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

作者:贾冬婷/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0

( 雷张宝 )

雷姓的剩余价值

讲起家族故事,雷章宝不时要翻翻手边一本书:“第一代雷发达、第二代雷金玉……”算起来,57岁的他是样式雷第10代孙。

雷章宝住在北京门头沟的山脚下,是石景山古城四中的体育老师,儿女也都跟建筑没什么关系了。他对样式雷的最早印象是在小学一年级,学校组织去北海、故宫参观,父亲很平静地告诉他,“这些都是咱家老祖宗设计的。长大了再慢慢告诉你”。到了五六年级,父亲还带着他到西城区水车胡同的老宅子周围转了转。

雷章宝说,“太爷爷”雷廷昌是第7代样式雷,官居二品,是样式雷家族的巅峰。雷廷昌有6个儿子,“大爷爷”雷献彩成为第8代样式雷,延续了最后辉煌。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样式雷家族没落到了社会最底层,据雷氏族谱记载,雷献彩曾先后两娶,却皆“无出”,他在失业的忧愁和没有子嗣的悲哀中默默诀别了人世。传承8代的样式雷就此终结。

家境败落后,雷家开始变卖家中部分图档,雷章宝说,当时在书市地摊上都可买到,并开始流至海外。这引起了以朱启钤发起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注意,他们十分看重这些资料的价值,向当时的文化基金会提出购存资料的建议。“要价3万大洋,最终以4500大洋成交。”雷章宝听父亲说,“就像国民党电影里的十轮大卡车,连画样和烫样一共装了10车”。至1937年,北平图书馆收藏样式雷图样12180幅册、烫样78具。国家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苏品红对记者说,这是样式雷图档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购。1966年,雷家又将一部分东西交给了北海文物局。雷章宝说,“我六爷爷家的二叔和三爷爷家的大爷拉了一平板三轮的祖上的画像和图档,怕‘文革’把东西毁了。当时陆定一请他们在食堂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随后还寄出了奖状。这个奖状后来寄回了二叔单位,‘文革’开始后,二叔还因为这个奖状受批斗,剩下的图纸和烫样就被雷氏后人偷偷烧掉,灰烬被抛洒在护城河里”。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1( 雷氏族谱及第五代雷景修像 )

如今,雷章宝家除了几本书和几张照片,再没什么样式雷的痕迹。雷章宝说,原本家里还有清东西陵的图纸、分支的族谱,但在“自查自毁自交”的时候都烧了。唯一留下的是太爷重修正阳门时,做正阳门的柁剩的下脚料做的木匣子。“那是楠木的,紫黑紫黑的,很沉。时间长了胶不黏,匣子就散了。1968年帮工盖房子时候,被一个懂行的老木匠要走了,做了刨木头的底。”

这个庞大的建筑世家如今只剩下三个分支。雷章宝说:“一支是我三爷爷雷献之家,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雷文宝,一个叫雷文贵。雷文宝很小就夭折了,那时候家庭吃喝都不保。雷文贵解放前的居住地在德胜门北边的护城河边,每年冬天护城河结冰的时候,父子俩就帮人将冰块拉到冰窖,靠此挣点糊口钱。雷文贵的儿子雷成章则是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就去混饭吃,抗美援朝开始后从军上了战场。另一支是六爷爷雷献华家,三个儿子雷文龙,雷文雄,雷文彪。听父亲讲,六爷爷很精明,他拿着家谱和雷廷昌的一封信找到朱启钤,朱出于怜悯帮他在天津铁路局找了一份工作,这是雷家人里面工作稳定的人了。还有一支是我们家,我爷爷雷献瑞排行老五。”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2( 北京正阳门城楼立样 )

家道败落后,雷章宝的爷爷雷献瑞曾在上世纪30年代靠给地方法院写帖子度日,后来不得已将城里房子变卖,于1944年回到巨山村东庙教私塾、写状纸养家糊口,去世时家里没钱买棺材,就从祖坟地里伐了几棵树,开板钉了个棺材将他埋了。巨山村的祖坟60年代平土地时候平掉了。2005年3月,坟地被挖,承包坟地的人说要取土层以下的沙石料。令雷章宝唏嘘的是,祖坟地保存最完整时候,中间有汉白玉的石桌和石鼓,还有用青石围砌的宝鼎,现在都不见了。

