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与秋粮之间
作者:邢海洋汶川地震,南方暴雨,都没有挡住夏粮丰收的脚步。6月底,全国的小麦收割工作即将结束,小麦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产量1.07亿吨,比去年增加1%。不要小看这100万吨小麦,这是在播种面积增加90万亩的基础上取得的,春播时国家还增加了数百亿元的农业补贴。
但这100万吨小麦,对国际市场无异于杯水车薪。自6月8日起,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日均降雨量超过250毫米,6月18日河水冲毁多处堤围,涌入伊利诺伊州和爱荷华州交界地带,该地区是美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且爱荷华州是美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地。大水发生时也正是秋播的后期,爱荷华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玉米、大豆播种,只有等待洪水退去,才会评估受灾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重播。美国农业部(USDA)将在6月30日统计出有多少农田受损,此前,已经有农产品期货杂志做了调查,大水可能夺去330万英亩的土地,约有4%的预期收成泡汤了。
过多的雨水不仅摧毁农田,还破坏了作物生长。截至6月8日,美国玉米作物出苗率为89%,而去年同期为98%;玉米作物优良率为60%,去年为77%。USDA还将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单产由5月预估的153.9蒲式耳/英亩下调至148.9蒲式耳/英亩,5月的月度报告所预计的121亿蒲式耳的收成又将减少4亿蒲式耳。而5月按照产量与消费量计算出的2008~2009年度期末库存仅6.73亿蒲式耳,怎不使得秋粮形势雪上加霜。这里引述的还主要是USDA的数据,若按照一些私人机构的看法,今年的种植面积本来就没有USDA估计的那样乐观,至少比USDA的8600万英亩减少100万英亩,又有超过1个百分点的产量仅是纸面上的数字,不能构成有效供给。
正是这样的紧平衡,加之洪水来临前中西部已经接连暴雨,市场似乎已预感到灾难将至,连续两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价格天天上涨,从6月初的5.90美元/蒲式耳涨到了7.5美元/蒲式耳。而自今年初,玉米价格已上涨71%,大豆也从6月初的13.50美元/蒲式耳上涨了2美元。
天气永远是影响农作物收成的关键因素。去年粮食价格暴涨,冬季全球爆发粮食危机,之后由于价格高涨农民扩大种植的意愿大增,市场普遍预期今年粮食收成将明显增长,粮食商品价格也将从高位有所回落。现在看,市场的预期恐怕太过乐观。美国农业部表示,今年美国谷物种植面积估计达3.24亿英亩,较去年增加400万英亩。但经过5、6月份的暴雨后,许多农田都泡在水里。至今,大宗农产品中未受影响的是小麦,受到去年粮价上涨的刺激,全球范围内小麦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5月份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2008~2009年春小麦播种面积增长了10%,冬小麦产量增长17%,小麦总产量预计比2007~2008年度增长16%,不过,因为去年严重歉收,库存消耗,本年度小麦供应总量仅增长4%。自春播至今的4个月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大幅回落,从最高价的13.5美元/蒲式耳跌到了7.4美元/蒲式耳。随着玉米和大豆达到历史高位,比价效应下,小麦也走出低谷,使小麦价格勉强高于玉米。
我国部分省份小麦和玉米价格甚至出现倒挂,山东聊城农民小麦卖价在0.75元/斤,玉米卖价在0.78元/斤,当地饲料厂更普遍以小麦代替玉米做饲料。小麦丰收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在全球粮食危机频现、粮价暴涨的情况下,我们有望继续维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但高蛋白的小麦败走玉米,还是显示了价格市场的扭曲,尤其在粮食丰产时,售卖压力一下子大起来。郑州强麦各期货合约均呈空头排列,从相邻月份合约间的价差看,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合约间的价差最大,为210元/吨左右,其他合约间的价差在50元/吨左右,表明市场普遍认为7月份由于新麦集中上市,短期内有可能供过于求,期间小麦价格将处于低点。高峰期过后,小麦供需恢复平衡,价格回升,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我国年度粮食总需求在5亿吨左右,夏粮,也就是小麦仅占粮食需求的20%,粮食市场稳定与否还得看今年秋粮,不期而至的南方暴雨使秋粮的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气象专家预计2008年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年,有极高的发生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国家气象局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天气呈现极端气象。极端的天气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小麦的丰收并不能使紧绷着的粮食安全的弦松弛下来。■(文 / 邢海洋) 夏粮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