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哮喘中不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寇研)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一篇随笔里模拟博尔赫斯说话时的特殊语调,对一位美女记者回答自己对阿根廷民族英雄圣马丁的评价:“他的雕像……装饰着……机关……和学校……操场,他的名字……在军事……进攻中……被无数次……重复,他的脸……印在十比索……的钞票上……”不知博氏是否真患有哮喘,但他这种颤抖的徐缓的语调被曼古埃尔命名为“带哮喘的声音”。不可否认,这种语调所流露的沉思、回味和反刍似的咀嚼,是很适合博氏那些诗歌的:“咖啡和报纸的气味……星期天和它的索然……这是早晨……”这种哮喘语调中故意地停顿,有时也极具讽刺效果。某次座谈会,观众向他提问:你对巴尔扎克怎么看?他微仰头颅,眯着眼说:“巴尔扎克……他是谁?”
其实,曼古埃尔也是一个哮喘病患者。至少在10岁以前,他经常被迫数日、数周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光阴淤滞中,阅读成了唯一的消磨方式。哮喘和毕加索画笔下的女人一样,极具塑性,它也最终把曼古埃尔送进书房,在烟波浩渺的书海里自得其乐。不仅阅读,还拿书当玩具,从书架取下,又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排列,如此反复。与任何室外活动相比,搬书运动毕竟不那么剧烈。
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哮喘患者便是普鲁斯特。哮喘之于普鲁斯特,好比肺结核之于林黛玉。普氏的哮喘多在夜间发作,他因此养成昼夜颠倒的习惯,一天总有20个小时待在床上,在床上睡觉,在床上工作。他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明显是一个闲得发疯的人在给自己找消遣,看得令人抓狂。如果你自己不控制节奏,有些句子长得会有读至半截被憋死的危险。不过,若作为一个处方,这部巨著大约可以治疗失眠、狂躁症:每日一次,睡前服用,每次用量1到20页。服药后若有轻微的眩晕、胸闷为正常反应。抑郁症患者忌服,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一直照顾博尔赫斯日常起居、充当保姆和秘书的博氏的高龄母亲,与博尔赫斯有一则很有趣味的轶事。博氏打算写一篇名为《闯入者》的短篇小说,讲述两个恶棍兄弟因为互相嫉妒而杀死了他们都爱的女人。他口授,母亲记录。小说充满血腥和暴力,博氏母亲很是反感。故事结束的那个早晨,哥哥告诉弟弟,他捅死了那个女人,弟弟问为什么会这样,博氏也哮喘着问为什么,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回答。母亲一声不吭帮他结了尾,然后念出哥哥的回答:“我闲着没事,兄弟。”一不小心,他们就在哮喘中不朽了。■ 不朽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