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爵士的盛名与盛典
作者:钟和晏(文 / 钟和晏)
“安德鲁·劳艾德·韦伯音乐剧盛典”响起在人民大会堂之前,不绝于耳的首先是和这个名字相关的一长串数字和荣耀。比如这位英国作曲家曾获得4次托尼奖,4次Drama Desk奖,3次格莱美奖以及5次劳伦斯·奥利弗奖;比如1982年、1988年和1992年,韦伯三次创下同时有三部他创作的音乐剧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上演的记录;再比如《猫》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持续年份最长的音乐剧。如果不厌烦,类似的数字可以列举下去。
也许更触目惊心的是出现在周小川《音乐剧之旅》一书中的某个数字:“电影《泰坦尼克号》全球总票房收入超过10亿美元,但和《歌剧院的幽灵》相比仍有差距,该剧的全球票房总收入从1986年伦敦首演算起,到1997年已达27亿美元。”让人遐想这位大名鼎鼎的爵士写在五线谱上不知是音符还是英镑美元的符号。
尽管如此,9月27日晚上演出结束后出现在人民大会堂舞台上的安德鲁·劳艾德·韦伯身穿深蓝色的西装,一副谦和的英国绅士形象;他简短地说了句“非常感谢你们”后就匆匆地下了台。虽然已经53岁,他的脸上还总带着孩童般天真无辜的表情。这之前这位“音乐剧的教父”在法兰克福机场转机至北京时,因为机场突发炸弹恐吓事件导致心脏病发作并取消了北京的新闻发布会。
能容纳7000名观众的剧场,预算为55万美元的舞台装置,60人的现场管弦乐队,以及几乎囊括作为韦伯音乐剧标志的著名感伤歌曲的节目单,将大会堂的演出称为“韦伯音乐剧盛典”并不过分。在“真正好”公司的总经理蒂姆·麦克法伦看来,这场音乐会的规模甚至超过了韦伯50岁生日的伦敦庆典。这位知名的音乐剧制作人说:“如果成功,明年我们会在中国推出一部完整的韦伯音乐剧。”
即使了解中国和英国演员的报酬差异,此次演出庞大的乐队人数还是让韦伯感慨:“1986年我们在伦敦上演《歌剧院的幽灵》时有30人的乐队,去年的《美丽游戏》就只用了9人。如今的经济条件已经不允许了。”
最近几年,《日落大道》和《风中的低哨》两部音乐剧的演出状况不温不火,而韦伯的个人声誉却因此受创。9月1日,韦伯刚刚停止了他最近一部作品《美丽游戏》在英国的演出。由于旅游业的不景气和伦敦西区的普遍萧条,这部以1969年北爱尔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争端以及因此毁灭了一些年轻足球队员生活为内容的音乐剧演出时间仅仅持续了一年,而全剧300万英镑的投资额回收不到10%。让韦伯感到压力的是音乐剧越来越接近天文数字的投资和场地等费用:“1981年《猫》上演时,我们用50万英镑重建了舞台,而今天至少需要花费400万英镑;另一方面,票价的增长比例并不与此一致。”
试图将世界各地赢得巨额利润的韦伯音乐剧引入中国市场,无论对韦伯本人、“真正好”公司或者中演公司都是自然不过的举动。不过如果说音乐剧的商业成功在于音乐和剧情的一致性、完美的舞台视觉效果以及专业演员的出色表演,那么从大会堂的音乐盛典中很难感受到这样的魅力。失去了紧张的剧情和变幻的舞美后所能依赖的只有韦伯深情的旋律和演员的演唱;虽然费翔满怀热情地如变换服装一样频繁地变换剧中角色,他的演唱功底却力不从心;和忆莲·佩姬清越自如的风格相比,林忆莲惯用鼻音的流行歌曲演唱技巧显得做作乏力。
《猫》——上演次数最多,持续年份最长的音乐剧
出生于1954年的理查德·莫里森是《泰晤士报》的音乐评论员,他曾经这样牢骚满腹地说:“在这个时代作为音乐评论家真是不幸。如果能出生在100年前,我就可以设法挤进柴可夫斯基、马勒、威尔第、普契尼和瓦格纳最新作品的首场演出,而我偏偏生在这个最枯燥无味的没有音乐的新音乐时代!”不过他最后自我解嘲道,“至少我们还有安德鲁·劳艾德·韦伯!”
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至少我们还看到了一次安德鲁·劳艾德·韦伯的音乐剧盛典!”
音乐剧超级巨星
1971年,韦伯将他在百老汇上演的第一部音乐剧命名为《耶稣基督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今天看来是个吉祥的预兆。从此这位当时默默无名的23岁英国青年开始平步青云,逐渐上升为音乐剧世界的Superstar。
“1948年3月22日出生在伦敦,曾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牛津大学,最后自学成才。”这是“盛典”节目单中对韦伯的经历介绍。1970年韦伯和他的合写者蒂姆·莱斯在纽约时,他的父母收到了这样一封电报:“我是《西区故事》、《屋顶上的提琴手》与《歌厅》的制作人,我要求《耶稣基督巨星》的制作权。”据说韦伯后来得到电报后就哭了,因为他的作品制作权已经签约转让,发电报的是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
韦伯经常被人称为“音乐剧的教父”或“音乐剧之王”,而哈罗德·普林斯的称谓则是“百老汇之王”。这位出生于1928年的纽约人在30年舞台生涯中导演和制作了超过50部的音乐剧、话剧和歌剧,包括《艾薇塔》(1979年)、《歌剧院的幽灵》(1988年)、《蜘蛛女之吻》(1993)和重演剧《演出船》(1995),所以人们说这是一位能让钱柜高声歌唱的百老汇导演。
似乎是音乐剧世界的人常常得到各种溢美的称谓。安德鲁·劳艾德·韦伯的前妻、和他共同生活、演出了近20年的莎拉·布莱特曼是“月光女神”,忆莲·佩姬是“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因为和韦伯合作《猫》而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卡麦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曾被戴上了“音乐剧制作沙皇”的桂冠。他在世界各地曾制作过6个《猫》、20个《歌剧院的幽灵》、7个《西贡小姐》和12个《悲惨世界》,如今这位最负盛名的音乐剧制作人的个人财富已超过2亿英镑。
安德鲁·劳艾德·韦伯 韦伯音乐剧戏剧爱情电影智利电影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