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死过41人的最安全隧道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烧死过41人的最安全隧道0

2002年1月28日,勃朗峰隧道在为重新开通做最后的安全测试(法新/AFP)

法国人在修路与市政建设方面的手法倒颇像属老鼠的,巴黎的地下就很像一块法国人最引以为荣的那种奶酪:到处都是洞。据说过去巴黎市政建筑使用的石料全部都取自巴黎地下。除了地上漂漂亮亮的卢浮宫和凯旋门,在巴黎旅游其实还可以参观两个“另类景点”:市内地下公墓卡特肯布(Catacombes)和巴黎的下水道。这其中又以巴黎的下水道更为出名。有关它的最著名也最不惜篇幅的广告可以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找到。

高楼大厦下尚且如此,公路上当然可想而知。巴黎的环城公路上据统计共有35个“门(porte)”。在北京每个“门”就意味着一座立交桥,在巴黎每个“门”则意味着一堆“洞”:通往各个方向的地下公路隧道。隧道中一般都灯火通明,但距离太长的隧道还是让人有些害怕。巴黎通向外省乃至法国与邻国相连的公路上这种“洞”就更多。“洞”多了难免就会有几个出事。1999年是法国的倒霉年,一年下来光大灾就六起,这其中就包括当年3月24日在法国与意大利相连的勃朗峰公路隧道(Mont Blanc Tunnel)里发生的火灾。

勃朗峰隧道是意大利和法国之间通过阿尔卑斯山的交通要道,宽8.6米,长11.5公里,于1965年7月16日建成通车。1999年3月24日上午11时左右,一辆满载面粉和黄油的比利时卡车在隧道中部失火,接着殃及前后车辆。隧道内浓烟滚滚并传出了数声爆炸声。大火燃烧产生的高温使这条隧道的混凝土穹隆全部沙化,铺路的沥青全部被烧成泡沫翻腾的粘稠浆体。第一批前来营救的消防队员身背氧气装置进入隧道,试图营救里面的幸存者,但营救工作没有成功,还有一名消防队员以身殉职。这场大火持续燃烧了近三天。

事故发生后,法国设备运输部和内政部于4月13日公布了对这场灾难的初步调查报告,证实在这次特大火灾中至少有41人死亡,36辆汽车(其中24辆为载重卡车)被毁。报告认为:隧道通风设备不符合要求、消防人员缺少救护训练以及法国和意大利方面缺乏必要的协调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当发现第一辆卡车着火后,隧道管理部门按应急程序立即发出警报,并在10分钟内关闭了隧道。但意大利方隧道经营公司没有救护队,只好消极等待消防队。消防车在15分钟后才赶到现场。隧道内当时火势异常迅猛,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持续燃烧55个小时,其原因除隧道内通风设备不良外,还有其他因素助长了火势。当时,大量新鲜空气从隧道上部进入道内,致使浓烟迅速扩散。隧道没有撤退通道,没有通风井,也是造成多人死亡的原因。报告还指出:在41名死亡者中,34人死在汽车里,7人死在车外。这表明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危险,因而没有设法逃出隧道,他们在大火燃起前就已因缺氧而窒息。

旧事重提,是因为勃朗峰隧道在今年3月又重新开放。有过当年那场灾难后,隧道的安全当然会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年的勃朗峰隧道号称“设备完善”,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通风设备,设有17个临时庇护所,每个庇护所可容纳几十人,并可在两小时内抵御高温和有毒气体的渗透。而事故发生时的实际情况是:在那辆比利时卡车进入隧道后不久,法国方面的隧道监视系统曾经探测到车上的烟雾,但这辆卡车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行驶到隧道中部直至出事。勃朗峰隧道内当时安装的自动灭火和自动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后并没有自动启动。

勃朗峰隧道火灾后仅两个月,奥地利中部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陶恩隧道(Tauern Motorway Tunnel)内再次发生火灾,导致12人死亡,50人受伤。这几次意外使有关方面开始大规模检查隧道安全情况,结果发现欧洲境内的25条隧道中有近1/3的隧道安全设施不合格。让欧洲人对公路隧道的安全更感忧虑的是随后于2001年10月24日在连接瑞士与意大利的圣哥达隧道(Gothard Tunnel)里因两辆货车迎面相撞而发生的爆炸。同样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这条圣哥达隧道全长17公里,是世界第二长公路隧道。由于定期检修,通车2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被称为欧洲“最安全的隧道”。勃朗峰隧道火灾发生后,瑞士政府曾对圣哥达隧道进行过一次严格的检验,其结果合格。

最终促成勃朗峰隧道重开的倒也正是圣哥达隧道的这场事故。圣哥达隧道关闭后,受影响的不仅是瑞士和与瑞士接壤的意大利,还有德国、法国和奥地利。意大利经济部副部长在2001年年底曾估计:由于意大利对外出口的货物中有80%要通过公路运输,意大利将因圣哥达隧道的关闭而损失31亿到33亿欧元。为应付上述情况,法、意两国2001年11月26日紧急磋商后宣布:将于2001年12月15日重新开放勃朗峰隧道。由于法国方面一直坚持隧道的安全设施尚未到位,勃朗峰隧道的重开日期才拖延至今年3月;但法国消防联合会至今仍坚持认为:隧道内的安全设施还应当更进一步。

烧死过41人的最安全隧道1

1999年3月26日,勃朗峰隧道工人为死难者降半旗(路透/Reuters)

勃朗峰隧道内安装新的安全设施耗资约3亿欧元,主要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1.设置了37个紧急庇护所,将庇护所的数目扩大到事故发生前的两倍。每个紧急庇护所可容纳50人。庇护所与隧道间设有两道可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作两个小时的空气隔离门。庇护所内安装与控制中心相联的可视电话。通向地面的楼梯在更新后也向下延长到隧道旁的疏散竖井。

2.每隔100米安装抽烟管道,总数共计116个。所有的抽烟管道都有单独的通风井。

3.每隔100米的隧道墙上设置“安全凹区”,总数共计116个。“凹区”内设有紧急电话与消防设备。临时停车带每隔300米设置。

4.紧急照明设备每隔300米安装。遥控路障每隔600米设置。

5.隧道的控制与指挥工作如今由一个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组成的独立组织负责。除隧道两端的岗哨之外,在隧道中部还新建了一个紧急救援中心,中心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

6.隧道中部的紧急救援中心配备三辆带有特殊灭火装置的消防车。消防车两端都设计有驾驶室,以便它们无须调头就可以在隧道内朝两个方向行驶。

7.隧道里安装126台监控交通情况的摄像机。雷达测速器确保隧道内车辆的时速不超过70公里,另一套激光系统则负责检查车辆间的距离是否小于150米。

8.在隧道入口处安装的热感器负责将温度过高的车辆拦截在隧道外面。

9.为了预防载重卡车相撞事故的发生,载重卡车通过隧道时必须由车队护送,而且每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卡车通过。每天通过隧道的载重卡车的数量将被控制在1100辆以内,这一数字是1999年发生事故以前允许通过量的一半。

法国交通部长让-克劳德·盖索(Jean-Claude Gayssot)在勃朗峰隧道重开时表示:修复后勃朗峰隧道已经堪称“世界上最安全的隧道”。但这种话在圣哥达隧道出事后已经不太容易让人放心。漫画《阿斯泰里克斯》里说:我们高卢人什么都不怕,只要天不塌就行。现在这句话也快该改改了:我们高卢人什么都不怕,只要洞不塌就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