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光沙滩到黄金海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袁越)
2009年11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中国北方提前进入了冬天。我从北京出发,坐了12个小时的飞机来到澳大利亚东部城市布里斯班,寻找传说中的黄金海岸。
点沙成金
从布里斯班机场转乘火车继续向南,一个多小时后即可到达Nerang站。火车沿途经过了成片的森林和牧场,以及掩映在树林中的一排排单栋别墅。每栋别墅都自带一块草坪和车库,房屋之间以柏油马路相连。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位列世界第233位,充裕的土地资源让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实现了所谓的“澳大利亚梦”,即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土地、房子和汽车。
从Nerang站转乘公共汽车一路向东,20分钟后即可到达“冲浪者天堂”(Surfers Paradise)。这是进入黄金海岸的门户城市,整个城市沿海而建,一排排摩天大楼改变了海平线的模样,在阳光下散发出金属般的光泽。纵贯南北的“黄金海岸快速路”从市中心穿过,频繁的红绿灯减慢了车速,让这段路变得拥挤不堪。路两边行人众多,仔细听可以听到各种语言,尤以日语、韩语和汉语居多。不管来自哪里,几乎所有游客全都穿着人字拖,好像这是进入澳大利亚的必备装束。我到的那天,马路上有很多身着泳装的年轻人,成群结队地呼啸而过,不少人还扛着冲浪板,显然刚从海边回来。
“这几天澳大利亚中学放春假,孩子们都跑来这里疯玩。”出租车司机说,“旅馆老板倒是开心了,但我们可就惨了,因为这帮中学生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酒喝了,不怎么打车。”
( 2008年11月22日,“学生仔节”期间在海滨浴场执勤的警察 )
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澳大利亚的“学生仔节”(Schoolies Holiday),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们以此为由头,齐聚冲浪者天堂,享受为期3周的狂欢节。他们包下了当地800多家旅馆的大部分房间,我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才找到一个住处,虽然硬件条件不错,餐厅、健身房、桑拿室、游泳池一应俱全,但每晚要价148澳元(约合900元人民币),还是朋友价,真不算便宜。游客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这里度假,而不是去东南亚享受同样温暖但是廉价的阳光,看中的就是澳大利亚独特的气质。
除了沙子质量高、环境干净外,这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海滩最大的不同就是空旷。海滩上几乎见不到当地人贩卖小吃和纪念品,甚至连小卖部都很少。游客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块只属于自己的地盘,要么和朋友们一起堆沙堡玩,要么坐在海滩上发呆,完全不必担心旁人的干扰。不过,要想下海游泳则要十分小心,只能在黄旗标出的特殊地段游泳,其他地方因为水下地形复杂,容易出危险。不时有救生员开着四驱吉普车在海边巡视,对那些无视当地法律的游客发出警告。
( 黄金海岸海洋公园中的海豚秀 )
因为这个“学生仔节”的缘故,黄金海岸的夜晚完全换了一副面孔。大街上到处是狂欢的中学生,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还圈起一块空地,孩子们随着强劲的音乐在沙滩上跳舞,大声喊叫。据当地报纸说,警察们每天都要抓住四五十个喝酒闹事的中学生,他们的醉态每天都会出现在报纸的社会版上,成为读者的谈资。
“澳大利亚禁止未成年人买酒,但学生们总是有办法买到。”一个当地人对我说,“商店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一些旅馆还公开卖一种没商标的塑料桶,好让他们把酒倒在里面假装普通饮料带出门去。”
( 黄金海岸旅游局的媒体主任本·普勒 )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守法的,但人数太多了,总会有少数害群之马,没法避免。”黄金海岸旅游局的媒体主任本·普勒(Ben Pole)先生对我说,“每年的‘学生仔节’都会吸引7万多名中学生来到冲浪者天堂,这也成了黄金海岸的一大特色。”
