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保证平安奥运 ——以“水立方”为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本届奥运会三层安保体系网——大北京保卫圈、奥运村周界圈、比赛场馆周界圈,其中场馆是核心。按照比赛项目的激烈程度、关注程度、控制难易程度和以往发生的问题,警方把所有奥运竞赛训练场馆划分为A、B、C、D四类,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根据场馆容量、观众数量、风险评估等六类变化因素,分级采取安保措施。
以“水立方”为例,在场馆规划设计阶段,就根据赛时安保的需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场馆安保系统主要涵盖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及报警系统、智能消防报警系统、行李安检系统、爆炸物及毒品检测系统等,联接在一个安防集成平台上。
消防和疏散
水立方可容纳1.7万名观众,属超大型体育场馆。按我国建筑规范的规定,一个屋顶的体育馆,人群要在3到4分钟内离开。但水立方设定的标准更宽松,这是因为:水立方是游泳馆,且透明屋顶又像室外场馆,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上火灾风险都较小;水立方屋顶、墙体都采用了耐火材料;奥运会时监控系统敏锐;综合考虑赛时、赛后需要,坚固安全性和经济性,1.7万个座位中有1.1万个是临时座位,赛后6000人可以在3到4分钟离开。因此,水立方从座位到疏散出口的最长时间设定为8分钟,这是人排队可以忍受的极限时间,也是烟蔓延至人所在高度的极限时间。
水立方赛时有南北两侧看台,每一侧设上下两排座位,每排设7个疏散出口,上层为临时看台,门宽1.8米;下层为永久看台,门宽2.2米。人群从疏散门到通道、楼梯,再到大门,形成一条疏散路线,这条路线是实行“等宽原则”,路线上没有瓶颈。
门禁安检
安检系统主要布置在大门入口处及水立方观众入口处,人身安检器材最小配备单元为“一机两门”,即一台X光机、两个金属探测安全门,每小时可通过800名普通观众或400名媒体记者。车辆安检器材最小配备单元为一部自动车底检查系统,一条安检车道。
为使各类人员流动互不交叉,警方在场馆区域内划分了不同区域,实行分区管理。水立方分“前院”和“后院”,前院设南门、东门、西门3个出入口,普通观众经验票后可进入;后院的专门通道则提供给贵宾、运动员、媒体等人员。
红外线伸缩视频探测器
它有广角镜头,拍摄范围比较广,还可用于近距离观察。还有一个能伸缩的棍状探杆,能看到难以观察的死角地带。在黑暗中,它还能自动转换为红外摄像头。
危险液体探测仪
主要用来对密封容器内的易燃易爆液体进行无接触的探测。它能快速安全地检查各种不同材质容器内的液体,当感应器的指示灯为绿色,说明容器内的液体为非可燃性;指示灯为红色,说明液体具有危险性。
人脸识别智能监控
该系统不因脸外部特征(人种、肤色、表情、装饰、年龄、发型)的变化而影响其识别率。2008年之前,公安部门已建立一个庞大的人脸信息数据库,包括每一个中国人,还会通过国际组织获得危险分子的数据和照片。对于危险人摄像机自动识别,向网络报警中心报警。
安全检测门
安全检测门EntryScan采用炸药、毒品微量探测专利技术ITMS,同时完成“样本采撷”与“样本分析”,同时检测爆炸物和毒品。EntryScan全自动视听指示引导乘客出入,只要嫌疑者接触过违禁品,就会留下微分子的痕迹,通过安检门时,系统便会立刻报警。
便携式探测器
美国的“斯巴凯”物质探测器,利用介于微波与远红外波之间的太赫兹光波,能穿透布料、木材、塑料、陶瓷甚至肌肤等许多非金属材质。在几十米外,“斯巴凯”就能识别出爆炸物、毒品,以及象牙、香烟、酒类、文物、黄金等多种物质,并锁定大致位置。
时钟类探测器
用于探测处于工作状态的定时雷管以及其他形式的电子雷管,外观很像普通的警棍,“警棍”连接着一个耳塞。它还有个昵称,叫“电子听器”,有点像医生用的听诊器,可用来搜查定时爆炸物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中的可疑物品。
红外幕墙
在包含“水立方”在内的奥运核心区外围,警方安装了2.5至3米的安保封闭围栏,实行物理封闭。红外线幕墙本身具备照明灯的功能,其灯柱状外型使人感觉不出是安防产品,从外观上也无法看出其防范功能区域,感觉自然、美观,入侵者不容易避让。
放射性物质检查
该系统响应时间仅0.5秒,它既可与危险品检查通道配合,用于行李、手提箱等的在线检查,也可独立用于人员或大型物体检查。
这些设备灵敏度极高,即使人体内的微量辐射超标都能检测出来。在奥运测试赛期间,曾有一名记者在通过安全门型放射性检测系统时系统检测到放射超标,但是安检人员没有找到放射物品。后来了解到,这名记者5小时前注射了放射性的治疗药物。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保证为例平安奥运水立方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