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炒掉”胡润

作者:朱文轶

(文 / 朱文轶)

《福布斯》“炒掉”胡润0

胡润  

一场“口水仗”

刚刚履新的《福布斯》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福兰纳瑞已经全面掌舵了《福布斯》在中国的事务,为了在中国更有人缘,福兰纳瑞专门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范鲁贤”。他的汉语显然比不上专业进修过中文的胡润,他问记者什么叫“踌躇满志”——一家国内报纸这么形容他。“胡润利用福布斯这个平台做了太多的自我推销。”说起“排行榜换人”一事,范鲁贤向记者这么解释。范鲁贤说,去年底,胡润没有经过福布斯总部同意就出版了《福布斯2002年中国百富》,并频繁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大事张扬地开新闻发布会,签名促销。而更让福布斯光火的是,胡润开了这个头之后,中国书市上迅速出现了“40本盗用福布斯名义的出版物”。于是在1月24日借“‘福布斯’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被冒犯”之名对胡突然“杯酒释兵权”。

纽约当地时间2月15日9点,《福布斯》副主编郝莱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炒掉胡润列出了更充足的理由:“(胡)编制的排行榜是好的,但我们需要的是一张更棒、更准确、更权威的榜单。他的排名标准与《福布斯》其他同类榜单的标准有所不一致,排名资料、计算方法和关注范围都存在局限。我们想将在纽约做富豪榜最好的高级编辑带到中国,把中国排行榜整合到全球排行榜体系中。”

但胡润对这些指责则不以为然。同一天,他反问记者,“谁会说自己做得更差?中国的情况很特殊,他们根本不熟悉这里,你认为他们今年打出的富豪榜会比我的更好吗?”胡润向记者透露,事实上,“福布斯提供给我的经费支持少得可怜。”1999年福布斯给他的第一笔钱,还没有他在安达信供职时一年的薪水多。据说,第二年这笔费用翻了一番,大概在20万美元左右,但要支付所有调查费用和养活胡润的7人团队,还是入不敷出。

《福布斯》和胡润的算盘

美国另一家著名杂志《财富》的记者汉斯说,4年前,胡润的第一份“中国首富排行榜”也传真给《财富》和《商业周刊》,但最后只有《福布斯》采用了。“‘福布斯’的商业目的是很清楚的,利用胡润作为中国市场的探路者,每年不到20万美元投资,《福布斯》迫切想在‘排行榜’上先拔头筹,借此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1月初,《福布斯》主管全球业务拓展的副总裁米盖尔·福布斯已透露,《福布斯》日前已经与香港恒隆集团旗下的Morningside Business出版社达成了发行中文版《福布斯》的初步意向,并打算今年同时推出另两个“排行榜”:中国名人排行榜和中国演艺圈权力榜,“与1999年以来推出的4次内地富豪排行榜不同的是,这两个榜由我们自己负责,编制时不仅将考虑入选者的财富,而且将更多考虑其社会影响力。”汉斯推测:“顺利的话,一两年时间,《福布斯》一家就可能占据中国商业调查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个商业调查市场的盘子,据全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力估计,“一年超过15个亿”。而在“新榜”计划上,胡润当然要被《福布斯》抛弃。

胡润不会甘愿将他一手打下的市场拱手相让。据知情人说,胡润其实早有想法摆脱《福布斯》,去年6月他就在香港注册了他自己的公司——亚润商务智源公司,开始部署今后的富豪排行榜。智源公司的第一件产品就是贴着“胡润制造”标签的《福布斯2002年中国百富》,这本书一上市便连续五周跻身中国图书销售排行的前五位。记者了解到,为了叫板《福布斯》,胡润会在今年趁势推出他的另两本书《财富品质》和《财富时刻》。只不过这时的胡润身上已经没有了福布斯身份,离开了《福布斯》招牌的胡润榜单还可能在中国赢得那么多的注意力经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