雷章宝回忆,这块祖坟是样式雷第5代雷景修设计,占地30亩。整个坟地设计成一艘船形,船头朝西南,是按当地风俗,朝向八宝山,船尾的方向是朝着玉泉山,方位取向意为“头顶八宝,脚踩玉泉”,寓意是雷家人去世后,其灵魂可以乘这条船回到江西永修的老家。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3( 圆明园勤政殿烫样 )

雷章宝每年3次去祖坟扫墓,清明、七月初一、十月初一,是阳间换季时候,去烧些纸衣服。他记得,1998年下半年二叔雷文雄和三叔雷文彪来了这里,对他说“样式雷的大旗你来扛”,说“咱家的东西都捐给国家了,祖坟也平了。得跟国家提,重新提起样式雷”。富于戏剧性的是,第二年清明,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样式雷研究者们就来这里找他了,“他们说找了我3年,今年想起在清明期间在墓前轮流‘蹲守’,向扫墓的村民打听,终于找到”。

自从作为样式雷的后人被“发掘”后,雷章宝就真的“扛起了样式雷的大旗”……就在9月9日,国家图书馆还邀请他参加样式雷图档的首次公开展览。他对记者说,看来样式雷要火了,“前不久有个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宣称是样式雷后代,还要将公司注册为‘样房雷’,但这个人家族里从未听说过”。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4( 碧纱橱,我国古典建筑室内装修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用于富贵人家,可实现对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隔。 )

采访期间,雷章宝突然想起给久未联系的三叔雷文彪打个电话,告诉他样式雷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和图档公开展览的好消息,但三叔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三叔是家族后人中唯一学了建筑的,他年轻时想要发扬样式雷的传统,但后来还是回了襄樊当工人。

隐身的建筑师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5( 康熙万寿盛典图卷局部,庆典中的典景设计均由样式雷世家主持 )

续接上雷章宝这条线之前,有关样式雷的寻找已经断续进行了70年,从浩如烟海的2万多张图档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是其中最深入持久的研究者。1982年,还是硕士研究生的王其亨到国家图书馆去看样式雷的图档,一看20多年。据说在他之前,吴良镛曾来看过,但是怎么打开的就怎么合上。

一提起这些图档,王其亨就很激动,他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设计院里积攒了200多年的几万张图,一夜之间狂风大作,房倒屋塌,图纸随地乱飞,只能拣起一堆打一包,打了320多包,想寻找某一张就像大海捞针”。王其亨说,样式雷的图样上有黄色的小标签,由于时间久,标签黏度不够,每翻开一次图档上的标签就会掉,“有人会把掉了的标签收集起来用纸包好,有人就把标签扔了,或是重新贴上去但位置不对,因此,毁坏很多”。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6( 清东陵定东陵中对峙而立的两宫皇太后陵寝 )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图档纷繁芜杂阻碍了人们对这一传奇建筑世家的认知。就连很多建筑系学生也只停留在对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师》那段话的想象中:“在清朝(1644~1911)260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17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7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王其亨说,梁思成所说的“7代”不太准确,有证据表明样式雷传承了8代。而这8代10人所扮演的“样式房掌案”角色也并非世袭,而是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事实上,清代皇家建筑工程也并非只有雷氏一族承担。张威举例说,雷金玉之前有梁九,雷景修未成年时有郭九等任样式房掌案,包括雷家同族之间,也有争工事件发生。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剪影7( 样式雷家族成员肖像画 )

在当时,样式房掌案是很有诱惑力的职位。王其亨说,按清代的工程管理体制,凡是工价银超过50两、料价银在200两以上的国家建筑工程,均要由皇帝钦派承修大臣组建工程处,负责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工程处下设样式房,由算手负责核算工程的工料钱粮,样子匠负责建筑规划设计,制作画样、烫样,指导施工。样式房的主持人就称为掌案,相当于总建筑师。在同治、光绪年间,雷氏家族的这个角色达到了顶峰,朝廷给予的待遇也比较优厚。当时算手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5两银子,一般的样子匠4两银子,而像样式雷,就是20两银子。王其亨指出,样式雷的收入其实远不止此,可以公开拿到20%左右的工程回扣。档案显示,一个惠陵工程有8家材料供应商,如果平均每家厂商给200两,就是1000多两白银。

