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核潜艇的“单行道”
作者:宋晓军( 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导弹发射舱
)
2月16日,当英国《太阳报》配了一幅皇家海军“前卫号”核潜艇照片将英、法战略导弹核事件首次披露时,右边的女明星麦当娜与她的绯闻模特男友耶稣·鲁兹(Jesus Luz)共度情人节传闻的照片,很容易让人认为两艘可将世界毁灭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发生相撞,又是一则八卦新闻。3天后,《时代》周刊就在一篇题为《核风险:我们还有多久要靠运气活着?》的文章中,对已经英、法国防部证实的“相撞事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冷战’结束近20年后,人类仍然生活在30分钟内就可以自身毁灭的恐惧之中。”
作为美国媒体的《时代》周刊,在“相撞事件”被曝光3天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应该说是最有资格的。美国现在拥有世界最大的海上核打击力量——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另有4艘改装为可发射巡航导弹),每艘潜艇可携带24枚射程在1万公里以上的“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2008和2009财年,美国计划分别拨款4.6亿和4.9亿美元,为导弹上的W-76核弹头延寿到2042年。W-76的爆炸当量约为10万吨TNT,1艘“俄亥俄级”携带的核爆炸当量就是24×10万吨×分导弹头数。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导弹发射时间约为15分钟,平均每发射1枚导弹间隔不到1分钟,也就是说,不到30分钟1艘战略核潜艇就可以将一个中等国家从地图上抹去或使一个大国瘫痪。那么这次英、法相撞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共可携带弹头爆炸当量与美国核弹头相近的32枚弹道导弹,英国“前卫号”携带的为16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是自行仿制美国W-76的,而法国“凯旋号”携带的为16枚M45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为NT75。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4日凌晨发生相撞到2月16日消息被披露的12天里,英、法两国最高层频繁用热线联系,从2月16日后两国官方对外界的解释看,双方显然已经制定好了面对媒体保密的“攻守同盟”,试图把舆论引向深不可测的技术领域。而当媒体和人们面对普通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的那些技术名词时,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简氏《战舰年鉴》编辑斯蒂芬·桑德斯(Stephen Saunders)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程序问题。”换句话说,友好国家的战略核潜艇不应该在一条单行道上相向而行。
作为核大国战略核反击力量的战略核潜艇,其部署的行踪都是国家的最高机密。由于国土面积的限制,英国和法国都放弃了生存力相对较差的陆基核打击力量,英国100%的核打击力量在战略导弹核潜艇上,而法国为85%(还有15%为战斗机上的巡航导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英、法两国的国运就系于各自的战略核潜艇的行踪上。为了保证隐蔽性和突然性,战略核潜艇一般都是独立隐蔽出航,然后沿着规划好的航行线路、以既能保证时间又可以减少潜艇噪声辐射的巡航速度,先抵达事先经过挑选的待机海域。潜艇抵达待机海域后,为了防止出航航线被敌方察觉,可以以慢速游动等待命令,并视敌情准备进行佯动,此时绝对不允许向岸上指挥中心主动发报。此间一旦收到岸上指挥所由总统签署的密码解密电报和发射时间后,潜艇将根据发射时间逆推算出向事先挑选好的发射海域航行。从待机海域向发射海域航行,一般选择是夜间,而且要求是在大深度下尽量减少噪声辐射的安静航行。到达发射海域后,根据补充侦查确定了水文气象条件和最终发射点定位后(为了防止意外还会设置几个预备发射点),就可以通过两人以上的解密程序按时实施发射了。
英、法两国高层在“相撞事件”发生后,为什么一直试图以含糊的解释回避发生相撞的真正原因呢?“冷战”期间,英、法战略核潜艇的打击对象无疑都是苏联,他们各自显然都有自己的“单行道”,除了英国的诺思伍德地下指挥中心和法国的乌叶地下指挥中心,没有人会知道。由于2月16日“相撞事件”被披露,彼此的“单行道”都有可能因英国的“前卫号”无法下潜而被人推算出来。现在的问题是,30多年后双方的“单行道”为什么突然会在北大西洋发生重叠呢?随后当我问及上世纪80年代曾经著有《北极光下的幽灵》一书(印数50万册)的军事科幻和军事历史作家宋宜昌这个问题时,他说:“‘战略核潜艇部署学’只能是一门极少人研究和知道的学问。”■
( 巡航的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文 / 宋晓军) 单行道核潜艇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