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突破瓶颈

作者:谢九

在过去几年,深发展发生了太多曲折故事。如今,深发展又重新吸引了机构们的兴趣,今年三季度,深发展成为基金增持幅度最大的金融股。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共有31只基金持有深发展19.85%的流通股,到了三季度,共有57只基金持有其40%的流通股。而仅仅在两年前,深发展还是一片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情景,十大流通股东里不过寥寥几家机构的身影。

机构们自然是逐利而来,深发展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公司即将解决困扰多年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在A股上市银行中,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仅为3.88%,大大低于8%的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不足一方面预示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更现实问题在于制约了公司的大规模扩张。解决资本充足率成为深发展这几年的头等大事,早在2005年9月,深发展试图引入GE作为战略投资者以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当时的协议是GE以每股5.247元收购深发展7%的股权,总金额1亿美元左右。不过深发展2006年的股改受阻,不能融资,导致GE的参股计划延迟,至今年年中股改方案通过,深发展的股价已经从两年前的不足6元飙升至40元附近,原定的入股价格自是无法维持,GE的参股计划也在今年10月终止。不过,走了GE,来了宝钢,今年12月3日,宝钢集团以35.15元的价格认购1.2亿股,深发展预计募资42.18亿元,远远超过当初GE的认购金额。此次募集的42.18亿元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如果考虑到12月28日到期的股改认购权证行权,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将会跃居8%的水平线之上,困扰公司多年的瓶颈将会一举突破。

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公司过去几年无法开设新的分行,截至2006年底,深发展仅在全国18个城市拥有19个分行(包含总行),243个网点和693台自助银行机具。规模受限导致公司的贷款增速缓慢,过去几年只能主要依靠内生式增长。没有了资本充足率的掣肘,深发展将可以加速异地扩张的步伐,进一步扩大零售业务,这也是新桥入主深发展之后的转型思路。今年前三季度,深发展贷款整体增长17%,其中零售贷款增长56%,占贷款比提升至28.4%。公司的零售业务中大部分为按揭贷款,以二手房居多,深发展目前是国内银行中按揭贷款占比最高的银行,在楼市火爆之时,这是深发展的一块优良资产,不过如果房价下跌,优良资产的成色会有所降低,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之下。公司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也比较迅速,2007年初仅为50万张,三季度末已经发展到150万张,当然,信用卡业务真正贡献利润还有待时日。

从2006年开始,公司的净利润开始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净利润18.7亿元,每股收益0.9元,同比增长93%。不过,这样的高增长需要辩证看待,一是基于低基数的增长并不足以为喜,更重要的是,除了收入带来的增长之外,更多的增长来自公司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处理,相对其他银行上市公司,深发展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过少。以2006年的年报为例,公司拨备前利润增长29%,但是计提的坏账准备反而下降了21%,拨备覆盖率不足50%,这和其他很多银行100%的拨备覆盖率相距甚远。

深发展过去几年的最大困境在于资金不足,过去几年的贷款增速一直在20%附近徘徊,资本充足率得到解决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看点在于公司如何利用资金,提高贷款增速,贷款增速的提高不仅在于提高账面利润,而且会摊低历史上形成不良贷款比例,从而提高拨备覆盖率,如果公司继续沿用目前较为激进的拨备负债率(50%以下),届时公司的账面利润将会比较可观。

困扰多年的资本充足率解决之后,深发展已经吊起了很多投资者的胃口,没有了监管限制,轻装上阵的深发展将会如何加速发展?来自新桥的外资管理层是否果真有高人一筹之处?这是深发展未来几年的最大看点。■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深发展:突破瓶颈0 金融股上市公司分析深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