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玛拉特滑向欧洲版安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12月15日是意大利甲级球队帕尔马俱乐部的90岁生日,但是董事会要员们要做的不是吹灭生日蛋糕上的90根蜡烛,而是要扑灭东家帕玛拉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帕玛拉特曾经同菲亚特、奇里奥等大企业被誉为意大利的经济栋梁。可是2002年菲亚特集团被通用汽车斥为鸡肋,已经大大刺激了意大利人的神经,而帕玛拉特财务账面突然失踪的40亿欧元,令那些曾在一旁看美国安龙财务丑闻笑话的欧洲金融界出了一身冷汗。
自从克里萨多·坦济(Calisto Tanzi)在1961年创立帕玛拉特,包括1974年在巴西开始实施全球化策略,帕玛拉特也从未遇到过今日这样严重的危机。在2003年9月30日的财务季度报告中,帕玛拉特还拥有42亿欧元的现金,但是当去年12月8日到期的1.5亿欧元债券需要偿还时,不得不申请5天的债券偿还宽限期如同导火索般引爆了帕玛拉特的危机。此外,1999年花旗银行为帕玛拉特设计的1.17亿欧元的融资安排,早在2001年就被予以展期,但是直到11月底才被告知投资者。帕玛拉特解释说:“这项融资安排始终是以投资的形式记在帕玛拉特的账目上。”而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这种变相贷款实际上应被记为负债。实际上与不久前阴沟翻船的拉齐奥的母公司奇里奥一样,帕玛拉特也是在发行债券上出了问题,谁也没有想到老板坦济不老实经营跨国食品的帕玛拉特,却悄悄在Epicurumd金融公司投资了4.96亿欧元。在一系列紧急筹资措施偿还了1.5亿欧元之后,帕玛拉特恢复了股市交易,但当天股价狂跌47%的事实毫不留情地将帕玛拉特又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克里萨多·坦济创立的帕玛拉特经过40多年的历程,如今走向了终点?
2003年12月17日,美国银行的通知彻底击垮了那些对帕玛拉特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投资者,美国银行证实9月财务报告中的40亿欧元现金并不存在。这些钱原本认为被注入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注册的Bonlat子公司,而美国银行向Bonlat的会计师Grant Thornton警告这个账户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刚刚接替坦济辞职的新董事长恩里克·波蒂(Enrico Bondi)等于再一次被宣布死刑。12月23日帕玛拉特的董事会议被意大利媒体誉为“最后的晚餐”,第二天帕玛拉特就向意大利工业部和帕尔马检察官办公室提出了破产保护。根据意大利法律,帕玛拉特可以通过申请保护,以行政手段进行财务重组,再者就只有出售资产一条路。欧盟总部则警告意大利政府的任何援助行为都要遵循欧洲单一市场的规则。就职于法兰克福汉肯商业金融公司派驻意大利的分析师王德劳在采访中说道:“帕玛拉特问题远不像安龙案那么简单,因为意大利政府是不会让仅存的几个支柱性的本土企业随便破产的。再者40亿欧元的失踪远不是安龙案那样的账目作弊,米兰的检察官正在调查是谁伪造了银行文件。”
面对《纽约时报》率先提出“帕玛拉特——欧洲的安龙”这样的标题,意大利证券监管委员会主席卡迪亚在接受《二十四小时太阳报》采访时怒吼道:“欺诈行为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一定是有人卷走现金逃之夭夭了。”意大利司法部长卡斯特里已经放出话来,称帕玛拉特事件的肇事者应以刑法论处。也许是经历了安龙事件的前车之鉴,意大利司法部门很快将辞职的董事长萨多·坦济和其他20多位高管列入刑事调查范围,前任CEO谭齐,以及CFO托那、法拉里斯和索达托也被调查机构点名。在质询的突击审查中,法拉里斯和索达托已经承认了提供虚假信息,但却指认谭齐和托那是主使者。Centrosim的分析师安德里亚·帕拉蒂尼(Andrea Paladini)面对帕玛拉特申请破产的残局说道:“这一财务漏洞的规模令该公司价值缩水至近乎为零,意大利的企业正在遭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欺诈,花旗银行财务融资计算方法的疑问,以及40亿欧元去向不明的尴尬。”
“安龙案令北美的财务界教训深刻,也令公众对于各层执行官的企业管理模式信心不足,但是这似乎并没有给欧洲人预警。”分析师王德劳在接受采访中说,“欧洲企业的家族管理作风可能掩盖了大部分财务问题,但是像帕玛拉特这样的全球企业不知不觉已经转化为高管负责制的管理机制,财务造假并不困难。”对外经贸大学中法中心客座教授夏代尔认为:“帕玛拉特事件还没有足够震动整个欧洲。”而华尔街的分析师大卫·高的看法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他在电子邮件中对记者说:“华尔街不允许有人违反合法的商业制度,即便是安龙这样跟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也必死无疑。而帕玛拉特这个意大利第八大工业集团,去年销售收入76亿欧元的企业,意大利人是不会让这样的企业一下子破产的,欧洲的商业制度不允许帕玛拉特像安龙那样一下子被乱棍打死。”实际上,曾经市值18亿欧元的帕玛拉特股票在这几天的拋售恐慌中价值已经损失殆尽,2003年12月22日冻结前的股价收盘就下跌了63%,已经沦为0.11欧元,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甚至已经决定要将其直接从蓝筹股指数中剔除出去。大卫·高认为之所以菲亚特、帕玛拉特这样的意大利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也与意大利企业国际化策略不利有关。“在美国之后,法国和欧洲的企业都毫不犹豫地去亚洲开拓市场,而意大利人的问题出在他们过于执著于南美市场。” 帕玛拉特安龙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