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骇客当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嘟嘟)

2003年5月15日《骇客帝国:重装上阵》将在戛纳电影节闭幕式上放映。影迷可提前到影片的官方网站www.thematrix.com上下载不同版本的预告片,但能看到的那些只鳞片爪的东西更让人心痒难耐。预告片的主要部分是从制片人乔尔·西弗事先放映的20分钟片段里截选出来的,那次的观众是35位华纳高层和1位《新闻周刊》的记者。

目前观众只能通过预告片看到《重装上阵》一部分镜头:崔妮蒂和莫菲斯必须要把一位锁匠(keymaker,也可以理解为关键人物)——一个矮小的亚洲老头从虚拟世界带到真实世界,这位锁匠能够自由出入机器世界所有的门。看过《骇客帝国》的人都应该记得指定地点的电话是这些超现实主义战士回归真实世界的途径。崔妮蒂和莫菲斯这次要找的电话在高速公路附近,而高速公路是母体(matrix)里最危险的一段,到处都是特务。崔妮蒂提醒莫菲斯:“你总是说不要上高速公路,你认为那无疑是去自杀。”高速公路上的一段厮杀简直让人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崔妮蒂骑摩托车,后座坐着锁匠,他们左躲右闪,在高速公路上的庞大车林中飞速穿梭。莫菲斯从一辆小车上高高跃起,跳到后面一辆密封式货车车顶,与特务打斗,险些掉下来,有点像杨紫琼在《超级警察》里的身手。有些场面简直让人怀疑沃卓夫斯基是怎么想出来的,比如一位特务从天而降,踏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小车车头,整个车轰然散架。这样的场面令人目瞪口呆,仿佛只能说一些脏话来表达个人感受。《新闻周刊》记者引用摄影师比尔·波普的话:“它让《快的和狂暴的》(好莱坞另一部猛片,又译为《速度与激情》)变成《慢的和呆笨的》。”

2003:骇客当道1

2003:骇客当道2

2003:骇客当道3

2003:骇客当道4

沃卓夫斯基兄弟花了数月的时间,为高速公路追逐一场戏寻找合适场地。他们希望出现在电影里的高速公路有死亡、毁灭的感觉,然而没有一个高速公路的设计师会这样修建一条道路。兄弟两个遍寻未果,决定自己修建一条高速公路。2001年1月,他们雇了一支建筑队,在位于阿拉米达的旧美国海军基地修了条2英里的环形高速公路。一开始建筑队根本就不相信有人肯为了一部电影这么干,他们问执行制片人格兰特·希尔:“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制作方在听了报价后互相看了看,认为能接受这个价格:每1/4英里30万美元。影片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是预算,在高速公路上拍摄了7个星期后,大队人马转移到悉尼进行为期270天的拍摄。2001年8月25日,曾与李连杰合演《罗密欧必死》的22岁的阿莉娅死于飞行事故,一个月后,在第一集和第二集里扮演奥拉寇(意为甲骨文)的格洛丽娅·福斯特去世。两桩死亡之间发生了“9·11”事件,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带上了不祥的感觉,基努·里维斯说:“这确实是你必须要想想的。”

我们先复习一下《骇客帝国》的故事:一位叫尼奥的骇客发现他以为的现实不过是计算机制造出的虚拟体,为的是奴役人类。在崔妮蒂和莫菲斯的帮助下,他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拯救整个人类的英雄。《重装上阵》的故事就从第一集结束的地方开始:计算机找到了人类最后的聚居地Zion,于是派去成千的卫兵把它消灭掉。找到锁匠是人类惟一的希望。锁匠被一对银装素裹的双胞胎看着。这对双胞胎是《重装上阵》里最大的看头之一,他们有点像《魔鬼终结者Ⅱ》里的液态金属人,可以随意变形,登时就变成透明的,跟鬼魂一样穿透各种物质。他们可以原地跃起,穿过后面行驶中汽车的车身,直接坐到座椅上。有几个第一集里没有的人物出现在《重装上阵》里:尼奥比,莫菲斯的前女友;莫尼卡·贝鲁奇扮演一位试图引诱尼奥的美妇。人物的增加意味着情节线更为丰富。特务史密斯能够像病毒一样分裂和复制自己。尼奥的功力更加惊人,一顿脚,石头的地板波浪起伏,像被抖动的地毯。他还用自己的意念把成片的子弹停滞在眼前。尼奥甚至在预告片里飞了起来,像夹紧了胳膊飞行的超人。目前我们只能知道这些断断续续的故事残片。

