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不愿做大的“梦工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邱海旭)
杰夫里·卡曾伯格(左)与斯皮尔伯格(右)
日前,“梦工厂”三驾马车之一的杰夫里·卡曾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将许多记者召到“梦工厂”动画制作基地,向他们展示这座天才机构今后两三年内将推出的动画大片。首先亮相的将是《辛巴达历险记之七大洋传说》,布拉德·皮特、凯瑟琳·泽塔·琼斯等大腕明星将为影片配音。接下来是《怪物史莱克续集》,这个绿色小怪物在第一部里掀起的票房狂飙让“梦工厂”大赚了4.8亿美元。再下面的《马达加斯加》和《Sharkslayer》——据卡曾伯格说——都将构成票房奇迹。
自从8年前迪斯尼老兵卡曾伯格、天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音乐制作人大卫·盖芬(David Geffen)联手催生梦工厂以来,他们已经推出了44部影片,共赢得59项奥斯卡提名,并将过去4届里的3个奥斯卡最佳动画奖收入囊中。
然而迄今为止,“梦工厂”仍未培育出一株像007那样的票房常青树,他们曾寄予厚望的电视和游戏制作草草收场,盖芬极力打造的音乐产业也前景黯淡。于是人们看到,8年前“梦工厂”诞生时的净资产为27亿美元,8年后这个数字只增加了3亿美元。最近几个月卡曾伯格向华尔街分析师透露了几组关键数字,凭借《怪物史莱克》的出色表现,2001年“梦工厂”总收益达到22亿美元,税前利润1亿美元。仅1年后,总收益就下滑至18亿美元,卡曾伯格未透露是否盈利,但考虑到税收、摊还费用和9亿美元债务所要偿付的利息,答案不言自明。当然,迪斯尼公司在过去8年中的业绩更糟。
在最具经营头脑的卡曾伯格的计划里,从2003年开始,对“梦工厂”电影业务的投资将再增加3亿美元,到2004年,“梦工厂”出产的动画大片将从年均一部上升到两到三部,故事片由年均8部上升到12部。最重要的是,到2005年,“梦工厂”要实现30亿美元收益和3亿美元利润。到那时,最大投资人、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 Allen)就将能心安理得地回收其6.7亿美元投资,而1000多名持股员工也能开始享受股权收益。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这一切,“梦工厂”只有通过上市等手段筹集资金,然而这至少不符合斯皮尔伯格和盖芬的初衷。当初他们创建“梦工厂”完全是基于一种重建好莱坞的冲动。2001年,卡曾伯格曾与百代公司商谈合并,但在如何对“梦工厂”估价问题上双方最终吵翻。
“梦工厂”究竟该如何估价?卡曾伯格是事实上的CEO,三驾马车都没有明确头衔,也从不领取工资。斯皮尔伯格一心只想拍出好电影,对经营漠不关心,盖芬几乎很少来办公室,他早就说过,他个人从“梦工厂”里赚到的每一块美元都将捐献给慈善事业。而对卡曾伯格来说,将“梦工厂”发展成娱乐巨人是他惟一的梦想,1994年他之所以从迪斯尼退出,就是因为当时的迪斯尼主席麦克尔·埃斯纳(Michael Eisner)拒绝传位给他,“梦工厂”是卡曾伯格证明自己的最后机会。
虽然卡曾伯格在迪斯尼时拥有《小美人鱼》和《狮子王》这样的骄人作品,但毫无疑问,他们三人中斯皮尔伯格才是真正的精神领袖。“梦工厂”成立伊始,斯皮尔伯格已经创作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叫座的15部电影中的6部,正因为斯皮尔伯格的声望,“梦工厂”才能筹集到充足的启动资金。正如盖芬所说:“像‘梦工厂’这样耗费巨资,投资者又承诺可以为回报长久等待的事例,今后不可能再有。”
“梦工厂”的大部分盈利也与斯皮尔伯格有关,由他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少数派报告》赢得了在投入和票房上5/5分成的合同,最终该影片全球总票房超过3.52亿美元。HBO等电视台为此向“梦工厂”慷慨投资,以换取斯皮尔伯格的姓名使用权。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每一部影片,收费都要比平均水平高出三成。另一方面,斯皮尔伯格也十分忠于“梦工厂”的理想,自1997年接拍《侏罗纪公园》以来,斯皮尔伯格就再没有接拍过“梦工厂”不参与收益分成的影片。两年前索尼公司邀请他拍摄注定赚钱的《蜘蛛侠》,由于索尼不同意与“梦工厂”分成,斯皮尔伯格最终拒绝了邀请(不过斯皮尔伯格明年可能执导的《夺宝奇兵4》将与“梦工厂”无关)。
伤脑筋的是,斯皮尔伯格对做大“梦工厂”没什么胃口,他曾经回忆说:“我们创建‘梦工厂’的时候,我对杰夫里说,我不想每年拍35部电影。杰夫里则向我保证:‘别担心,只有8到10部。”但现在,卡曾伯格的计划是每年15部,他的理由绝对充分——每部影片平均票房为8500万美元,平均投入为5500万美元,而其他好莱坞电影平均投入4800万美元,票房却只有4300万美元。在收益情况最理想的2001年,“梦工厂”员工人均产值高达140万美元,远远超过迪斯尼公司的21.9万美元。可斯皮尔伯格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梦工厂”以盈利为主导,那么这个工厂的“梦”也就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