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在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刀口)
对发生在重庆的“10·2客车火灾”,我是黄金周后回到家才知道的。10月2日我由重庆出发前往川南的南溪、江安、李庄、宜宾等地,所乘客车与事发车辆大同小异:外观簇新,全封闭,前门上下,无后门,出站前,除安检人员按规定清点人数外,无任何安全提示。
“下课”副经理肖永华及其妻张小亚,为报复社会下了狠招,他们从所乘凯斯鲍尔的第一排发难,张泼汽油,肖引燃,大火一起,封堵了车门,除十余乘客侥幸逃生外,27人遇难,其中不乏身强力壮的汉子。我曾请教业内人士:“他们咋不用脚踹破车窗玻璃呢?”回答是,不可能,因为那是硬度很强的钢化玻璃,根本踹不破。“唯一方法是用救生锤,对准玻璃中部猛砸!”可救生锤在哪里?为什么汽油会被带上车?为什么救生锤会锁在柜子里?为什么乘客都不知道用灭火器?联想到我在川南山乡所乘的6趟长途,不同样没一个乘客知道或该问问如何自救吗?
这些天,重庆交管部门开始作为:所有长途客车出站前,都由安全员上车,像空姐那样用肢体语言为乘客演示各种应急救援器械的使用方法,同时车载电视滚动播出应急逃生宣传片。但不知这能坚持多久?更不知,全国除大中城市外,成千上万行驶在县乡公路上的长途车,该有怎样的预警措施?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