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嘤鸣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五色嘤鸣0( 清乾隆粉红料莲瓣瓶 方框《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

香港佳士得秋拍,将四场器物的拍卖放在了12月1日这一天。拍卖顺序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由瓷器专拍开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接下来相对冷门的玻璃器专拍有带动作用,毕竟这是相对成熟的拍卖类别。拍卖时,座无虚席,成交结果不负众望,32件明清官窑全部成交,成交额达到1.19亿港元。然而在马上要开始的“妙色莹然——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时,有近一半的买家离场。这是全球首次最大规模的玻璃器专场拍卖,现场气氛多少显得有些冷清,这让人不禁为它最后的结果画上了问号。

玻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古代称为“琉璃”,战国、汉唐时期的玻璃器都已做得非常精美。到了宋代由于瓷器的异军突起,玻璃工业衰退,因此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宋元明三朝的玻璃器出土非常少。而西方对玻璃技术的探求则从未停止过,17世纪欧洲玻璃工业发展迅速,法国已经用铸造法生产大面积的玻璃镜和平板玻璃,英国人发明了两项最重要的技术:铅玻璃与熔化技术的革新。此外,瑞士人狄南还发明用搅拌法制造光学玻璃,为熔制高均匀度的玻璃开创了新途径。清代以后,玻璃以及玻璃技术由西方人带入,与中国的艺术融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玻璃陈设器,这也成为后来西方人收藏的一个动因。

“妙色莹然——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拍,是旧金山地产大亨沃尔特·舒思深(Walter Shorenstein)和其创立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太太菲莉丝·舒思深(Phyllis Shorenstein)30多年来收藏的心血。佳士得纽约副主席及国际总监劳拉·保尔森(Laura Paulson)说:“这些珍藏融汇中西艺术传统精髓,以极富现代感的形式呈现眼前。舒思深太太是收藏中国琉璃的先驱,她的珍藏更是美国以至整个西方最著名、最重要的同类型收藏。”

已故的沃尔特·舒思深是美国民主党主要募集人之一。多年来,他曾先后为林登·约翰逊、吉米·卡特及比尔·克林顿等美国总统担任行政顾问,1997年获得“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二战”期间,沃尔特·舒思深在陆军航空队服役后,来到旧金山着手建立他的地产王国。舒思深在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当年我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来到旧金山时,不但没有工作,所有的积蓄也不够1000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舒思深旗下管理的办公室和商业地产面积达到1000多万平方英尺,其公司Shorenstein Company建成了旧金山多项著名建筑,包括著名的美国银行大厦。

舒思深夫妇除活跃于商界及政界外,对亚洲、欧洲及美洲艺术也有浓厚兴趣,收藏了不少出色的艺术瑰宝。如今夫妇二人都已过世,我们无法了解到他们收藏这些艺术品的缘由,但在他们位于波度拉谷的宅邸内可以看到,除了四壁及架上展示的诸多名作,在各式精美的欧洲家具上,还有巧夺天工的青花胭脂红扁壶与粉红玻璃瓶争妍斗丽,或见华美的雕花宝石红料执壶与云南鎏金铜佛像交相辉映。据佳士得纽约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回忆:“某天晚上曾应邀至舒思深夫妇的家中共进晚餐,席间卡特总统来电,舒思深听完电话,随即再度投入到有关中国艺术的热烈讨论,是夜宾主尽欢,人人尽兴而返。”

​五色嘤鸣1( 清乾隆御制宝石红料龙纹凤首执壶 双方框《乾隆年制》篆书刻款 )

关于舒思深夫人迷恋中国玻璃器的程度,曾听一位了解她的欧洲朋友说过一个小故事。拍卖中舒思深夫人从来都只买中国玻璃器,可只有一次,却令人意外地买走了一个祭红的玉壶春瓶。若干年后,她又在一场拍卖中买走一个祭蓝梅瓶。朋友好奇,问之。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觉得它们的颜色和那些玻璃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舒思深夫人的中国玻璃器收藏从汉至清,历年来的珍藏佳作,犹如一本立体的玻璃发展史。

不过,最获舒思深夫妇青睐的,还是清代的玻璃精品。在他们的珍藏中,有不少这个时期的巅峰之作。清乾隆御制宝石红料龙纹凤首执壶,饰鎏金执柄,凤首为流,颈、背及胸浅雕羽毛,扁圆腹上饰夔龙纹,下承卷浪纹底。“推敲此造型的来源很有趣,似乎没有前例可鉴。这可能与清17世纪末和18世纪,中国皇家玻璃厂聘用欧洲传教士有关。壶凤首流跟18世纪欧洲的银器执壶比较接近,大英博物馆藏17世纪在德国流行的银胎鸟形酒杯极有可能是设计灵感的来源。壶两面的起棱处也是不可忽略的研究重点,这似乎在中国的工艺上也没有先例。”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告诉本刊记者,“但这些棱式装饰可见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所藏的18世纪英国艺术家尼古拉斯·斯普里蒙所特制的洛可可式银胎螺形酱汁盘上,也会让人联想到18世纪欧洲的Wrythen玻璃器。”

