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只是LOGO的路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楚流苏)
路透集团现任CEO周博达
“路透在中国,也许并不是特别有名。我说的是我们的主要业务,”格洛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开口便强调,“一般人会认为我们是新闻通讯社,但新闻在我们整个业务中却不足5%。”
路透集团的现任CEO周博达与候任CEO格洛瑟在不足一个月之后的今年7月,便将正式完成任期的转换。这次转换,正值路透集团成立150周年,在全球展开庆典的20多个城市中,北京是一类城市。而一类城市只有6个,只有这些城市是由现任与候任CEO联袂出席庆典。更有所不同的是,路透集团5位执行董事,这次有4位到了北京。“中国市场对我们很重要,”周博达说。
在路透集团提供的资料里,他们这样描述自己:“全球首屈一指的内容新闻素材、金融资讯、企业解决方案技术和交易处理服务提供商。”
解释这种概括的事实是由路透集团牵头并占25%股份、与65家国际银行集团共同组建的Atrias交易平台,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70%;路透集团独资经营管理的全球最大的电子证券经纪公司Instinet,处理纳斯达克股市1/3以上的交易量。
但是,在中国市场中,“目前全部收益在集团里还没有超过1%,”一位路透集团(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士说,“不过,这一市场在未来将会显现自己重要的价值。”
路透集团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也即1951年,“路透社”新闻被认为“并不代表英国政府观点”而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但随后,路透的财务却变得相当艰难,新闻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但路透的管理层重新壮大这间公司创办之初的项目——着重于财经金融信息及其衍生物。
路透集团(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士称“自此,路透集团终于真正找到了财经金融价值链来建构自己。”而这一价值链的三个层次:信息产品、企业解决方案与交易平台——路透集团都非常深入地介入,并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回报。
虽然新闻报道和媒体产品只是公司业务的5%,但每年却要耗掉集团15%的收入。
路透集团作为内容和资讯提供商,为了保持自己的中立性而不受政治和商业利益的影响,在纽约和伦敦上市后,与证监会达成协议,禁止任何利益相关的机构、集团或个人在路透集团持股超过15%。路透集团(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士解释这一条款时说:如果两地证监会发现有公司持股接近15%时,按照协议就将增发股票以冲淡企图持股并控股者的股份。虽然这一协议至今并没有实施过,但有了这一条款,谁也不会企图控股路透集团。
1984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拿到法学博士学位的格洛瑟,还是路透集团历史上第一位非新闻出身的CEO。所以他在简历里写到自己,没有太多的光辉业绩,而是“热衷跑步、风帆冲浪和网球等体育运动”。
路透集团的雇员这样解释:“用条款来保证自己的公正不受利益集团伤害,就全球范围来看,也是路透非常独特的特点,而这构成了路透的品牌价值。”
路透集团目前声称要“用5年时间完成的文化革命”,是指要把路透的传输专网全部换成互联网,“其成本将下降95%!”而“让金融市场真正在互联网上运行”。
路透雇员认为,“可能需要5年时间,路透将会变成一家时尚的互联网公司”。
光辉业绩,而是“热衷跑步、风帆冲浪和网球等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