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圆桌(27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贝小戎 任田 杨不过 麦子荞)

人间不平四月八

贝小戎  图  谢峰

在美国,女性节日除了妇女节之外,还有妇女节一个月之后的薪资公平日(Pay Equity Day)。自1989年起,每年的4月8日,全美薪资公平委员会和全美妇联和工会都会组织妇女们上街游行,抗议所谓妇女在工作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薪资差别及“玻璃屋顶”。

然而有经济学家说,薪资公平的要求应该是过时了。具有相同工龄、相同教育背景,工作压力、风险和难度相当的男女员工其薪资水平目前已经大致相当。就是目前仍存在的女性薪资微小的落差,也很难说是性别歧视所致。新近出版的《女性形象:美国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一书中说,30岁的未婚女性收入为男性的95%,而已婚女性的收入只是男性的75%。这表明女性收入的落差原因在于生养、照看孩子影响了她们的工作效率,而不是性别歧视。正因为这样,妇女为了不放弃这相当于男性95%的收入,才会选择不生小孩。如果女性的工作效率比男性低10%,那么她们的收入比男性低5%就不是不公平的事了。

同工同酬问题甚至涉及三种差异:男女收入上的差别,女性收入与她们工作效率的差别,男女工作效率的差别。历史地看,女性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她们的收入也提高了,男女之间的收入水平也缩小了。

当出去工作收入较低时,女性会选择放弃不足惜的工作而待在家里照看孩子。现在不愿意待在家里生儿育女的女性增多了,也从侧面说明已经基本实现了同工同酬。妇女出去工作并不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只是因为和待在家里比起来更合算。因而是爸爸还是妈妈顾家就成了麻烦事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女性经济学家说:“无论是在4月8日还是哪一天,品味已经取得的进步总比老调重谈、重复老一套的抱怨要好,也不要再呼吁政府干预妇女生活了。”女性要争取的是平等的机会而不应该是完全平等的结果。

同工同酬了,表明女性在经济上有了地位。更深层的女性是否还存在呢?我的同事王大姐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要当妈妈的人说到自己未来的孩子时,往往以“他”或者“我们家儿子”称呼之。这年头女性美容早已经是她们的日常开销,男子美容则还是新闻。多年前,里尔克建议男人和女人“不作为对立面互相寻找,而彼此是兄妹或邻居一般,共同以人的立场去工作”。其实即使互相寻找,能碰头也就不错了,比如相遇于美容院。

生活圆桌(279)0

你的钱是我的

任田

大概是璩美凤性爱光碟正走俏那阵子,宝岛台湾流行过一本名为《女人要有钱》的口袋书,作者的具体名字叫不出来了,反正就是一颇有见地的家庭妇女,她有高论如下:“聪明的女性寻觅的是一个温馨和充满关怀的伴侣,而不再是一张长期饭票。女性必须认识到,白马王子早在50年代就绝迹了,如果女人完全依赖别人,可能导致个人健康和财富的损失。”

所以萨特长得那么难看也有人抢着要(资料上说他小身板却倍儿结实,独眼龙还架眼镜,缺心眼总是在笑,还花心花得振振有辞),其中最负盛名的抢夺者就是法兰西的骄傲——西蒙娜·德·波伏瓦,她义薄云天抛弃那么多“白马王子”不要,没名没份地追随这位从5岁起就架上近视眼镜的法国版哈利·波特长达51年(偏就不嫁给这一张长期饭票),大概就是为了“圈养”萨特这样一位“温馨和充满关怀的伴侣”吧。

我一直认为,爱一个人是一定要为他(她)付出钱财的,因为钱是大家都稀罕的好东西,同时还是面万试不爽的镜子,能舍弃了钱这样东西讨某人的欢心,那吃准了是笃爱他(她)的;反过来如果爱他(她)还不及爱钱,那就是只在嘴上说说的假爱,当不得真。我们判断一个男人是不是真的爱一个女人,且看他肯为她花多少钱——如果他有10块钱,为她已花了5块,基本可以算作是爱情了。在波伏瓦辞了工作专心创作《第二性》的日子里,基本是靠萨特继承的一小笔遗产过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萨特的钱撑着,波伏瓦还要出去讨生活,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性》,也不可能发生极富强烈好莱坞色彩的爱情场面——波伏瓦冒着枪林弹雨穿梭于“二战”战区与萨特相会:起初他的钱是他的,随之也就成了她的;本来她的生命只属于她,后来也渐渐变成了他的。

“女人要有钱”,波伏瓦早就明白,她是才女中比较会找钱的那类。“二战”末的巴黎物质极端贫乏,波伏瓦都可以喝上威士忌。一本《第二性》更让她赚大发了,第一件事就是搬进蒙帕拿斯大街的豪宅……等到萨特情况不太好时,她又慷慨地回报他。“我们的钱是分开的,但他的钱是我的,我的钱是他的,我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金钱上的问题。”男女间最尴尬的钱字搞掂以后,剩下的就只有纯粹的爱情了。所以,那爱情一举超越所有的男女私情,横扫婚姻内外,一腿就跨过了半个世纪。