2003:骇客当道5

几位主要演员:凯丽-安妮·摩斯(左一)、劳伦斯·费什伯恩(左三)、莫尼卡·贝鲁奇(左四)、基努·里维斯(右一)  

2003:骇客当道6

一对鬼魂双胞胎  

在一次1999年11月举办的聊天活动中,不少影迷问沃卓夫斯基兄弟是受了哪些艺术家或作品的影响。兄弟两个承认《亚基拉》这样的日本动画让他们学会了把时间并置。也就是说,用排成360度的圆圈的照相机拍下崔妮蒂腾空的一瞬间,然后在银幕上展示同一个时间里事物的不同角度的做法不是兄弟两个的发明。在他们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出来自诸多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日本动漫和中国香港功夫片。沃卓夫斯基兄弟自己不练武术,但看了很多功夫片,是成龙的影迷。并非是“那么的原创”是不少评论对《骇客帝国》持保留态度的原因。比尔·波普辩解说,只要创作者过滤了那些影响,而不是完全照搬,那过滤后的东西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东西了。而实际上《骇客帝国》本身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影响源,比如对时装设计的影响,比如对科幻电影视觉风格的影响。

2003:骇客当道7

《重装上阵》海报  

还有一些场面已经先与观众见面,尼奥跟成群的特务史密斯搏斗,他用一根棍子作支点,自己跟水平转动的风车一样踢打敌人。每个不同动作的史密斯都要拍一次,然后合成到一个画面里。电影所需制作费之高可见一斑。影片里一个长17分钟的打斗场面花了4000万美元,这些钱可以拍一部《英雄》,还多出1000万美元。对于任何一个电影制片厂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电影投资的增加导致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几乎好莱坞所有的主要电影制片厂都采取了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策略。与华纳合作的Village Roadshow影业有限公司本部在澳大利亚。《骇客帝国》以及续集放在澳大利亚拍摄,也是因为那里便宜。《骇客帝国:重装上阵》与《骇客帝国:帝国革命》的成本目前已超过3亿美元,据说期间已经间接拖垮了数家CGI制作公司。现在就等着上映后各方面的收入源源而来。《骇客帝国》的良好业绩让华纳和Village Roadshow有理由乐观。4年来,这部电影单是在美国毛利就有1.7亿美元,DVD 的销售量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00万张。全球的商家也正围绕《骇客帝国》这后两部电影展开争夺品牌使用权,三星电子和喜力啤酒的广告已经开始漫天铺了下来。

有影迷对沃卓夫斯基兄弟说,他在电影中发现了大量的信息,他想问问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隐性信息。沃卓夫斯基兄弟回答:“比你知道的要多一些。”这兄弟两个做得似乎永远比影迷意料的多。在准备《重装上阵》上映的同时,6月份将出来一套DVD《动画骇客》,一共有9个动画短片,跟影片的情节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动画片风格并不统一,表面看起来也各不关联。导演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现在www.thematrix.com可以下载前三部。5月15日与电影同步推出电子游戏《进入母体》(ENTER THE MATRIX),沃卓夫斯基兄弟为游戏写了剧本,兼作导演。两年前他们、乔尔·西弗和其他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着手此事,最终由Atari与Shiny 娱乐公司推出。全世界的影迷可以在看电影的同时,通过玩这个三人动作游戏体验成为救世英雄的感觉。

《重装上阵》与《帝国革命》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的上下部,华纳公司使用了一个冒险性的策略,把第二部电影推迟了6个月,放在2003年11月上映。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拉长了收益期,坏处是让影迷等得着急发怒。乔尔·西弗保证《重装上阵》会在合适的地方结束,让影迷感觉舒服一些。从5月到11月,加上之前的预热和放映后的余热,2003年变成“骇客之年”。