据普勒先生介绍,这个“学生仔节”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了。事实上,黄金海岸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也是得益于民间的力量。早在100多年前,住在布里斯班和悉尼等大城市的澳大利亚人就发现了这片海滩,因为这里沙子质量好,气候也合适,便经常拖家带口来此度假,渐渐把这块长达70公里的海滩变成了澳大利亚人的度假首选之地。当地人看到了商机,便沿着海岸建起了一排排小旅馆,但它们大都是两三层高的汽车旅馆,走的也大都是低端路线。
( 黄金海岸生态村的合伙人夏皮德女士 )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腾飞让相当多的日本人具备了出国旅行的实力,几个日本商人看中了这片海滩,在一处名为“冲浪者天堂”的小镇上盖起了第一幢摩天大楼。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把这个小村子迅速演变成一个貌似摩洛哥或者拉斯维加斯的现代化旅游中心。如今整个黄金海岸每年能吸引大约1000万游客,去年一年总消费金额为42.5亿澳元。其中只来一天就走的游客有600万,总计消费6.8亿澳元。在这里留宿至少一天的本国游客为3.18万,总计消费26.7亿澳元,外国游客总数为78.6万人,总计消费10亿澳元。
“黄金海岸和其他海滨度假村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能提供的娱乐种类更加丰富多彩,毕竟不能让游客每天都去海边晒太阳。”普勒先生说,“这附近建了十几个大型游乐场和主题公园,它们所造成的集团效应是很惊人的。事实上,黄金海岸的这些主题公园是整个南半球唯一成功的,每一个公园都能盈利。”
丰富多彩的主题公园,每年长达300天的阳光,优质的海滩,再加上充足的接待能力,几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就如滚雪球一般,把沙子滚成了黄金。
主题公园
黄金海岸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主题公园有4个,分别是海洋公园、华纳电影世界、水上世界和梦幻世界。它们分属两家不同的公司,所有旅行社都能为游客提供各种组合的套票,目的就是让游客多玩几个,多待几天。我去参观了海洋公园,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不但有空中索道,还有两个不同主题的滑水车道和一个模拟水上摩托车的高速过山车索道,游客们的阵阵尖叫声就是最好的广告,让你无法拒绝。
海洋公园每天还会举办数个表演,除了海豚秀和海豹秀这类全世界海洋公园都有的保留节目外,还有一个以著名动画“芝麻街”里的卡通人物为主的玩偶秀,深受孩子们欢迎。当然这里肯定也少不了水族馆和北极熊馆,尤其是水族馆,养着好几条体形巨大的鲨鱼,看它们游泳时的优美身姿,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如果你厌烦了逛公园,还可以报名参加冲浪学习班和骑马学习班,享受运动的乐趣。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有40个标准球场可供选择,喜欢找刺激的人可以去蹦极,去跳伞,甚至还可以乘坐热气球从空中俯瞰美丽的太平洋。喜欢陆地动物的人可以去天堂农庄抱抱考拉,喂喂袋鼠,剪剪羊毛,体验澳大利亚牧场独特的生活习俗,或者去克伦宾(Currumbin)野生动物园看看澳大利亚特有的针鼹、袋獾、树熊和澳大利亚野狗,胆子大的还可以试试在摇摇晃晃的树冠吊桥上走一趟,看看森林的顶端究竟和地面有着怎样的不同。
如果你玩累了,可以去购物。这里有好几个规模超大的商场,各种品牌店加起来超过300家,完全能够满足全世界最挑剔的购物狂。逛累了可以去饭馆饱餐一顿,这里有超过500家饭馆,世界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这里甚至还有一家赌场,以供赌徒们一试身手。
所有这些设施均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到达。不过这里毕竟地广人稀,公交系统并不发达,所有公交车站牌上都标明了车辆的到达时间,因为通常每隔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会有一班车。那些没有车又想远足的游客,只能报名参加旅行团。事实上,这种小型旅行团正是黄金海岸的特色之一,因为从海边出发只要开半小时就能到达数个国家公园,感受亚热带雨林的魅力。
距离冲浪者天堂最近的公园名叫“斯普林布鲁克国家公园”(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公园主体是一座具有2300万年历史的古老的火山,但如今只剩下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小山包。公园内随处可见胸径超过1米的古树,最古老的一棵山毛榉已经有2000多岁了。公园内还有数百条瀑布,最高的有100多米,最奇特的一个则直接流进一个山洞,阳光从洞口照进来,模样甚是诡异。
