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当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宝)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国]蒂皮•德格雷著,阿兰•德格雷、茜尔维•罗伯特图,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首印两万册,估计已经销售一空。蒂皮写书那年才10岁,她生于纳米比亚,在野生动物出没的非洲丛林中长大,父母是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书中的130幅照片就是他们拍摄的(《三联生活周刊》在1995年第5期曾做过报道)。小蒂皮回到巴黎后,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似乎过于条理清楚政治正确,有大人(父母?编辑?)插手的嫌疑,没有童言无忌的好看。但那些照片太漂亮了,小蒂皮在南部非洲的旷野丛林海滩,赤裸着身体,和她的朋友在一起,她的朋友是阿布(大象)、林达(鸵鸟)、杰比(豹子)、穆法萨(狮子)、奥康迪(猫鼬)、埃尔维(狒狒)……还有“最接近动物的”布须人、殷巴人。小蒂皮自然、健康、美丽、生动得真像个天使。
另一本图文书的热销有点近于疯狂。《两栖类动物:言承旭图文写真集》(角子编,接力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是海峡两岸出版界第一次并肩向迷人的F4致敬。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今年年初定下计划,为F4出一系列的图文书,5月初推出的《两栖类动物》是第一本。内地有多家出版社与联经谈判合作,最后广西接力出版社得到授权。接力6月底做好内地版,而各种盗版此时已经销售了两个月,不过正版的言承旭依然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销量如同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节节走高。
5月份台北联经的朋友来,说起在香港首发《两栖类动物》的盛况:言承旭肉身亲临,握手盖章售书,当场售出一万本!首发仪式原来安排下午4点结束,但他一直到深夜11点才能脱身,误了当日返台的班机。现场的读者99%都是小女生,她们疯狂地喊叫,得到一本书后热泪盈眶嚎啕大哭……上海的严兄插话道,他到内地来,只要他签不死,一次不是一万本,起码五万本。
目前上海,甚至是全国最聪明的写作选手毛尖小姐描摹出F4的秘密:“这是四个花一样的男人,有令人昏迷的资本——黄金的身材、灿烂的笑脸和美好的肤色。用‘他们’来称呼他们好像粗鲁了点,稍合适点的代词是‘她们’。这四个美人是妃子一样地从芸芸众生中被偶像剧的制片选出来的,都是1.80米,都是72千克,极品加批发,四款联动,没有一个城市的少男少女可以幸免……这四朵玫瑰在上海的大大小小报刊亮相,美艳不可方物。联想电脑为他们换下了章子怡,形象大使舒淇、王菲、巩俐一个个面临他们的挑战。这是男色的好时代。……他们被打扮得精致夺目,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去兜售他们的好颜色。所到之处,他们总挑逗起无数青春的尖叫,无数倾慕,无数热泪。”
曾被长久遗忘的男色审美正在复活,在明清,它是城市生活美学的主题之一。说来奇怪,男色鉴赏总是和数字“四”有着神秘的联系。人们习焉不察地常常在说“京城四少”、“明末四公子”、“清末四公子”、“民国四公子”,贾宝玉、秦钟、柳湘莲、蒋玉函大概可以有些勉强地看成是《红楼梦》里的F4。10年前,香港媒体评出“四大天王”,但评选重艺轻色,说明香港的刻板中庸和不搭调。真正令人心驶神往的是上个世纪上半叶,以梅兰芳为风姿领袖的四大名旦,那种举国欲狂的凌厉声势,绝不让今天的F4专美于后。
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关心F4是什么东西。7月24日,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报道《两栖类动物》的出版消息,编辑随手做了一个标题:海外畅销动物写真集引进。他可能以为言承旭是一只澳大利亚袋鼠。
很好。
6月的出版物里有一本奇书:《美丽陷阱——一个闯入音乐圈女孩的真实故事》(戴粼著,海南出版社)。这本书有可能成为北飘文学的开山之作。
一个四川女孩,漂流到北京,给音乐人高晓松做了几个月的助理,后被高晓松辞退,大概还有两三千块钱的纠纷,由此结怨。女孩写了一部20万字的小说(?),书中人物一律真名真姓。高晓松的一言一行(自然不是什么好话好事),统统记录在案,想跑也跑不了。
翻了翻这本书,觉得自己已经老得很有道德了。我一直以为写作有一个很低的伦理默契:有很多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不可以写也不应该写。高晓松也许不是好鸟,但在这种24小时全天候记录的观照下,以中国之大,又能找出几只好鸟?
现在的孩子却什么都不吝。
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