​五色嘤鸣2( 清乾隆御制松绿料乳足炉 双方框《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

中国玻璃到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德国传教士纪理安神父是创办清宫玻璃厂的关键人物。他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维尔茨堡,1673年进教区修道院,曾出任黑森林地区的堂区司铎,活跃于斯佩萨特和施泰格瓦尔德地区。重要的是,当时斯佩萨特共有50多家玻璃厂,纪理安应是在此期间掌握了烧造玻璃的技术。1694年纪理安到达中国澳门,在这期间,他修复了在航程中损坏的一些光学仪器镜片。地方官听闻后,据实奏报朝廷。1695年,纪理安奉诏赴京,居住在皇城内西安门蚕池口新落成的天主堂,这是法国传教士在北京的住所。

康熙三十五年(1696),皇上谕令设置玻璃厂,并任命纪理安主理一应事务。据记载,还有两名传教士对玻璃厂贡献良多。一位是法国的纪文,他进修道院之前,曾学习如何加工玻璃和水晶,他所引进的技术是以西方钟表和玻璃工艺为主。乾隆曾派他到圆明园玻璃厂,监督调配不同颜色和质感的玻璃,用于制造华丽的宫廷用器和赏器,以及烧造欧式玻璃。另一位是汤执中,生于法国鲁昂市,1740年启程来华,他曾到鲁昂一家皇家玻璃厂工作,以擅长制作平板玻璃驰名。

​五色嘤鸣3( 清乾隆御制橘红料刻莲纹瓶 双方框《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

传教士带入的西方技术与中国本土的玻璃工艺交汇融合。舒思深夫妇的藏品中有一件康熙时期无色玻璃飞鸟葡萄纹小盘,透明盘外的花纹是用金刚钻琢成,这正是16世纪威尼斯玻璃匠研发的技术。12世纪,随着贸易发展,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中心。当时的政府为了垄断玻璃制造技术,把玻璃艺人集中到与威尼斯隔海相望的穆拉诺岛上。15世纪到16世纪威尼斯玻璃生产达到鼎盛时期,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16世纪以后,开始有玻璃工匠逃离海岛,分散到欧洲各地,威尼斯工匠的玻璃制造技术也就逐渐传播开来。苏玫瑰说:“舒思深所藏玻璃盘的纹饰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因为中国传统的葡萄纹多以松鼠衬托,而不是像此器饰以枝头小鸟。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珍藏的一对康熙透明玻璃小杯,器身也装饰以金刚钻琢刻的飞鸟葡萄纹。”

清代中国的玻璃工艺和西方的玻璃工艺完全不同。西方制作玻璃器皿大部分都是用切割技术,而中国制作玻璃器皿是砣制,以治玉的技术一点点磨出来,因此成品非常温润。舒思深所藏的一件清乾隆御制松绿料乳足炉则是典型的范例。中国制作的玻璃,有中国的专业术语,“亮”,就是通透、透亮。藏品中还有一件灰紫色透明玻璃龙柄杯,其颜色质感仿效烟晶。另一个相反的意思是“苶”,是不透明的,也可称为涅。藏品中涅白料莲瓣纹钟形瓶润泽细腻,外观与上等白玉几乎无异。看来应是宫廷玉作的巧匠所为。另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玻璃工艺就是套色玻璃,这是在一种颜色的玻璃上套另外一种颜色的玻璃。工匠利用玻璃在高温下有黏度,可以互相黏结的特点,趁热套上。可以涅套亮,也可以亮套涅。一般来说,宫廷的套色玻璃只套一色,到了民间就开始套两色、三色、四色甚至于八色。

​五色嘤鸣4( 舒思深伉俪合影 )

清宫玻璃厂也有中国匠师行走,他们很可能来自中国的山东博山及广东两大玻璃制作基地,而博山制造玻璃的历史更可上溯至元代。当时北京不能生产玻璃原材料,要由山东博山颜神镇炼好原材料以后运进北京,北京的工匠再来做玻璃器皿。北京当时不能烧炼玻璃料,是受地域的限制,另外烧炼过程会产生严重的污染,所以只能把烧好的材料运到北京。当然上好的材料一定先进宫廷,所以宫廷的玻璃器在旧古玩界称为“官料”。久而久之,就把用玻璃做成的器皿都称为“料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