所以,亲爱的,我的钱是我的,而你的钱在你爱上我的时候,也是我的。

赵先生

杨不过

赵先生是我大学同学,班里最沉默寡言的那种人。多年之后,当他忽然写信来表达爱意,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我想,倘若核子战争开始,地球上没了别的选择,我们说不定能一起茹毛饮血,现在就算了吧——我们完完全全是不搭界的人种。

对他,我只知道从大学开始,他一直未变的目标是去美国,希望发达后作个农场主,偶像是富兰克林,崇拜他的节制自律,虽然这种节制不过是为了日后发达,有点不彻底。但他的种种奇怪的举止都成了赵先生生活的范例,比如坚持自学各种外语,包括拉丁文。比如写自传,只是为了给儿子做教材。比如称颂种种好品德,不知道为了什么——富兰克林认为世界上有十三种好的品德:不喝酒、沉默、俭省、清洁、贞节等等。如果每星期坚持实行一个,十三周就能自我完善。

而赵先生,身为IT小精英,月入过万,至今住在破败的城中村,现在还穿着大学时买的衣服。每晚加班至深夜,工作搭档几乎被他的勤奋逼疯。每次见面,我都发现他的头发又少了几根。而他显然对我的外貌从不在意,摸摸头皮,孜孜地和我讨论起问题了——我现在准备买房子,在某某地方看了,豪宅啊,真是好啊,但我的现金流出了点问题,你看怎么办?

我惟有不顾礼貌,落荒而逃。

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在表达感情的时候他列举出许许多多例子,以非常严密的逻辑证明我和他共度今生的必然性,仿佛我拒绝的话就必定一生不幸。

我忽然无厘头地想起了80年代的少女守则、如今孩子们嗤之以鼻的《简爱》,想起那里面教士表哥循循善诱的求爱场景。用宗教武装起来的爱情,加上英俊面孔,倘若少女简爱芳心一动,就会埋没一段伟大传奇。

简爱式艰苦朴素顽强向上的少女早已不流行,但据说夏洛蒂曾在比利时爱上自己的老师,所以能将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写得荡气回肠,至少说明她还是很有人味儿的。夏洛蒂曾说过,她那写出《呼啸山庄》的姐姐艾米莉实在神经粗壮,有一次艾米莉正在烫衣服,一只狗突然咬了她一口,因为当时流行狂犬病,大家都吓坏了。但见艾米莉不动声色,抄起熨斗就朝伤口烫去。

看到这一段时,我忽然笑了起来。因为我坚信这样的女人,正是赵先生所需要的。

用他的话来说,正巧在这个时刻,正巧读到这个故事,大概是神在告诉我,要是与他共度一生,你迟早会修炼成艾米莉这样的非人神经。

生活圆桌(279)1

读书退化论

麦子荞  图  谢峰

我从来都不怀疑自己是个有志青年。在女生们还在捧着琼瑶和席娟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确表示了不屑,我是这样说的,我从来不看言情小说!然后在这群女生面前抱着大部头的《海子诗集》、《西川诗集》猛看,现在想来那时候到底爱不爱读诗其实是个谜案,或许我爱的只是书的重量,按照“斤两”读书,现在想来真是非常淳朴。而且那时候我就不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么太温和的句子,而喜欢“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这种看起来比较沧桑的句子,一举奠定了我文学青年的基础。

到了大一的时候,开始有其他学校的师兄们本着体恤我们的态度从出版社低价拿了书来高价卖给我们。他们在宿舍门前拼了几张桌子,上面立正似的一水儿的译林出版社的世界名著,非常吓人。卖书的师兄脸上长满各种痘痘,笑得亦正亦邪,忠奸莫辨,女生们蜂拥而至。

那位师兄向我推荐过《尤利西斯》,我虽然充满了对世界名著的崇拜,但是还是很谦虚地表示可能读起来会比较费劲。于是他继续向我推荐一本《尤利西斯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卖了毒药之后再卖解药的做法。但是终于没有买,我开始看阿加莎·克里斯蒂,虽然觉得自己放着《尤利西斯》不读而看侦探小说似乎是种退步,但是我以惊人的速度看了阿加莎40多本书之后,很快总结出她的几点规律。第一,如果有遗产纠纷,那么遗产受益人中有一个必然是冒名顶替的。第二,死亡时间总是不准确的。第三,已经死去的人其实总是还活着。第四,即使知道了这么多规律,最后还是甭想能准确地猜出谁是凶手。

等毕业了,我转而看福尔摩斯,比起一个故事要写整本书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来说,福尔摩斯显然太浅薄也太简单了。但是多少次我下定决心再看一本阿加莎都没有成功,时间像蛋糕似的被切成小块,看那么长的书对耐心的考验实在太大了。

等工作了半年之后,我开始狂看亦舒,并且深情地背诵《喜宝》中的名句,“如果没有很多爱,就给我很多钱……”同时为生活中遇不到勖存姿这样有钱的老头郁闷不已。回想起当年不读言情书的豪情壮志,觉得真是变态。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我的读书经历却只证明了人类有退化的本能。 生活圆桌

上一篇: 情感与它的美丽容器
下一篇: 声音(27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