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湖遇上新问题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老江湖遇上新问题0( 徐小明 )

在香港导演徐小明看来,是否知道导演谢晋,显然已足以作为年龄的分水岭。

徐小明最近执导的一部电影叫做《夺标》,11月上映,讲的是中国武术运动员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旧事。说是旧事,却合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意,银幕上舞龙的人群举出奥运五环的标,银幕下的观众都鼓掌欢呼。

徐小明却不承认这是应景之作,他说,剧本早在80年代中期就写出了,只是一直搁在那里,眼看北京开奥运会了,就翻了出来,发现改改还能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徐小明一度是内地知名度最高的香港导演。电影方面,接连拍了《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电视剧方面,还有《霍元甲》,那时街头巷尾,处处传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那正是他的声音。

那时候谢晋很喜欢他,在大会上公开讲:“商业电影里也有非常好的主题,比如香港导演徐小明的电影。”徐小明说,因为这句话,他一直很感谢谢晋。

老江湖遇上新问题1( 《墨攻》剧照 )

徐小明这一辈子,是在香港娱乐圈里度过的。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的粤剧演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颇有名气。徐小明5岁学习粤剧及武术,在电影里出演儿童角色,9岁起学习咏春拳,11岁学习螳螂拳,13岁做武行替身,17岁做电影武术指导。80年代进入亚视,成为电视剧导演及监制,同时兼做电影导演。《少林寺》在内地成功之后,徐小明成为最早进入内地拍片并获得最大成功的香港影人,拍摄了《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

90年代后,香港电影走入衰落,徐小明工作重心再次向电视转移。在亚视、阳光卫视高层任职,2001年7月加盟香港有线卫星电视有限公司担任营运总裁至今,2003年10月,发起成立香港首个电视行业组织——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并担任会长一职。2005年,他成立了骄阳电影有限公司,与内地合作投资电影,《墨攻》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老江湖遇上新问题2( 年轻时的徐小明 )

《夺标》延续了《墨攻》的朴素风格,投资不过3000万元,却汇集了全国15位武术冠军,螳螂拳、鹰爪拳、太极拳……完全是真材实料。徐小明说,他的要求是“真功夫”:尽量不用威亚,坚决不用替身。

“真功夫”也是这部影片的最大卖点,故事只是个框架,为的是把各种功夫展现出来:1936年,中国将派出一支武术代表队参加柏林奥运会,展现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各门各派都希望门中有人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代表。

这不是传统功夫片展现江湖恩怨的路子。徐小明说,他是商业导演,可他的电影里基本没有江湖仇杀,“《霍元甲》也是讲民族尊严”。

徐小明并不避讳用“主旋律”来形容这部电影:“我的片子,你可以说它是主旋律。有人说,这是香港的红色经典。难得香港有这么一部主旋律电影,很多人不相信香港人能拍出奥运精神,我不是故意要拍主旋律,我只是想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

说是奥运精神,电影里最动人的地方,还是那些继承了港片“草根精神”的细节:富人家生了宝宝,为了好养活,把儿子送到当铺去,当票上要写“相貌残破,四肢不全”。谁知道转眼仇人盘下了那当铺,劫持了婴儿,一帮江湖好汉将婴儿救下。大杂院里,黑帮上门搜婴,婴儿在众人手中传递,每一次传递都是一次精彩的斗智斗勇,这一段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完全是老粤语片风范。影片开头,众人水缸中击水练功,用的是邵氏老片《少林三十六房》的细节——70年代末,徐小明正是邵氏旗下导演之一,执导了《帮规》。

徐小明说,他看《功夫熊猫》,对他刺激很大,“《功夫熊猫》,无非是把我们香港电影中成功的设计一场场搬过去,再利用视觉效果把它升华”。

拍《夺标》,徐小明坚持,能不用特技就不用。他说他尊重传统,也相信传统,“我觉得美好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拿出来,都还是很经典”。他说起一件旧事,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做歌手,那时香港歌坛流行西洋风,“监制为我选的歌全是外国的,乐师也都走西方的风格。我说,大家都唱外语歌,但我希望唱一首中国歌。监制就骂我,说不能用中乐”。后来徐小明苦苦要求,能不能只给他一首歌用中乐。那首歌徐小明用古筝伴奏,却成为整张专辑中最红的一首歌,那之后,“中国风”在香港重又流行。

显然,在徐小明看来,《夺标》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然而,他也承认,今日已非昨日,即便没有《功夫熊猫》,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早已不在。面对香港电影的困境,徐小明表现得更多的是一种内省:“当年没有大陆市场,香港电影也一样活得很开心,可现在为什么传统市场丢掉了,新的市场又打不开呢?一些电影人每天要求内地一定要怎样怎样,却没有检查到我们的缺点在哪里。有没有人想过,题材是不是太闭塞了,质量是不是没进步呢?以前买我们产品的老板哪里去了,为什么从来没问呢?”

对于许多香港人一再强调的“香港味道”,徐小明却并不在意:“当年整个东南亚,香港地区经济一门独大,香港的生活、香港的东西,都影响了东南亚,所以所谓的‘香港味道’才能大行其道。香港的确有自己的独特题材,黑帮片、胡闹片,都有香港特点,可是每个地方都是发展的,每个地方都在成熟,传统环境一旦消逝,大家都不知道笑的点在哪里,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才能让我们不断创新。美国文化能成为全世界的通俗文化,就在于它本身在不断创新。”

徐小明给自己找到的创新之道,是不断发现人才。“(好莱坞)可以把成功的设计拿去做动画,但是讲到真功夫,他没办法,靠几十年练出来的真功夫,不是靠特技能做到的。”

“我一直想一年拍10部电影,找10个新导演来拍。”徐小明说。他的骄阳电影拍《墨攻》这样的电影,也拍《荡寇》和《车票》这样的小题材。《夺标》的试映会放在北京大学进行,他说他希望能和年轻人进行直接交流,“我一直希望给大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拍电影的方法”。

“你们之中有谁想学习拍电影,有谁想做武打演员的么?可以到我这里来直接报名。”会后,他拿起话筒,对全体大学生说,“尤其是女生,现在的女武打演员,实在太少了。”■ 功夫熊猫老江湖夺标墨攻香港武打片中国电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