不过说实在的,这些所谓“景点”都算不上世界级美景,但导游的安排却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让游客得到世界级的享受。比如,公园内所有的景点都不能驱车直达,而必须徒步一段路程。公园专门为游客铺设了水泥小道,游客可以一边在浓密的森林中漫步,一边欣赏澳大利亚特有的树种和动物,并通过导游的介绍,学习生态学知识。当我们经过一条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溪时,导游从包里拿出一块面包,掰成碎片丢进溪水,不多久就见一条鳗鱼从石缝中钻了出来,将面包屑一口吞下,引来游客阵阵惊叹。
这样的旅行团价格很便宜,导游自然也不能免俗,带大家去购物以补贴收入。我们去的地方是一座热带水果园,工作人员先是拿出数种时令水果叫大家免费品尝,并顺带介绍了很多关于热带水果的知识,最后才好心地建议大家买点水果或者果脯带回去和家人朋友分享。这种做法比起单纯的商店购物效果好多了,果然游客们纷纷掏钱,结局皆大欢喜。
“因为黄金海岸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这里定位成多样化娱乐中心,让不同背景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普勒先生说,“相比之下,北部的凯恩斯因为有大堡礁,一直定位成吸引高端客户的生态旅游基地,游客面较小。”
即使这样,黄金海岸还是免不了受到国际大环境冲击。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爆发都给这里的旅游市场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国际游客总数下降了7.4%。因为澳元坚挺的缘故,澳大利亚人都出国旅游了,国内游客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今年比去年总数下降了8.3%。“为了应对危机,黄金海岸旅游局决定走出去开拓新的市场,比如美国和新西兰,还有欧洲,都有不错的增长。”
但是,旅游业毕竟是一项很不稳定的产业,黄金海岸市政府未雨绸缪,准备从资金和政策上加以引导,力争开发出几个新产业,增加经济多样性。“从历史上看,黄金海岸市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跟着旅游业走的,这一点暂时很难改变。”市政府产业发展部官员玛丽·华生(Mary Watson)女士对我说,“但是发展旅游不等于盖旅馆,还可以开发一些间接的领域。市政府决定鼓励发展9种新产业,包括教育、环境、健康和海洋研究等。我们部门两个月前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投资引导小组,打算在两年内拨款260万澳元作为启动资金,引导商人们拾遗补缺。比如,某地缺少一个咖啡馆,我们就会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并根据情况提供少量启动资金给愿意投资开咖啡馆的人。”
“黄金海岸是冒险家的乐园。”普勒先生对我说,“很多澳大利亚商人有了新主意后都喜欢先在这里做试验,成功了再向外推广。比如,几年前一家地产开发商‘太阳领土集团公司’(Sunland Group)决定尝试建造一个以奢侈品品牌为主打的豪华酒店,便先在冲浪者天堂建造了‘范思哲宫殿酒店’(Palazzo Versace Hotel),里面所有的家具和用品全都标着范思哲的商标。结果该酒店大获成功,于是他们又决定在迪拜建造一家类似的酒店,马上就要开业了。”
太阳领土集团公司的另一项杰作就是位于冲浪者天堂市中心的Q1大厦,这是全世界最高的住宅大厦,建筑高度275米,自建成后便成为黄金海岸的商标,其77层的观景台甚至成为冲浪者天堂最热门的景点之一,门票价格高达18.5澳元。Q1成功后,太阳领土集团公司又准备建造另一幢更高的住宅楼D1,建筑高度284米,地点同样选在了迪拜。
Q1的成功带动了新一波摩天大楼热,又有不少投资商开始在这块狭长的海滩寻找土地,准备建造更高的楼盘。但是也有不少澳大利亚人开始反思,这种以高楼大厦为主的发展模式,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态制约
帕米拉·埃利斯(Pamila Ellis)是在黄金海岸长大的澳大利亚人,大学毕业后去伦敦工作,16年后又和家人一起搬回黄金海岸,在澳大利亚电视9台担任主持人。回国后她惊讶地发现,这里已不再是她熟悉的那个家乡了。
“我记忆中的黄金海岸是一片田园风光,”她回忆说,“可如今的黄金海岸却让我想起加拿大民歌手琼尼·米切尔的一句歌词:‘他们改变了天堂的模样,修建了一个停车场。’”
作为电视9台环境栏目的主持人,埃利斯女士报道过鲸和海豚被防鲨网缠住死亡的事件、海龟因误吃塑料垃圾被噎死的事件,还有数不清的考拉被汽车压死的事件。“黄金海岸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库米拉地区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无数野生考拉生活在那里。可现在那里已经完全变成了居民区,森林全部变成了高楼大厦。”埃利斯回忆说,“根据专家估计,再过15年整个黄金海岸地区就不会再有野生考拉了。”
