机,手机作为无线服务最重要的载体,对其软件和小小屏幕上功能键的控制也是服务商的必争之处,联通时科与SK品牌手机的捆绑合作也将是中国电信运营的新经验。
“你对自有品牌的手机寄予厚望,而在中国生产手机是需要牌照的,难道是联通时科拿到运营牌照时刻就自然有了手机生产许可证了?”记者问,刘允回答说:“不。我们通过与伙伴的合作已经在中国开始卖手机了,未来手机的生产必然是会放开的。但是在无线数据通信出现之后,世界各大运营商都认为它是提高通信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数据通信时代一定是运营商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越来越紧,话音时代设备商说了算的时代一去不回头了。”
记者问:“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听了这句话会怎么想呢?”
“它们已经意识到现在与语音时代不一样啦,开始接近客户,靠近运营商。”刘允说。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2003年定制了大量的手机,手机制造商按照运营商的功能要求开发生产,同时这批定制的手机上打上的中国移动或者联通的标志。目前因为中国运营商在终端手机的技术上还无法和传统的手机制造商抗衡(这一点上,SK电信因为拥有了手机的技术,所以在韩国无线通信市场独霸一方),手机制造商在中国还是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无论如何,手机沦落为一种普通硬件的趋势不可避免了。
刘允
为什么是无线增值业务?
在联通时科拿到执照的同时,记者联系了在世界无线通信市场最活跃的沃达丰公司和NTTdocomo公司,两公司的北京代表处均表示对此不发表意见。
至今沃达丰对中国移动的累计投资已约达33亿美元,持有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约3.27%的股份。很早以前在中国联通初建时以“中中外”的方式融资(后被勒令清退),SK电信也曾参加。从外资的角度来说,中国移动和联通拥有的地位以及中国无线通信的市场前景,使得对它们的投资成为有利可图。
但是诸如沃达丰与中国移动2001年2月签署的旨在“提高双方各自的领先地位和促进各领域多形式合作”的《战略联盟协议》,却还没有让沃达丰有实际的业务进入。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SK面对的是一个小市场,该有的客户都挖得差不多了。2003年SK电信无线数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0%。所以我们对无线业务的重视和开发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一些世界巨头(像沃达丰、中国移动),由于收入数量巨大,增值业务的比例不会增长很快。”刘允说。
以“拇指文化”为代言词的无线增值业务其实是指在东方,特别是指存在于中、日、韩三国里的手机消费现象,这种现象在西方从来就没有像东亚这么明显,也没有得到过那里运营商以及投资人的青睐(它们始终青睐的对象是3G,从技术角度看3G无所不包,“拇指文化”仅仅是其中一部分的大商业机会。而在中国运营3G必须是一个全业务的牌照,是国外运营商还难以觊觎的)。
中国开放了无线增值业务,像“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还在开放途中,该节奏与世界通信业的趋势是同步的,中国通信业同样需要在话音业务之外的领域找到增长点。
在《指环王》第三部进入韩国的时候,SK电信特地推出了一个25分钟的手机版供下载。SK电信目前在韩国最看重的业务是手机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的业务前景,这个与因为中国移动提出“梦网计划”而滋生了中国无线数据业务的增长奇观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到哪天中国的无线数据收入达到一个比例,比如是50%的时候,就能得出结论说今天的开放有多大的战略意义。可是手机除了通话还能做多少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