拍卖至尾声,此前的担心似乎多余。因为瓷器与料器的购藏人群截然不同。整场以欧美与港台地区的玻璃器收藏家或行家为主,像香港地区著名玻璃器收藏家李景勋先生也在场内竞价,欧美的行家蓝理捷(J.J.Lally)等人悉数在场。内地有小部分客人参与竞投,还有一部分则处于观望状态。最终,舒思深夫妇的玻璃器专场创下了2.41亿港元的成交额。舒思深夫人曾对已故学者克拉伦斯(Clarence Shangraw)博士提到,其陈列柜中的玻璃器“宛若五色嘤鸣”(achorus line of colours),此言余韵无穷。■

​五色嘤鸣5

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料器 精品赏

唐 蓝玻璃舍利壶

​五色嘤鸣6

壶通体蓝玻璃,半透明,光素无纹饰。肩下饰一小钮,穿孔,可能原来连有瓶塞。此器造型规整,质地轻脆,具伊斯兰风格,为十分难得的玻璃珍品。玻璃舍利瓶是唐代玻璃的代表作,出土实物也不少,甘肃泾川舍利塔基下出土了类似的玻璃舍利瓶。因隋唐与东西各国有通贡和贸易,通过丝绸之路进口了不少玻璃器供帝后权贵使用,其中包括精美的伊斯兰玻璃器皿。

清乾隆

​五色嘤鸣7

御制涅白套三色料双龙耳尊

“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五色嘤鸣8

双龙耳尊通体乳白料为胎,分层套饰不同颜色的玻璃。口沿套绿料;颈肩处对称饰宝石蓝料双龙衔环耳,体套紫红料,分层刻如意纹、蕉叶纹、夔龙纹;近足处套紫红料,刻两层莲瓣纹;足圈为宝石红料。器底足圈刻“乾隆年制”楷书款,4字在足底以上下左右排列,习称钱币铭款。此尊的套料做法与其他的套料做法有所不同。一般套料的雕刻都要露出地色,此器则在套料的表层上浅刻纹饰,纹饰古朴清雅。此类套料玻璃制作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只藏3件。

清乾隆 透明红料刻饕餮纹大碗

​五色嘤鸣9

碗通体透明红料,外壁口沿下刻如意云一周,腹部刻两组饕餮纹间以夔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此碗造型工整,色泽均匀明亮,纹饰古朴典雅。

18~19世纪

​五色嘤鸣10( 史蒂文·墨菲 )

白地套蓝料摇铃式盖瓶

盖瓶通体白地套蓝料,饰洋花纹,盖面及瓶底饰菊瓣纹。盖为插入式瓶塞。此器造型新颖,与中国摇铃尊相近,是德国巴伐利亚式玻璃器。清康熙

​五色嘤鸣11( 佳士得早期拍卖现场 )

御制透明料阴线葡萄鸟纹盘

盘透明料,盘心刻葡萄树,果实累累,枝干卷曲连绵,三羽小鸟翩舞其中。折沿刻枝叶舒展,葡萄串串,藤蔓延绵,小鸟绕着盘沿飞翔。葡萄树藤蔓枝叶绵延滋生,果实串串,喻子孙昌茂,繁衍不息。康熙皇帝对玻璃器甚为着迷,他下诏建立玻璃厂,聘请传教士为设计师,将欧洲的玻璃配方传授于宫廷工匠,因此产生了如此器带西洋风格的作品。由于当时的玻璃制造技术不太成熟,产量不多,传世品中更为少见,非常珍贵。

​五色嘤鸣12( 佳士得早期拍卖预展 )

香港已成为佳士得全球第三大拍卖中心

——专访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史蒂文·墨菲

1766年12月5日,前英国皇家海军成员詹姆斯·佳士得(James Christie),在英国伦敦堡尔商业街(Pall Mall)125号举办了他的首场拍卖会。拍品各式各样,从一对被单、四只熨斗、一只夜壶,到荷兰艺术家雅各布(Jacob Gerrittsz Cuyp)的画作《Moonlight》,可谓琳琅满目、无奇不有。这次拍卖取得了空前成功,引来其他拍卖商竞相效仿。

