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钢琴曲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钢琴曲中我听的最多的是舒伯特的,因为它在轻妙中有最多自然的变化,似乎收集了太多的清风细雨、鸟语花香,不需遐想,就能涌出那么多勾人心弦的诗意。舒伯特似乎是莫扎特美妙音乐的继承者,他生于莫扎特死后第六年,比贝多芬晚出生27年,却早逝于贝多芬死后第二年。于是听他的钢琴曲,就会感伤于那些美妙情感就如在幽深的林间空地上开放的耀眼的死亡之花。他的生命比莫扎特还要短暂——莫扎特活到35岁,他只活了31年。
舒伯特的钢琴曲中,最通俗的是6首《音乐的瞬间》与8首《即兴曲》。它们都属小品,但优秀的钢琴家如果极精致地处理节奏,就能弹出特别隽永的内蕴。《音乐的瞬间》6首中最有名的是前3首。它的第一首就像梦幻曲,开头与结尾两段,亮晶晶的音符就如从暗黑色的帷幕上逐渐追逐着迸裂开来,颗颗珠玑。中段则像沐浴着蔚蓝色风的一首悠远的船歌。第二首,似乎一池饱含着慵懒暑气的湖绿色之水,睡莲摇曳,碧波微澜,阳光忽然就搅荡水波,随后又归于沉寂。第三首最广为人知,仅一分多钟篇幅,是一种欢欣雀跃着充满童稚的节奏。
相比这3首《音乐的瞬间》,8首《即兴曲》则是我在舒伯特钢琴曲中听的概率最高的。在我听过的众多版本中,听来听去,还是罗马尼亚籍钢琴家鲁普(Radu Lupu)的演奏最细腻。这是一种即兴诗意中智性的抒发,这8首即兴曲分两组,每组4首。第一组的第一首还是梦幻曲,以一个个轻灵地跳出的音的精灵唤出梦境,初始如晶亮之水滴,水滴与水滴飞溅,汇成越来越清亮的甘泉。甘泉在游狎中撩拨不止,就带来无限温馨。最后结尾,是生怕惊醒了这梦的小心翼翼。第二首轻快的经过快到令人目不暇接,喘息不已,真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琳琅满目。中段似一种自我告慰的不断确立,有了这告慰,结尾就像要扶摇随风飘去。第三首还是梦幻,是最感人的一首,就像一个婴儿,无忧无虑熟睡在甜蜜的温柔之夜的那种感觉,夜的香气一直在周围陪伴与祝福。第四首,似一道涌泉妩媚地摇曳出无限生机,中段似是纯粹感情在这生机中的不断孕育,然后这些感情就发散在无限生机中,就如蔚蓝色天幕间的白云悠悠。
第二组第一首的开头似乎有些悲愤,直到中段憧憬般的主题出现,这憧憬不断深入与延展,宁静的梦呓也就不断地幽深。第二首似乎是一种含情脉脉翩翩起舞的感觉,这翩翩典雅的舞步与一种铿锵有力的情绪形成微妙的对比。第三首轻快的进行中似乎寄托着无限温婉的絮语,是一首魅力十足的变奏曲,一共有5段婀娜多姿的变奏。最后的第四首完全是匈牙利情调的俏丽舞曲,夸张的表情中充满传奇的节奏。
除这8首即兴曲,舒伯特另一首有名的钢琴曲是四个乐章连续演奏需要20多分钟的《流浪者幻想曲》。《流浪者》是他1816年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幻想曲的第二乐章就是这歌曲旋律的一首变奏曲。但这首幻想曲是舒伯特钢琴曲中我听得最少的,它缺少应有的轻灵与轻巧。
舒伯特一共作有21首钢琴奏鸣曲,其中最后的6首,无论篇幅还是容量,都足与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相媲美。与贝多芬不同的是,支持这些奏鸣曲结构的,往往是一个娇美的旋律在流畅过程中的调性变化,非对比与冲突。这点与舒曼类似。但它的流风回雪又丝毫没有阴霾的影响,完全是阳光下的云蒸霞蔚。因为是旋律线在不断变化中的延长,没有错综复杂的繁琐结构,他更多是不需对话,独自喃喃自语,语调变化就是他的表情。于是对这些表情的组织,也就是情绪起伏的处理是难事。据说,舒伯特自己也常为组织不好它们而恼怒。由此,弹舒伯特,在我看,比弹莫扎特都难。它需要轻盈,但若没有饱满,会失之轻浮。它是在轻盈中饱含盎然诗意,这诗意又因多情而生,所以,诗意、感情淡薄者断断弹不好。而诗意、感情太浓,又没有轻秀了,对演奏家的要求由此很苛刻。
这些奏鸣曲中,我最喜欢英国钢琴家柯曾(Clifford Curzon)弹奏的《D大调第十七号》(作于1825年夏天)与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弹奏的作于他逝世前仅两月,最后的《降B大调第二十一号》。我喜欢第十七号整个儿的轻盈气息,尤其后三个乐章,柯曾的节奏操控变化莫测,漂亮至极。它的第二乐章是一首特别静的冥想曲,我听它为在清风朗月中发呆,随自己意象,悠然在月色花影里徜徉的那种感觉。第三乐章的谐谑曲是那样轻佻、轻傲、完全像是站在云端里不顾尘世,自由自恣的自我欣赏。最后一个乐章的回旋曲,似回到人间,在花团簇锦中,那样生气勃勃、志得意满,似乎是齐整着跳跃的步态。到结尾,速度加快后,欢快到手舞足蹈。这首演奏时间要接近40分钟的奏鸣曲就像一首壮丽的大舞曲,那样年轻而充满着活力,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生命,此时却已日薄西山?
最后一首奏鸣曲的篇幅最长,它的前两个连续的慢乐章占了整个篇幅近四分之三。第一乐章就长达20多分钟,其精微程度,堪称舒伯特钢琴曲之冠。内田光子是一个情感特别内敛的钢琴家,她把这首奏鸣曲弹到令你无法不为之欷歔的程度。第一乐章是舒伯特作品中少有在冥想中对自己的追问,那些美妙感觉在追问中一层层涌现出来,盘旋,沉暗,破碎,破灭,又有一些新的萌发,层出不穷。这追问越来越辛苦、疲惫、伤感,但仍执拗着要问下去,感情们于是都聚拢过来,护卫在他周围。第二乐章缓慢到沉滞,似乎情感在艰难地凝固成一种晶体。中段似他出污泥而不染的一种宣言,然后它们就与情感凝结为了一体。最后的两个乐章,第三乐章依然洒脱,似要忘却一切烦恼。第四乐章依然是典雅着的轻灵,命运如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击键,但一次又一次都会化为温存,这温存越来越静,就成为摇篮曲在催眠而去。最后有力的结尾,就像是他生命悲情的某种警示。■ 钢琴曲莫扎特音乐舒伯特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