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册(44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8月17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入觐商讨修建新齐铁路
徐世昌(上图)入京后向清廷密陈三省“切要办法四项”,强调东三省路权都由日、俄掌握,交通不便,几乎形同绝地。徐请求新修新民到齐齐哈尔的铁路,以“补救全局”,办法是从国外借款,徐认为“此路若成,将来兴办各项实业及移民实边,方有办法”。他明确要排斥日俄,倾向欧美,以在东北“平均各国之势力,广辟商场,实行开放”。徐世昌计划分三段修建新齐铁路,分别是新民府至法库门、法库门至洮南、洮南至齐齐哈尔,并决定先修新法铁路。朝廷中袁世凯极力主张支持徐世昌借外债,度支部(即财政部)尚书载泽虽同意借款,但要求东三省自借自还,“不得累及国家”。■
8月19日,圣彼得堡基督喋血大教堂建成
尼古拉二世亲自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均应邀观礼。基督喋血大教堂建造地是1881年3月民意党人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该教堂1883年9月14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建筑师巴尔兰德,历经24年方建成。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教堂外貌的艺术设计灵感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具体建筑结构,则来自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
8月13日,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
应奕等人奏请,清廷将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直隶于军机处,提调两人,由劳乃宣、杨度充任,设编制、统计两局,译书处、图书处、官报局等机构。宪政编查馆荟萃了当时清廷中一大批法政人士,成为当时“宪政之枢纽”。《钦定宪法大纲》以及《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资政院章程》、《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咨议局章程》等一系列法规均出于此。上图为清廷官吏。■
8月18日,《英俄条约》承认中国对西藏所谓“宗主权”
英国和俄国在圣彼得堡订立《英俄条约》,解决了英俄此前在波斯、阿富汗和西藏等所有中亚地区突出的争端。英国早在1904年就试图与俄国签订类似条约,但俄国的力量当时尚未削弱。此次条约签订前提是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国内又面临一系列政治骚乱。在条约中,英俄都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并保证不干涉西藏内部事务,英国和俄国还同意不向拉萨派驻任何代表。俄罗斯从此实际退出了对西藏的争夺,英国在西藏已获得的特殊利益却在条约中得到了保证。右图为1904年的西藏风貌。■
8月13日,清廷批准《大清矿务章程》
《大清矿务章程》由农工商部会同外务部共同制定。咸丰、同治以后到光绪时期出现开发矿业高潮,除官办、民办和合资矿业,多有外商加入。外资由于取得众多筑路和采矿优先权,矿业资本大大超过中国自办矿业。早在1898年10月清廷制订出《矿务铁路公共章程二十二条》,提出了矿业权概念。新的《大清矿务章程》特别强调“外国矿商不能充地面业主”,“外国人民概不准收买矿地”,“断不准他国矿商独开一矿”等。该《章程》在1910年因列强“限制洋商过严”的指责而被迫修改。上图为1904年威海卫的淘金工人在做最后的清流工序。■
8月15日,陈去病、柳亚子等在上海组织“神交社”
陈去病与吴梅、刘季平等11人于上海愚园集会,组织神交社,中坚分子包括高旭、柳亚子(上图)、高燮、沈砺等。陈去病在7月29日的《神州日报》上曾发表《神交社雅集小启》和《神交社例言》,宣称“本社性质略似前辈诗文雅集,而含欧美茶会之风”。创立该社过程联络了一批具革命思想的文化界人士,为南社建立打下基础。柳亚子作《神交社雅集图记》,号召社员继承复社“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传统,在他日的革命斗争中“攀弧先登”。■ 神交社新齐铁路《大清矿务章程》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