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往东的“愿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志余)

浦东往东的“愿望”0

米亚的作品——《愿望》  

上海在浦东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形成之后,吸引了全世界大公司来这里发展,101层“最高”大楼的建造基本完成了上海做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设计。最近结束的上海“两会”又提出了一个新愿望——做可爱的上海人,以经济之外的方式改造自我形象好像是上海对自己新的期望。

还是在浦东,穿过陆家嘴金融中心继续向外,张江科技园将作为浦东的又一个中心,整个科技园中设计面积28平方公里。在科技园建设起步的同时,首先完成的却是一个投资3500万元设计建造的雕塑公园,这当然是有意为之。与陆家嘴的轰轰烈烈相比,这里要刻意“软化”环境。据投资方统计,雕塑公园建成后,自然而然成了科技园的中心地带,而且园区地价比之以前上涨了30%。

雕塑公园占地22000平方米,设计者是一直在做环境设计的米丘。他在公园里新开了与黄浦江相连的水道。水道上5个小桥的桥墩是从安徽等地采收来的旧门墩。遍布公园的树木也都是从各地直接移植而来,树龄大多有40多年。公园边界是横穿科技园的川洋河,沿河有5000多棵同样的树,公园中心一棵88年的老槐树是这里树龄最长者。虽然沿用了小桥流水的传统园林元素,但为了与科技园区将出现的建筑之间形成协调的气氛,这些元素都在新尺度比例下重新组合成一种简练安静的气象。与这些精心营造的老旧之物相对应的是米丘的标志性作品——扬起翅膀的人像,名为《愿望》。

这个《愿望》的第一个版本放置在北京东方广场前,另一个彩色群像版本在深圳大梅沙海岸边,张江科技园的这个版本由9座雕像组成,分散在这个公园里。所有雕像都是用直径2.2或2.7厘米的钢管编成。也许“编织”的愿望正是这里的切题之想。米丘是artech观念的热烈鼓吹者,所谓artech就是技术和艺术生活一体。技术和艺术生活一体化这个欲望在电影、电视,或工业设计等生活形式中不断被强调,可能是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对人的迷惑,也许是艺术古义的运用。美国哲学家詹姆逊曾说到过这样的意思,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后现代的欲望,这种欲望表面上表现为在各种事情中不断求新,同时在这个求新过程中却暗包裹着对古老欲望的回首以及对古老资源的重新利用。张江科技园以“米丘雕塑公园”这样个人化的名字来命名公园,公园设计暗合了上海期待的新的自我形象。

米丘的标志性作品,这些有翅膀的人像明显要表达的是想飞的愿望,按照米丘的解释,就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和想象。在看似无所不能的技术社会让人追求幸福的欲望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夸张。在野心勃勃的上海,在鼓动着所有可能欲望的科技园,安置起这些高7米,展翅宽6米的巨大雕塑,确实像是在陈述着一个欲望城市的梦想,但比起101层实实在在的巨大建筑,展翅的雕塑就只是被抽象被幻化的愿望而已,可是把愿望幻化反倒有了童话般的人性色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