2003:骇客当道8

威尔·史密斯的妻子杰达·平姬特扮演尼奥比  

5月15日同期推出的游戏《进入母体》

《重装上陈》剧照

2003:骇客当道9

7月2日《终结者3》上映,女终结者登场  

技术电影的胜利

电影中的视觉特效才只是刚刚开始,最好的还没有到来

沃卓夫斯基兄弟导演的三部《骇客帝国》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目前技术所能给予电影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们进一步奠定了技术电影的地位。当年《星球大战》上演时曾引起巨大的轰动,但在正统电影评论的眼中,它的杂耍意味要远大于艺术,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今年电影市场的亮点几乎全是这样的电影,5月2日上映的《X战警2》,5月份上映的《骇客帝国:重装上阵》,年底的《骇客帝国:帝国革命》和《指环王3》。

很难给技术电影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现在所有的电影中几乎都包含着由计算机完成的视觉特效。但我们能很轻易地把《时时刻刻》、《芝加哥》与《重装上阵》区别开。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成本的大小,也许一部5分钟的短片也可以被归为技术电影的行列,只要它在新技术的使用上有开拓性,保有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敏感。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高票房方面。看看工业光魔公司成立以来的代表作目录就知道了:《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印第安那·琼斯系列、《侏罗纪公园》、《黑衣人》、《阿甘正传》、《龙卷风》等等。但这样的电影只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拿走技术性的奖项,备受称赞的《指环王2之双塔奇兵》虽然入选最佳影片候选名单,不过人人都知道它不可能得奖。斯皮尔伯格后来去拍《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艺术电影才遂了得奖的心愿。

这固然是由于偏见,也是因为技术电影一开始太仰仗技术了。《星球大战》是一部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电影,现在看起来它还不如一般的电子游戏复杂,内容更是像简单粗糙的童话。在《星球大战前传》中,乔治·卢卡斯把技术发展到极致的同时,也暴露出思想幼稚到极致的缺点。卢卡斯本人倒是对电影特效技术做出了贡献。1975年为了满足拍摄《星球大战》的需要,他成立了工业光魔公司以解决传统特技之不足,28年来,在利用计算机制作数字化场面方面取得非凡成就。该公司共获得28项奥斯卡奖:14项视觉效果奖和14项技术成就奖。电影和技术之间并非是单一的关系,不是说技术走到哪一步,电影才发展到哪一步,有时出自艺术家头脑中的想象也促使新技术的诞生,比如《骇客帝国》中用上百台照相机同时拍下一个动作,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奇怪地组合了起来。

2003:骇客当道10

《X战警2》  

技术电影天然的优势是能表现人们的想象世界,但这并不是它能取得今日胜利的重点。《魔鬼终结者2》是技术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詹姆斯·卡梅隆用一个液态金属人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和视觉体验空间,这决不亚于那些经典大师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同时《魔鬼终结者2》表现出人们对外在力量的不安,即使这个力量是由未来的人类自己创造的。《骇客帝国》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技术奖,它更被认为是视觉艺术上的一次革命,超越肉眼所能体验到的视觉范围。尽管在其中有大量的技术成分,但沃卓夫斯基兄弟并没有让这些淹没了他们构思复杂的情节,影片对时空关系、虚实关系、人类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作了辩证的思考,这些构成了一部严肃电影的内核。技术被完美地结合到《骇客帝国》系列影片里,它宣告了技术电影的成熟和胜利。

观众越来越被充满特效的电影吸引。使用特效的电影正在伴随新一代的观众的成长,它们让人们的幻想变得比真实还真实,在《杜立特大夫》中动物和人说话,尽管在现实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还是沉浸在这些编造的情景里。在《黄金眼》中詹姆斯·邦德从悬崖跳下,追赶下降的飞机。这是任何一个特技人都无法完成的高难动作,但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而且在银幕上表现得天衣无缝。观众被银幕上虚拟出来的故事情节迷惑,甚至在生活中模仿。美国俄克拉荷马的一位十几岁的小孩子试图去看龙卷风的中心是什么样,结果被夺去了生命,这都拜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龙卷风》所赐。《西蒙妮》用一位虚拟的美女嘲讽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但说到底,这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错。

至于技术能把电影带多远,《骇客帝国》的VFX总监约翰·哥塔说:“没有人真的能知道人们能到达什么样的地步”,一旦人们能用计算机“造出”恐龙,就会有人尝试着“造出”成千上万根飘动的头发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