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隐私贩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凌霜华)

以采访“绝对隐私”一举成名的女记者安顿在短短4年间已经出了七八本关于隐私的书,她在新书《绝无禁忌》里有感而发:“他们(受访者)中的一些人,要为‘绝无禁忌’的人生付出较高的成本。”中国人的隐私,无非与性有关,而今天,你的隐私已经成为一种利器,或者是一种生财手段。

隐私的“敬业”问题

名人的隐私贩卖0

法国M6频道的节目《同居故事》给电视台赢得了大笔广告收益 

名人的隐私贩卖1

孙悦

名人的隐私贩卖2

那英

名人的隐私贩卖3

张惠妹

名人的隐私贩卖4

璩美凤 

吴宗宪作为台湾地区的“娱乐天王”,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长叹,台湾媒体逼得他无路可走,但身受其害的他却己所不欲而施之于人。吴宗宪任老板的ET Jacky频道的节目招牌是《马妞报报》,主要内容是邀请媒体记者、剧组成员、各界名人担任来宾,用一种猜谜方式讲述名人的八卦。比如来宾会说:某日本来台发展的三级片女星,号称“台湾第一美胸”,在一次饭局中,被富商以“一指禅”戳破水袋,立时从36F变为32B,稍具娱乐常识的观众就能猜出所指是谁。这个节目在台湾创下收视奇迹,却令被影射的艺人敢怒不敢言,生怕不打自招。“新闻局”官员也无奈地表示:这个节目并没有违法,只能要求制作单位自律,不要一味追求收视率。由于内容越来越过火,节目终被制作方停播。但吴宗宪表示:收视率这么高的节目当然要做下去,于是节目换了个名称重新出台。

在《马妞报报》中,艺人的隐私是被动地曝光,但在相当多时间里,八卦是精心准备好的。江小鱼是国内一家明星刊物的策划,他回忆起自己1993年在香港的狗仔生活时说:“明星是不能有隐私的,你的内裤什么颜色公众有权力知道。”他称赞香港的艺人十分敬业,经纪人和记者之间互相体谅,“明星、经纪人、记者三者之间,是一个生物链关系,经纪人给记者的料不够猛,报纸销量上不去,记者挨骂情绪不好自然会转嫁到明星身上,当然会更多地报道负面的东西。”江小鱼觉得负面新闻多是明星价值的体现,他举了个例子,王菲和窦唯离婚时香港记者专门包飞机抢新闻,一个小明星能得到这种待遇吗?而实际上,艺人们很明白自己需要做些什么。“陈慧琳的演唱只占她作为娱乐产品的10%,她担负有更多的责任:引领时尚,她的新眼影显然比她的歌对歌迷更有用些。”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谢霆锋就知道在送给王菲新车的时候通知大批记者到场,而导致并不能适应商业规律的王菲勃然大怒。

江小鱼认为,与之相比,国内明星是最不敬业的一群人,总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即使有些经过境外包装过,但还处于初级阶段。比方说那英每次出新专辑,她和高峰的恋情就会被拿出来炒。“实际上,三张专辑应该一次比一次递进,不能总停留在拉拉小手的阶段,你不能每次都给观众吃土豆,起码要深加工一下,因为聪明的公众早已对普通隐私失去了兴味。”

已经有明星认识到了隐私的用处。孙悦在2002年年底推出了新专辑《自己负责》,比她新专辑更令人注目的是她同步推出连载的心情札记《一个悦》,每个小标题很明显经过认真斟酌,颇具视觉冲击力,像“上床容易下床难”、“魔鬼是他,天使也是他”、“第三者自白”等等。

孙悦所在公司负责宣传的杜剑告诉记者:“这些日记是孙悦自己写的,当初的创意也是公司和孙悦共同商量的。题目在最初是有一些改动,比如‘第三者自白’在一些报纸上改作‘被骗与自愿的第三者’,后来在我们坚持下才用统一的标题。”唱片公司认为,无论是出片或不出片的任何时机推出这个日记,都会被认为是炒作,至少孙悦的举动是敬业的表现,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像她这样勇敢。江小鱼也认为,老百姓当然愿意消费本地明星,但是内地明星总是穿着几十件衣服出来见人,才会使娱乐市场这般萧条。