如果说野生动物保护还属于一个比较容易获得广泛认同的领域,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则是澳大利亚人面临的新挑战。因为气候变化影响范围广,人人有份,改进起来也就更加困难。
黄金海岸市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整个地区实现碳中和,但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不变,2031年时的黄金海岸总人口就将达到85万人,需要新建16万套新公寓才能满足需要。这么多房子建在哪里才能把碳足迹降到最低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这里只有太平洋沿岸有一长条空地,再要发展就必须进入内陆寻找新的土地资源,但黄金海岸内陆全都是成片的亚热带雨林,要想开发就必须砍树。主流意见认为,要想尽量少砍树,减少每位居民的平均碳足迹,就只有建造高密度的密集式住宅区。
“高层密集式住宅并不一定就环保。”总部位于黄金海岸南部克伦宾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价值”(Landmatters)的总裁克里斯·沃顿(Chris Walton)先生对我说,“如果对高层建筑做一下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 Analysis,简称LCA)的话,你会发现它们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环保。高层建筑需要大量钢筋水泥,再加上运输费用,碳足迹本来已经很高了。住在里面的人吃的东西、丢掉的垃圾也都必须再运出来,这就又增加了碳足迹。我们还没有考虑密集式的公寓楼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呢。”
沃顿在克伦宾地区买下了一块总面积272英亩(约合110万平方米)的丘陵地,在这里建起了一个生态村(Ecovillage)。村里所有的房子都必须是独门独院的单层或双层小楼,而且必须使用可再生材料建造,设计使用寿命超过500年。每幢房子的位置和朝向都经过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土地形态的改变,并尽可能利用阳光和自然风,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需要。每幢房子还都必须有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尽量做到水和能源自给自足。最有趣的是,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院子用来种菜,甚至饲养家禽家畜,减少食品的运输消耗。
沃顿先生的合作伙伴,也是生活中的伴侣凯莉·夏皮德(Kerry Shepherd)女士亲自驾车带我参观了这个生态村。这里距离海边只有7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林木茂盛,确实很像一个原始村落。每户人家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但相互间距离也都不是很远,不但可以共享道路和果园等设施,还能增进邻里间的相互了解。
“我们特别注意增加生态村的文化多样性,鼓励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成为邻居。”夏皮德女士说,“很多居民共同管理菜园和饲养场,互相分享蔬菜水果和肉类,效果很好。但我们不允许居民饲养宠物,为的就是让附近的袋鼠、考拉等野生动物能和居民共同相处,保护物种多样性。”
这个生态村模式获得过无数国际生态和环境设计大奖,如今已经成为黄金海岸的一张生态名片。但如此超前的设计肯定也存在问题,在夏皮德女士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屋的造价太高。
“生态村现在的规模还太小,建筑材料享受不到批发优惠价,所以房屋的建设成本太高,平均要比同类普通房屋高20%左右。”夏皮德女士说,“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房子的土地和建造成本大约为35万澳元左右,不便宜。”但是,即使造价降下来了,类似的模式还是很难普及。这块地原本就是一个废弃的农庄,因此不需要怎么砍树。黄金海岸内陆像这样的空地找不出很多了,要想安置那么多出来的人口,还得盖高楼。
“‘澳大利亚梦’就是家家都有大房子,这一点很难改变。”夏皮德说,“我们想做的就是探索一条新路,在满足这个梦的前提下如何与自然环境达成妥协,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沙滩黄金海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