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
作者:鲁伊(文 / 鲁伊)
2008年11月,《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由于吸烟和使用生物燃料等原因,从2003到2033年,中国将有65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而根据钟南山院士此前一年进行的40岁以上成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的COPD发病率高达8.2%。
作为一种由于吸烟和空气污染而导致的令人因逐渐呼吸困难而丧失活动能力的严重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进展相当缓慢,初期几乎没有症状,或是仅在运动后才出现轻度的呼吸困难。而当开始出现“吸烟咳嗽”时,肺功能往往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全球青年创新之旅项目以“科技、沟通、能源、环保、健康、建筑、生活”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00个创新产品。一生中,我们可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的机会享用到飞机处于紧急状况下的远程医疗服务,但在人类呼吸到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的背景下,一支应用了微型纳米技术的最新吸入给药装置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离身的救命法宝。
直到1955年莱科实验室(Riker Laboratories)发明现代定量吸入器(Metered Dose Inhaler,简称MDI)之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病患者使用的肺部给药装置不过是相当原始简陋的喷雾器。喷雾器生成的药物颗粒常常太大而难以有效到达肺部,药量也难以控制。加入氯氟烃(CFC)作为抛射剂——一种可以让有效药物成分迅速雾化的液态气体——并应用了定量泵的MDI显著改善了药物的疗效。此后,以粉状气雾剂形式释放药物的干粉吸入器(Dry Powder Inhaler,简称DPI)也被发明出来。
不过,无论是MDI和DPI,使用时都需要相当高的技巧。1994和1998年的两项研究表明,虽然所有使用MDI和DPI的患者都号称自己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但实际上超过37%的人并非如此。MDI的用法更加复杂,90%以上的人都存在使用不正确的现象。
作为全球100个创新产品之一,世博会上展出的Respimat吸入装置是数十年来第一个全新种类的吸入器。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制的这一产品应用了软雾技术(Soft Mist),可以缓慢而柔和地释放其中的有效成分,不需要在给药的同时吸气,也减少了对口腔和咽部的刺激和药物沉积。新的技术令喷雾的持续时间延长到了1.2秒以上,而以往的MDI产品释放时间只有0.2秒。此外,直径小于5.8微米的超细颗粒也令药物在肺部更多沉积、更快见效。
2010年9月30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出于对Respimat吸入装置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该公司投资7000万欧元,在德国多特蒙德兴建一个新的Respimat生产厂。此外,虽然目前装在Respimat中的是该公司生产的两款治疗哮喘和COPD的药物,但未来不排除将这一装置应用到其他治疗领域的给药中去。
在新药推出速度越来越慢的今日,对现有药物给药方式的改进成为医药公司研发的一个重点方向。美国《时代》周刊就此给出的解释是,后现代社会中,革命(revolution)常常可遇而不可求,进化(evolution)逐渐成为主题。就像从iPhone1到iPhone4,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只有不断完善用户体验的细节改善。而新时代的药物,越来越难以见到“神奇子弹”的踪影,但新瓶装旧酒,也能喝出不同的滋味来。■ 呼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