“真人秀”与“性爱学分”

华人世界最为轰动的偷窥事件当属璩美凤案,其实当时的她已经下野,即使是作为从政时小地方的文化局长,她对公众的引诱度也绝不能与张惠妹的绯闻相提并论。只是璩美凤被曝光得太过彻底,即使换作主角是邻家女孩,这样香艳的内容也同样令大众怦然心动。虽然之后璩美凤的表现有来自政治家的良好培训,但她的确是一个胜利者,至少从经济层面上讲。本来已经待业在家的她,因为偷窥事件多了演唱、主持、出书、与政商人物交往的大把机会。作为一种样本,实际上有很多普通人已经懂得开始用隐私换取利益,比如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真人秀。

中国最早的“真人秀”节目之一是广东台的《生存大挑战》,无非是几个自助游爱好者在摄像机监控下,边旅行边赚钱的纪录片,但制作方安排了一名前空姐与两名男子同行,旅途中很难不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感情。一个参加过湖南台“真人秀”的参赛选手说,“前三天还时刻提醒着自己是在上电视,但之后的日子里很难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这正是制作方想要的,三角恋、争风吃醋,最好还有一些暖昧镜头。曾经在央视《艺术人生》担任过策划,并参加过英达主持的《老同学大联欢》的黄燎原认为,目前中国与隐私有关的节目尚在欲说还羞的阶段,耻于承认自己是八卦媒体。实际上,《艺术人生》就坚持认为自己不谈论嘉宾的隐私,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大型晚会中常用的“催泪弹”式提问。

也许是为了与嘉宾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一些民营机构的访谈节目同样不痛不痒,《超级访问》中经常会请来嘉宾的好友,讲述嘉宾最大的缺点也不过是“不拘小节”、“有洁癖”或是“对工作过于认真”,这些嘉宾于是形迹可疑地“高大全”起来。黄燎原说,照目前发展速度,更火爆的节目形态指日可待。其实大陆的娱乐节目一直在照搬台湾模式,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问题是抄袭得并不到位。

当凤凰台引进性教育节目,作家吴淡如主持的《性爱学分》后,每周六的深夜11点就会有许多内地观众为了这个节目忍住瞌睡。它在保守的新加坡也引起震动,《联合早报》还展开了专题讨论。而在这个节目的原产地台湾地区,收视率只有3%,不敌同期上档的《流星花园》8%。在台湾,同类型节目还有陶晶莹主持的《恋爱讲义》,包括《非常男女》,女主持人高怡平经常问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

该节目制作人陈行洁受访时说,出乎所有人想象,来的嘉宾都是在路上找的普通人,只需付1000台币的车马费(合人民币250元)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完全不是为了钱,而上节目很愉快轻松地谈最私密的事对这些普通人来说再自然不过,很少有临阵脱逃的,最多不过是加一副欲盖弥彰的太阳镜。

当然也有玩出火的,一个类似于私家侦探,替委托人跟踪别人的节目《TV 搜查线》,虽然收视率极高,但也为人诟病。在一期节目中,两个高大的男主持人和女委托人闯入民居,把那个女委托人正在偷腥的男友和他的另一个情人逮个正着,吓得那个男生躲在很危险的阳台上不肯下来,而只穿内衣、躲在衣柜里的另一个女孩也被抓出来曝光。奇怪的是,这个节目所在的论坛大多是讨论“是不是假拍,事先有剧本”,却没有人关心被调查者的隐私权被侵犯。

经济的杠杆作用

更多的是两厢情愿,在这时候,经济利益的趋动就占了主导地位。法国的M6频道只是个小台,但它的节目《同居故事》却让法国电视一台的台长气得发疯。这个“真实故事片”为M6台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收益。参加者更是身价倍增,除了得到速配爱情外,几乎每一个除名者在离开节目后都一下变成了幸运儿——演电影,去电台做主持人,与国际化妆品公司签约做模特儿,广告商、时装娱乐杂志更是向他们频频招手。

隐私在这个时代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变得越来越可以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等到有一天,性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隐私就会变成滞销产品。

上一篇: “亚瑟王之石”
下一篇: 幻想的移动场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