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儿童产量百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甄芳洁)

超级儿童产量百万  0

所谓莫扎特效应很可能是对大脑的误解  

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在运用先进科学成果改良自我的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被耽误的一代。人们于是把科学尤其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发现正式应用在改造儿童身上。如今在“成长关键期”接受特殊训练的孩子,全中国从最初的6个,100个,1万个将达到计划中2049年的100万个,他们真的会是超级儿童和未来的超人吗?

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程跃创办的“金色摇篮”幼儿园中接收的孩子已经有700多了。这些孩子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智商普遍达到了140,而且“社会行为”良好。最近这块中国第一的超级孩子种植田又传来了消息,园长程跃自信地说,如果他的全程一体化教育模式完全实现,那么从“金色摇篮”毕业的孩子都可以15岁上大学。

他的师兄弟,中国婴幼儿早期开发的另一个先驱者程淮的最新实践也招来不少掌声:他们负责跟踪指导新千年宝宝——张一明和姚雨凝一年以后,专家评估这两个孩子的身体与大脑发育都非常优秀。程淮在1999年9月开园的幸福泉幼儿园的孩子也已经有了80多个,平均智商达到了130。

在程跃、程淮看来,尽管人类的大脑还远未为人类所认识,但是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心理学人类学也有系列新发现。程跃程淮认为“这是相当成熟的科学发现”,是可以为之进行努力实践的。程淮认为,中国的家长不敢在中考或者高考时候把孩子交给一个蹩脚的老师,但是敢把3岁前的孩子交给一个蹩脚的没有文化的保姆,这是中国教育目前一个最大的误区。

5年的成果似乎证明了“超级儿童,中国制造”取得了成功。中国家庭与社会也似乎勇于接受一切新事物。1995年底,婴幼潜能开发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六婴跟踪”。选择在1995年12月30日的北京医院妇产科,当零时到来时,冲到医院的一辆出租车里是一对在京打工的浙江小夫妻,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有专家跟踪培养,孩子的父亲立即给孩子起了一个“冯时”的名字,表达他的高兴与幸运。

广州市在“六婴跟踪”项目一周年评审会后,立即在广州搞了一个“百婴计划”。随后又是北京的“万婴跟踪示范工程”,如今一项“2049计划,即在2049年为中国培养百万英才”的工程在全国开始推行。程淮说他的幸福泉幼儿园打算在5~10年内,在全国再开1000所,实现教育的集团化。

实现集团化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昂贵的教育费用。幸福泉和金色摇篮的孩子们一个月的教育费用大约是3000人民币,程淮说也正因此才有了2049计划,即通过俱乐部形式吸收尽可能多的家庭,每个家庭为之付出的费用是每年几百元到一千元,这是中产家庭都能付得起的。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必须承担大量繁重的教育任务。世纪婴儿张一明有一段时间的培养效果并不好,主要就是因为工作繁忙的父母实在抽不出时间。而在我们努力生产“超级儿童”之时,美国科学家却最新研究发现,通过一种不自然的方式发展孩子的智商,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精神紧张。连续4到5年,紧张孩子的大脑就会有点像紧张的成年人的一样,连同上升的肾上腺素和考地索就会让孩子容易好斗或者惊吓,长期下去让孩子学习更加困难。

这项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是在迅速变化日趋复杂。这种内部爆炸性的结构,因个体不同,历经1到5年不等的时间,许多部分将不再发展,或者萎缩。大脑将决定保留什么,需要哪些新的,哪些不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需要正确的刺激确实非常重要,这样他们的大脑可以作出正确的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正确的刺激,也许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东西。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不太可能刺激孩子的智商发育,当孩子在编制他们的神经网时,家长们也许可以通过给孩子展示图片书和CD去刺激视觉和听觉,但是专家怀疑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加固大脑。儿童医院的医师阿兰·沃尔夫说,孩子们是按照程序达到这些目标的,更坦率的说法是:“打算通过刺激,让孩子更多地形成神经键没有科学基础。”

关于大脑潜能的误解可以追溯到70年代的一系列的研究,有迷宫和玩具的小老鼠就会比那些呆在笼子里的有更多的神经连接,相同的研究表明那些没有足够教育照顾的孩子经常有认知缺陷。但是反过来,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对更多早期连续刺激的关注可以帮助智力的增长。现在的科学文献说,刺激的种类和数量对一个孩子的正常发育早已融入每个正常孩子的生活中去了,没有特别的刺激需要。

按照这种说法,孩子的大脑是难以被“训练”的,能训练的只有孩子自己。

持这些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技巧是真正能够预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末家长就是最好的导师。试验表明,当孩子两个月大时,他们就能读懂父母脸上复杂的表情,斯柏若说:“想想人类的脸吧,皱纹,眼神,想象孩子被他刺激。”

这是否意味着教育工具都是没用的?科学家认为,过度夸大工具对大脑的“训练”,会破坏一个孩子大脑的正常自然发展。

(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专访:我们和他们自己真的需要吗?

记者:“0~3”岁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潜能开发,是否将保证孩子未来一生?

程淮: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概念,我们对关键期的孩子是进行适当的开发,为他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记:这种对孩子从智力到性格的“全方位潜能开发”,是否自然地剥夺了孩子自由自在成长的权利?

程淮:社会上确实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给孩子造成了额外的负担,但我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而不是教育理念有问题。我们也一直强调开放式教育,而不是控制式的。

记:如何解释过去没有经过刻意教育,照样很成功的人才现象?

程淮:他虽然没有经过刻意培养,但肯定是在一个无意中创造的良好的“微环境”中,我们现在就是主动地为大多数孩子创造高质量的微环境。

记:如何评价忙于给孩子充电的家长?

程淮:他们开始意识到整合周围的教育资源,这是很好的,但方法上往往有问题,所以说中国非常缺乏真正懂儿童心理学、发展学、教育学的传道者。我建议父母要做敏感的父母,另外不要看到一个新观点,就动摇原来的想法,关键是观察与研究自己的孩子。

记:现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儿童学家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比智商训练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提倡要多陪陪孩子。您的看法?

程跃:我不同意,好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没有哪方面比哪方面更重要,而且多陪孩子的说法不科学。亲子关系不是时间关系,是质量关系。高质量的一个小时比天天围在身边可能还重要。

记:许多看法说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您是否赞同?

程跃:我们从来不否认情商的重要性,但更不能否认智商的重要性。事实是智力大厦穿上了一件人格的外衣。

记:智力可以训练,性格似乎是天生的。

程跃:性格从来都是基因与后天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后天的环境往往更重要。基因只是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最终怎样表现还取决于环境。

记:有一种观点,是孩子的大脑迅速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外界的刺激作用不大。

程跃:大量神经末梢的实验证明,它的发育与刺激是有关系的。

记:孩子的发展真的需要我们过多干涉吗?

程跃:以前种庄稼,说靠天收,说明它有风调雨顺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是这样,我们不应该被动,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风调雨顺的环境。

记:我们现在给孩子培养的这些东西,真的是孩子将来愿意的,未来社会需要的吗?

程淮:我们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对他的个性潜能能够发挥,同时考虑到未来社会需要人具备什么素质,比如参考一些未来学者的预测,我们还研究现在大公司对招聘人员的要求。基本的品质素质,我们是有标准的,你说的也有人提到,就是儿童的发展权问题,我不同意把它复杂化,如果这样推理,我们干吗还要教育这种东西。

超级儿童产量百万  1

超级儿童是可以被“造”出的? 育儿

上一篇: 17岁与27刀
下一篇: 饿死癌细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