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元奶粉”有点冤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湖北松滋 阮红松)

圣元奶粉深陷“激素门”,的确有点冤。即使权威部门不拿出检验报告和结果,宣布圣元奶粉没问题,老百姓也心知肚明:儿童性早熟,不是喝出来的,就是吃出来的。

在民间,老百姓早就知道鸡、鸭、鹅等“早熟”是怎么回事,草莓、葡萄、西瓜、桃,颜色特别鲜艳、个头特别大是怎么回事,黄鳝长得像蛇、甲鱼长得像蒲团是怎么回事——这都是激素的功劳,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添加剂。专家指出:“激素的残留时间很长,超过抗生素的残留时间。”儿童食用后,直接造成了儿童性早熟。

如果不是圣元奶粉“激素门”事件,老百姓还真不知道儿童性早熟是个“事”,还能较真一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要不死人,的确也没多少人耐烦去较真了。比如说养黄鳝,大家都知道用避孕药养好,黄鳝长得快长得粗。在菜市场,看见肥得惊人的黄鳝,也知道是避孕药养的,从黄鳝生长规律来说,无论吃多么营养的饲料,黄鳝都不可能长成这模样。所以,顾客除了狠杀价,说你这黄鳝养得不地道,便宜点,没人认为这事跟“性早熟”有关。

民间用激素养猪,也不是什么秘密。过去那些“肥得快”、“催肥宝”之类,都是激素药。吃了这些药品的猪,肉嫩、毛少、皮亮,生长周期短,个大得像牛犊。这么养也没人说不对,很多人这么养猪还致富了。后来,估计是猪的遗传基因不适应,吃了激素药爱生病、爱死,这年月,激素制品又转到水产方面去了。

圣元奶粉“激素门”事件,在媒体那儿是个事儿,在民间,并不像当年“毒奶粉事件”那样引人关注。昨天路过一家小店,女老板正在看电视,嚷嚷道:“这些人过去都干吗去了?老娘的儿子性早熟都结婚了,现在才说这事儿。”这话,是大实话。 奶粉激素冤性早熟避孕药黄鳝圣元圣元奶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