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总理内恰斯结束捷克政治僵局

作者:俞力莎

(文 / 俞力莎)

新总理内恰斯结束捷克政治僵局0( 6月28日,捷克总统克劳斯(右)正式任命公民民主党领导人彼得·内恰斯为捷克总理 )

6月28日,捷克最大右翼政党公民民主党主席彼得·内恰斯被任命为新政府总理。此前,在5月底举行的议会众议院选举中,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虽以22.1%的选票获胜,但公民民主党和新组建的中右翼政党巅峰09和公开党分获20.2%、16.7%和10.9%的选票,三党在众议院200个席位中占据118席。6月2日,三党代表宣布准备组建联合政府。6月25日,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接受临时政府总理扬·菲舍尔的辞职,结束了2009年3月公民民主党联合政府倒台以来持续至今的看守内阁状态。

新总理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组建新政府。内恰斯母校捷克马萨里克大学的副教授维特·赫劳谢克向本刊介绍:“目前内阁成员的名单已经基本确定,公民民主党将占据包括国防部长或司法部长在内的6个内阁职位。巅峰09获得5个职位,其党主席、前外长卡雷尔·施瓦岑贝格和副主席、前财政部长米罗斯拉夫·卡劳谢克将分别继任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公开党获得4个职位,其主席扎德克·约翰有望成为内务部长。”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的教授迈克尔·包恩则告诉本刊记者:“最初,公民民主党考虑将财政部长的职责划分出一部分,以保证将部分权力比如对公共资产的控制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他们最终没有这么做,还将外交部长一职也给了巅峰09。内务部长的职位对公开党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它使公开党有能力履行自己的主要竞选承诺,即结束公共腐败。公民民主党之所以将这么多重要的内阁职位让给其他两党的成员,是为了尽快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解决该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捷克政坛的一大特点是以公民民主党为代表的右翼政党和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左翼政党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在1990年捷克独立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中,公民民主党的前身公民论坛以超过半数的高票取得胜利。此后,右翼政党在捷克连续执政8年,其间经历了90年代中期东欧掀起的“左翼复兴”浪潮。在1998年大选中,公民民主党虽然沦为在野党,但在议会中的席位仅比社民党少了10个。公民民主党虽然同意社民党组建一党少数政府,却通过协议得到了议会两院主席职位和议会所有监察机构的领导职务。在2006年大选中,公民民主党以微弱的优势拔得头筹,党主席托波拉内克被授权组阁。由于左右翼政党在议会中势均力敌,各占100个席位,组阁经历了一番波折。直到次年1月,由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绿党联合组成的中右翼政府通过众议院信任表决,才结束了这种政治僵局。然而,两年后反对党阵营便以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不力为由,在众议院推动通过了对托波拉内克的不信任案。

捷克马萨里克大学讲师帕维尔·沙拉丁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迎来了一个少有的机会,以组建自1989年后捷克历史上最稳定的政府。因为新政府在众议院的200个席位中占据了118席,可以很顺利地通过他们需要付诸实施的任何议案。此外,联合政府中的各党派在意识形态方面非常接近,这将进一步加强它们追求共同政策的意愿和能力。只要今后几年这三党内部没有发生什么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可以预期这届政府将能够执政到2014年的大选到来为止。”赫劳谢克则告诉本刊记者:“潜在的导致新政府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可能是公开党的民粹主义诉求,但三党建立联盟的磋商过程表明,妥协是可能的。”

“内恰斯对公民民主党的控制十分有力,让他能够兑现对其他两党的承诺。”赫劳谢克如是说。现年45岁的彼得·内恰斯于1991年加入公民民主党,1992年当选议会议员,1995至2006年任捷克国防部副部长,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任捷克副总理兼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长。2010年3月托波拉内克辞职后,时任公民民主党副主席的内恰斯担负起重任,并在6月20日的全国党代会上当选党主席,成为继克劳斯、托波拉内克后的公民民主党第三位主席。赫劳谢克告诉本刊记者:“内恰斯十分成功地将新生力量纳入公民民主党的领导层中,在当选党主席时获得了党内坚定的支持。他总是代表着公民民主党的温和派、亲欧盟派,并具有通过谈判促成各方妥协的能力,这对于在联合政府中席位未达到大多数的公民民主党而言是十分必需的。”捷克民众普遍称许他的诚实可靠,但也有民调显示选民认为他的决断力略逊于托波拉内克。■ 捷克总统僵局民主党捷克内恰斯时政外交政治结束欧盟总理众议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