为了保持雷氏家族的竞争力,雷家的男孩子十几岁就随父亲在工地上学习。比如样式雷第6代雷思起,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曾随父亲参与昌西陵、慕东陵等工程,使他谙熟皇家营造工程的每个环节。这种近水楼台,旁人难以比拟,样式雷因此才执掌样式房这么多代。

王其亨说,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建筑师家族,可以这么持久地创造出这么多建筑瑰宝来。在日本和意大利有过类似的建筑世家,但也没有这么大成就。但让他悲哀的是:“在故宫、颐和园里游览,导游会给你讲神话传说,宫廷秘闻,但说起过这里的设计者是谁吗?有人问起过吗?”他说,这是中国古建筑长久以来的一个误区,认为官式建筑已臻标准化,比如清代还有著名的《工程做法则例》,每个部件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装配也有严格要求,因此,没有建筑师只有工匠。“这些世界遗产,难道都是工匠堆砌出来的吗?这些选址布局、结构、装修,怎么能没有设计师呢?”

“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威说,在掌案的光环下,样式雷第7代雷廷昌也曾无奈感叹,“按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上奉旨议,下遵堂思谕……更改由上意……”说明这一角色是受多重限制的。而在相关档案中,样子匠被称为“烫画样人”和“画工”,与普通工匠无异。

耐人寻味的是,雷廷昌曾留下一条祖训,“雷家后人不要当官从政”。雷章宝说,原因就是其父雷思起为了慈禧太后建东陵和西陵劳累至死。据考证,雷思起最初按照祖制为两位太后修建陵墓,分为两个地宫,共用一个祭殿,但两位太后都不肯接受,不得已他重新修改方案,设计了两个各自独立、配殿和祭殿齐全的定东陵,终于得到首肯。但慈安去世后,独揽大权的慈禧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高于慈安,又下令将已建好的陵墓拆了重建。据称雷思起就为此耗尽心血,最后过度劳累而死。

张威说,现在流传下来的2万多张样式雷图档上面是没有署名的,也很难从设计风格上分辨出来是谁画的。事实上,就连这些图档的外传都是一个偶然。原本,这些图档都属于皇家的机密文件。道光年间,接手样式房的样式雷第5代雷景修面对的已是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清政府。他不仅无法挽回样式房差务奉旨停止的厄运,还经历了海淀故宅被劫以及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惨剧,眼睁睁地看着样式雷家族几代人心血营造的万园之园付之一炬。他将原本存放在圆明园外的画样、烫样偷偷运到了城内,并专门修建了三间房屋予以珍藏,由此,这些绝密建筑档案才在乱世中流到宫外。

样式雷和中国古建筑的没落

传承8代的建筑世家为何没落?表面看,是因为吸鸦片。王其亨说,样式雷图档记载,雷思起、雷廷昌都有伤,一个是腿疼,一个是腰疼,吸鸦片开始可能是为了止疼,后来上瘾了。

但样式雷没落的深层原因,则是清王朝灭亡。王其亨说,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封建王朝的瓦解客观上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设计机构为其体现一个王族的意志而进行某种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而民国时期的反传统力量表现惊人,就像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序言中提到的那样,“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

王其亨说,当时西方的建筑及测绘技术已经进入中国,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正规学校训练,所以建筑师或者是外国人,或者是留学回来的中国人,比如京师大学堂,就由美国人墨菲设计。样式雷家族赖以生存的传统园林、宫殿和陵墓设计失去了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样式雷也曾以传统技艺抗争,图档中就有他们为山东泰安煤矿绘制的图纸,但还是传统建筑,根本不适应现实。

第8代雷献彩。承担重修圆明园工程,八国联军入侵后,又主持了大规模修复、重建工程,如北京正阳门及箭楼等城楼、大高玄殿、中南海以及颐和园的重建等。清朝灭亡后,皇家建筑设计和样式房差务随之消失。传承8代的样式雷建筑传统就此终结。 样式世家古建筑雷金玉建筑设计样式雷剪影中国圆明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