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市场与禁令
作者:李菁(文 / 李菁)
卫生部在开展试管婴儿医院的数字上做了严格规定:“一个省只能有两三家医院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相关业务。”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卫生部当初的考虑是北京准许两家医院开展试管婴儿,但对北京的几家一时不好定夺,主管部门遂从外围开始,每个省逐一筛选。而目前,北京可做“试管婴儿”的医院有7家,其中包括一家股份制医院。据透露,因为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科技含量高,“给人以神秘感,很多医院领导都把它当成‘亮点’,觉得设立这样的中心能够提高医院的层次”。据介绍,北京至少还有三四家医院在筹备上这个项目,限于管理关头,正在观望状态。
“这一行业的兴起毕竟是随着市场需求产生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小为教授说。中国尚无不育症患病率的确切统计,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为14%~15%,而按目前的临床统计,中国有1/8的育龄夫妇患有不孕症。“如果以人口的1/4作为育龄人群,以其中10%为不孕症的比例来算,全国将有900~1200万为不育人群,这还是保守数字。”初步推算,人口为1000万的北京也会有10万左右的不育人群,“如果其中1/10来做辅助生殖的话,也有1万人左右”。而去年北京所有医院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病人总数不过三四千例,“市场需求大,不孕症治疗中心就多,但问题是怎么规范这些医院”。辅助生育技术是帮助不育夫妇获得孩子的先进有效并且较为成熟的手段,但长期以来,中国生殖中心的建立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有的地方生殖中心甚至在30多家。“90%以上的不孕症治疗机构规模小,大多数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另外,为了获得商业利益,盲目满足病人需要,我们强调必须有医疗上的指征才能进行(试管婴儿),而不是什么人提出要求都给做,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还要符合伦理规范。”张小为介绍说。
辅助生殖技术对临床和实验室都有较高的要求。图为医务人员正在处理精液标本
有中国“试管婴儿之母”之誉的张丽珠教授对目前日益泛滥的试管婴儿“市场”十分反感,这位在15年前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老教授一再强调:“我们是为病人排忧解难而做的。”张丽珠教授对某些试管婴儿医院的泛滥与混乱有所耳闻。“我们治一个病人,包括用药、监测等全过程,费用为1.8万元左右,但其他医院多收钱太常见了。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一哄而起。现在据说全国有200家医院都成立了生殖医疗中心,很多地方是从外边学点技术回来就成立。”
据介绍,人工辅助生育技术需要的投入较大,最少也要几百万元才能建立一个临床和实验室设施完善中心。张丽珠教授强调:“辅助生殖技术对临床和实验室都有要求,尤其是实验室。比如取卵,卵子怕冷怕热,怕PH值改变,保温、消毒、保湿,一个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如果消毒不好,带菌进入,真个过程就会失败。所以不是每个医院、学点技术就能上这个项目的。很多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内一些研讨会上,发现许多从事这个治疗的医学工作者最关键但又是最基本的内分泌知识都没有掌握就来做试管婴儿,但现在却满处贴广告,都说自己能做试管婴儿。”
卫生部早在2001年8月就制订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这十家可开展试管婴儿医院的批准,就是依此进行的准入管理工作。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对卫生部加强管理的举措表示了肯定。张小为教授说:“像我们这样的大医院不但一直是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也遵守着伦理、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进行辅助生育治疗的,收费严格按北京市物价局的标准。但国内百余家辅助生育治疗中心不是都这样的,有些单位问题非常严重,所以对这个行业必须进行监管,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应该的。”但在具体管理方法上,一位业内人士提出,主管部门不应“一刀切”,而应考虑设置“准入标准”,只要符合标准者,即可开展试管婴儿技术,不应该用行政命令这一仍有“计划经济”之嫌的方法来监管,而是用国家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另外,“如果仍有医院置之不理、继续偷偷进行试管婴儿的工作,作为行政机构的卫生部门,它实际的管理效力有多大?”有关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