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机制设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岑嵘)
玛丽莲·梦露的前夫、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说,他娶梦露是因为热爱对方的心灵。我总觉得这哥儿们没说实话,不过人家是剧作家,总不能说“我娶露露是因为她的性感胸脯”。事实证明他老人家最后的婚姻是一团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我毁灭”。我常想,如果他是数学家或者经济学家,或许会躲过这一劫。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巴罗在他的评论集《不再神圣的经济学》中说:“我认为任何社会行为,包括爱情,都受经济推理的支配。”如果米勒也读过这本书的话,他一定会好好盘算一下,和一个大胸脯的漂亮女人生活乐趣大,还是和一个没脑子的麻烦女人生活痛苦大。
雨果·德·加里斯是个全球顶尖的数学家。人家数学可不是白学的,他曾经把数学公式用在了自己的恋爱中。一次,雨果用坐标计算了女友的体重变化趋势,认为3个月后她的体重能达到自己接受的水平。结果3个月过去了,数学公式预测的体重变化没有发生——女友似乎还是那么胖,于是,雨果就果断斩仓出货。
约翰·纳什在追求女生上运用博弈论这件事也流传甚广。据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酒吧里,男生们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纳什则运用着他的理论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他们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然后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但如果他们先追其他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经济学家说得头头是道,不定回家只有跪搓衣板的份儿。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她在讲到自己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时就说:“我只是不想受经济学家们的骗。”
我大学里学的也是经济学,有次我去看望一个曾经同寝室的哥儿们,发现这家伙憔悴得不成人样,原来正好撞上失恋。我说亏你还是学经济的,人家现在高高兴兴挽着新欢的手,你在这儿难过,亏不亏啊。这哥儿们回答道:“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到她家去,他老爹正在厨房案板上剁肉,噔噔噔头也不回,瞟我一眼都不屑,我当时就有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壮感。这两年我为了这场恋爱忍辱负重吃了多少苦,花这么大成本,收益为零,能不难过吗?”
我本来还想说诸如这些都是沉没成本,诸如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差异之类的道理,但看这哥儿们眼都红了,怕他也把我给剁了,硬忍着没说。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赫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的机制设计理论领域。经济学家说:夫妻关系之间存在着诱导和激励的关系,你不能强迫配偶为你做什么,但你能够通过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游戏规则,使得他心甘情愿地帮你做事,这种规则就是机制设计。我总担心这种设计的效果。就算是这三个得奖的老家伙,在家里也未必得心应手,该干吗还得干吗。■ 设计婚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