在詹姆斯的职业生涯中,他共拍出了1200多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他为艺术品拍卖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将传统、管理松散的拍卖师工作转变为一种专业的艺术:头戴灰色假发,前额架金边眼镜,手握拍卖槌,站在高高的拍卖台后。从老詹姆斯·佳士得开始到他的儿子小詹姆斯,佳士得拍卖公司一直以各种新的拍卖种类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1823年,佳士得推出一项新兴拍卖业务——豪宅中的艺术品,这也被称为“豪宅拍卖”。1848年,白金汉公爵(Duke of Buckingham)豪宅Stowe House的藏品拍卖,历时37天,最终以7.7562万英镑金额成交。近40年之后,汉米尔顿公爵十世的苏格兰豪宅物品拍卖会成了19世纪最轰动的一次“豪宅拍卖”。拍品中包括100多幅来自英国、荷兰、佛兰德(Flemish)地区和西班牙的精美油画,以及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顶级瓷器,甚至还有路易十四的梳妆台等,共计2213件珍品,经过17天的拍卖,成交金额高达39.7562万英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佳士得国王街的拍卖厅在1941年的一场空袭中曾遭受重创,但最终在1953年重新开幕。此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代表处,至此,佳士得迈出了向伦敦以外市场业务拓展的步伐。1986年1月31日,佳士得首次在香港拍卖。首件拍出的拍品为一件蛋面玉饰件,以7.5万港元(估价为3万~5万港元)。当时,即使是最具眼光的乐观主义者,也难以想象香港佳士得会在2010年的年度成交额攀升至55.2亿港元。而香港也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拍卖中心。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史蒂文·墨菲(Steven Murphy)这次也为香港秋拍专程赶来。在他看来,在未来的3到5年里,亚洲地区的拍卖成交额,占到佳士得全球份额越来越多,速度也将成倍增长,亚洲艺术和欧洲艺术将呈现出跨区域和跨类别的融合。

三联生活周刊:佳士得现在全球拍卖市场中的份额占到多少?全球客人是否有变化?

史蒂文:在过去的10年里,佳士得在2009年第7年引领全球艺术拍卖市场,市场份额达56.4%;2009年全球单品成交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拍品中,61%的拍品由佳士得拍出;全球单品成交价超过500万美元的拍品中,60%的拍品也是由我们拍出。2009年全球成交前10名的顶级艺术品中有7件由佳士得拍出。私人洽购金额达2.657亿英镑。年度最昂贵的艺术品、拉斐尔的《缪斯的头像》成交价为2920万英镑,创下了纸上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名列所有古典大师绘画或素描作品成交价格榜的第二名,也创下了拉斐尔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从参与佳士得全球拍卖的新买家数量也可以看出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全球性。2009年的佳士得拍场上,全球华人买家的成交额增长了94%。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中国买家的成交额占所有成交额的35%,比2008年增长了20%。俄罗斯买家的成交额虽在各拍卖类别中较2008年下降,但由他们成交的拍品数量却增加了13%。此外,中东客户的拍卖登记数量上升了30%,列于全球各地区之首。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现在占到佳士得全球业务的多少份额?怎么看待中国这个市场?

史蒂文:我们从佳士得的全球拍场上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亚洲及中国藏家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品的全球拍卖。如今有许多藏家亦把收藏加入投资类别,出于投资需求而进行购藏。全球藏家对于具有重要来源、传承有序的珍罕精品趋之若鹜。不断增长的成交价格也反映了藏家们日益高涨的购藏需求。尽管中国内地藏家的鉴藏水平日益提升,但这里的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因此为藏家的购藏带来了很大的机遇。2009年香港区域的拍卖占到公司全球拍卖总额的12%,这一年亚洲买家占全球买家的14.6%,同时在我们全球的销售总额中,中国内地买家的购买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94%。大中华区买家消费总额占2009年销售总额的35%,大中华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收藏家们在购买藏品的时候,是否依旧只是关注中国艺术品,还是已经开始关注其他艺术门类?

史蒂文:中国藏家在近年来的购藏兴趣亦在不断扩展,他们已不仅局限于收藏中国艺术品,对各类西方艺术(如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等)、珠宝腕表、极品佳酿等类别也产生了日渐浓厚的购藏兴趣。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及藏家们对珍罕精品不断增长的购藏需求,中国的艺术市场会继续稳健向前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明年佳士得,在业务上会有什么新的开拓?在中国市场是否会有特别的计划?

史蒂文:中国是一个总能带给大家惊喜的国家,面对这种快速的增长,我们从明年开始,肯定会再次加大对这个区域市场的投资。

佳士得从1766年开始拍卖以来,专注于最好的艺术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成功的例子可以从这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略见一斑:总成交32.3亿港元,较2010年春拍增长了41%,较2009年秋拍增长了95%,多类别的35件拍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内地买家和大中华区买家的购买金额分别占总成交额的42.3%和80%。在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和中国20世纪艺术拍场上,大中华区买家的购买金额分别高达97%和90%。此外,91%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被大中华区买家收入囊中。

我们将通过全球的(纽约、新加坡、伦敦)佳士得艺术品储藏服务(CFASS)及其他艺术相关业务,进一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也计划在亚洲增加人手,而且投放更多资源发展针对中国客人的推广平台及客户服务。■ 佳士得中国玻璃五色艺术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