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晓帆)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0( 窗外的湖水 )

4年前,形象设计师罗宾·格莱瑟在一家地产公司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幢木屋。木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3个卧室,外观呈A字形,全部用一块块木板和树皮搭成,建在一片树林中。门前还有个湖泊,一派宁静,似乎是民间故事里专门收留离家出走小孩的房子。这正是罗宾想要的,她一拍脑门子决定买下它做度假别墅,好体验一番田园生活。罗宾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都市职业女性,从未在纽约以外的地方生活过,对于乡野生活完全没有概念,连这房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买下木屋只能说是天意。

木屋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城乡结合部,距纽约2小时车程,算不得真正的乡下,似乎知道真正的乡村生活是罗宾应付不了的。她甚至对宾夕法尼亚州的情况都不甚了了。一位摄影师朋友说那里的风景很美,她才去实地考察。果真是个有趣的地方,人烟稀少,动植物种类却很丰富,因此显得生气勃勃,还有个罗曼蒂克的地名——敲钟人码头。100年前,这里强梁出没,很多在纽约犯了事的人逃出城后都隐匿此处。

罗宾·格莱瑟不会把都市里的时髦留在纽约。在纽约,她为时尚杂志《哈泼芭莎》担任形象设计师,为富有设计师气质的服饰家居品牌Anthropologie设计过风格诡异的店面。在规划她那120平方米的小木屋时,她是不会简单地把所谓典型的乡村风格堆积在一起的。最终,木屋的室内装饰带有强烈的折衷主义情调。

罗宾很幸运,她的木屋基本完好,除了胶合板铺的地板和灰泥天花板有坏损,没有更多需要整修的大毛病,使得多数改造、装饰工作能够按照她的审美趣味和要求顺利进行。木屋主要风格灵感来源于罗曼·波兰斯基1968年导演的惊悚电影《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她甚至买来电影中的道具——圆餐桌、三角形椅面的靠背椅,放在餐厅里。屋子本身全部用木头盖成,室内墙壁采用松木制成的壁板装饰,这是建在水畔的房子最常用的手法,却带着一种魔法;罗宾保留了裸露的木壁板,采用森林里有的深色色调,比如书房里墨绿色的墙壁,还有巧克力色的餐厅。为了突出诡异的色彩,她和丈夫在院里种了20棵树,把树林引进家,还将起居室和餐厅以外的房间地板刷上了黑色。概括地说,罗宾的家有斯堪的纳维亚的外壳,内里是意大利式的格调。罗宾很明确她想要什么:“我们在纽约的公寓时髦、讲究、整洁,在这儿我们要离奇诡异。还有看得见风景的窗户。”

为了看得见风景,罗宾对空间进行了乾坤大挪移。原来的餐厅有整栋屋子里最好的景观,于是改为卧室。卧室里的梁、柱都露着,墙壁、天花板由不同颜色和款式的木壁板拼成。墙上挂了很多鹿头、鹿角,她为每一个鹿头、鹿角加了不同造型的木底座,增加了几分活泼。软装饰走的是自然主义路线,纺织品是亚麻,靠垫、毯子用了灰色兽皮。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1( 起居室 )

起居室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英国撒法里风格(Safari-style)。撒法里风格是英国在非洲的殖民者和探险家创造出来的休闲风格,突出原野和狩猎,因此罗宾在起居室里放了两张轻便的皮面扶手椅,铺了熊皮地毯。地板没有改为黑色,为了整体协调,罗宾保留了原有地板的金色调,虽然这不是她的风格。

罗宾的最爱是“绿房间”——原来的卧室,因空间狭窄改为书房。从某个角度看,“绿房间”并非完美无瑕,没有光泽的墨绿色墙壁、黑色地板,二手家具硬朗的线条、粗犷的外观,带来阴沉沉的压迫感。这里,罗宾借鉴了她热爱的尼德兰画派大师扬·凡·爱克(Jan van Eyck)《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风格。这幅画里的空间也很局促,但凡·爱克用高饱和度的红、绿、蓝等颜色消除了紧迫感。罗宾用高亮度的浅色亚麻地毯、一张红色的聚乙烯双人椅,提亮了“绿房间”的色调。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2( 摄影◎Grant Scott )

木屋可以住人后,每个房间都有些乱,照主人的说法是“有组织”的凌乱。罗宾挑选的装饰品和家具助长了凌乱感。她挑选的东西都“有那么点丑陋。我并不喜欢每一件东西都完美得挑不出缺点。家里的整体氛围可以是虚幻的,但摆出来的东西却应该有真实感”。为此,她和丈夫不惜把很多个周末用在了从城里往乡下搬运家具上。

罗宾很注重家具的材质和外形,要求家具和所有的装饰品都能间接地反映周围环境,适合这栋房子,即便它们不是她的典型风格。比如,她并不喜欢美国现代家具奠基人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的作品,出于整体协调的考虑,罗宾仍在卧室床头摆了尼尔森的代表作品——月台式长椅;起居室里还放一张尼尔森的坐卧两用沙发,因为它的材质为桦木,让罗宾联想到窗外她种的树。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3( 卧室 )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4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5( Eros椅子 )

树林里,一座诡异的木屋6( Eros椅子 ) 木屋树林诡异一座

上一篇: 多就是多,大就是大
下一篇: 报纸的衰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