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喊未必有快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叫喊未必有快感0

读池莉的小说,觉得她会编一点故事,也能注意故事中的人物个性,只是文字太差,是我读过的小说家中最差的一位。中国作家里男有余秋雨,女有池莉,就写作本身而言都有明显毛病,却得到了最大的市场认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来在报上读到池莉当官的消息,心想她老人家以后会更忙,文章想必更不利索。

1月京版图书订货会,会场上最大的作家海报就是池莉,她一身黑衣似笑非笑地推荐自己的新书——《有了快感你就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个书名,孤愤的批评家立刻有了各种暧昧的联想,非常非常光火,马上要去报警的样子。我感到的是一阵晕眩:池莉怎么可能想出这么棒的书名?她的造句能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长进?七个字,一看就能记住,一看就想复述,这是池莉吗?

回到上海就看到了这本书,小头小脑的故事,松松垮垮的文章,还是咱们熟悉的那位池莉。惟一的亮点就是那个书名——池莉诚实地告诉读者,那是她抄来的:“这是一句军中流传的格言。1970年,参加越战的美国大兵们,他们的行囊里面都有救生包,救生包里头必定有一盒火柴,这句格言,就印在火柴盒上。”

回想今年的京版图书订货会——书业每年最重要的大集,发现池莉的这个书名颇有象征意义。如果说快感是主,是内容,叫喊是宾,是包装,那么这次赶集的乡亲们虽然听到了一阵接一阵的叫喊,但多为喧宾夺主,难得宾主尽欢,叫喊连连,未必出于快感。财大气粗的出版社展台之大,足以开个不寒伧的派对,但相形之下,新书寥寥。出版商在书的外观上更是做足了工夫,好像卖书卖的就是书名和封面,记忆中最粗犷的书名是《家中有婊子》、《别把父亲当流氓》,连见过点世面的参观者看到这些书名都会慨叹,不知今生何世。但以内容取胜,靠厚重材料或飞扬才思夺人耳目的新书,少之又少。2001年的辉煌和丰富,似乎已经远去。

当然有些喊声还是气出丹田感由根生,据说央视主持王小丫的《你也可以》未卖先火,预订数已超过50万册,已经很久不见这样天量发行的普通图书。日本流行女王山田咏美的小说也已初现书展,她在韩国的人气已超过村上春树。

《再见了,可鲁——一只狗的一生》([日]石野谦吾撰文,[日]秋元良平摄影,[日]猿渡静子译,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月第1版)是书展中非常讨人喜欢的图文书。它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一只名叫可鲁的导盲犬的一生。这本书的海外销量号称已破百万,台湾地区去年评审年度好书,《可鲁》赫然榜上有名。

听一位朋友说,当你有了孩子,最好马上去抱养一条小狗,让孩子和狗一起长大。狗的生命周期比人短,你的孩子可以从动物伴侣的身上,观察体验青春、择偶、生育、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这是一种最好的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仔细地读《可鲁》,你也能默察这样一种生命之爱。

顺便说一句,导盲犬制度作为一种福利事业,比东方新天地、金茂大厦更能指示国家或城市的文明水平。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训练导盲犬的国家,日本是第一个成立导盲犬协会的亚洲国家。目前世界上有导盲犬训练制度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富庶的礼仪之邦。而在中国,没钱的日子吃狗肉,有了一点钱大行其道的是宠物狗——狗族中的弱智和白痴。

文汇出版社这次带去京版图书订货会的新书中,《名画说疑——陈佩秋访谈录》(陈启伟著,2003年1月第1版)是本好玩的书。陈佩秋是谢稚柳的夫人,自己也是画界和书画鉴定界的大家。《名画说疑》讨论的名画是阎立本的《步辇图》、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还有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真假案。对前四种国宝级的名画,陈佩秋力证其伪,尤其对名头最大的《步辇图》,陈老人把它说得一钱不值,斥为赝品中的劣作。幸好这幅画是老百姓捐给政府的,不是用黄金买来的。读《名画说疑》,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可知大概,也能了解一下怎样打笔墨官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