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的名利场
作者:王小峰“他们中一些人是开着上百万元一辆的跑车来参加选秀的。”一个在“红楼梦中人”剧组做撰稿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这让我想起2005年在成都电视台门口的情景,参加完“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的选手站在马路边,先后拦着出租车回家。那场选秀被冠之以平民选秀、没有门槛的选秀。仅仅两年后,选秀就变成一场台上比才艺、台下比财富的高投入角逐,虽然在规则上没有门槛,但在手段上,它的门槛已经让平民家孩子望尘莫及。2006年,参加“超女”选秀节目的家属曾有这样的感慨:家有“超女”,倾家荡产。选秀从一个平民参与的娱乐转眼变成了平民玩不起的游戏。
当李宇春这样的平民家女子一夜之间成为明星,并且能创造可观的财富时,她的成功标本让人们算出了这其中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其实你还可以进行更大的投入,日后是高额的产出。这样,选秀的经济成本立刻被抬高,这是你看不见的隐形海选,它先把那些玩不起的人淘汰出局,或者变成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因此,当你看到选手们开着保时捷跑车参加选秀,可能在将来的《红楼梦》中扮演的只是一个不出声的丫鬟,但是在她们的生意经里面,这笔买卖是划算的。
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的负责人,大概没少接到来自各方面的电话,有来自政府部门的,有来自某些大公司的,甚至还有来自外国驻华使馆的,目的只有一个:请多多关照。于是,这场选秀比赛中已经打上了“斗富斗势”的印记,并且强烈地烙上了“中国特色”。
几年前,歌坛到处都是颁奖典礼,每次颁奖前,都要有奖项划分,策划人在警告主办方,你什么奖都可以设,就是别设民歌奖,因为唱民歌的人关系最硬,到时候摆不平的话,吃不了兜着走。那时候,不管什么样的颁奖,最后都是颁出一场笑话。现在颁奖不吃香了,轮到选秀了,它的纯洁还没等人看清楚,就又被纳入到无形的势力之争当中。
( 宝钗组选手杨舒婷 )
以前一个普通人离成名的距离很远,需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离成名的距离很近,但是要迈过这一步,却比过去难得多,因为成本提高了。一个人想获得成功,不仅要动用经济资源,还要动用社会资源。
“红楼梦中人”在众多的选秀中是一个“登峰造极”的典范。也许,那个带着中影集团韩三平重托的张强现在后悔把选角的平台放在了北京电视台,他更没有想到,一个北京电视台,这里面的水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
在各个省市电视台都试图改变节目形态争取收视率的今天,北京电视台也许是落后的。今年,北京电视台开始有所动作,很多娱乐节目主持人纷纷落户北京,以前很难想象可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开始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这是个好趋势。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北京电视台接下了“红楼梦中人”这个项目。
北京台从来没有做过如此大规模的选秀节目,上来就这么大,谁都没谱。当年湖南卫视做“超级女声”选秀,也是先在地方台小规模操作,一点一点积累起经验才敢在全国做大。北京台上来就做大,自然给日后埋下了祸根。
当胡玫说出“你选你的,我拍我的”这句带有最后通牒意味的话时,你也许才意识到这场围绕着一部名著的选秀活动被撕开了一角,随之也暴露出它的实质——在一个看似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选秀活动背后,其实是程序的忙乱与混乱,这里面的故事看上去一点不比大观园里的故事逊色。
一个在选秀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台里没有一个灵魂。”“红楼梦中人”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规则、赛制,每次都是在争吵中临时决定的,它的赛制规则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选秀活动居然做下来了。
这个选秀项目,中影集团最初曾找过好几家电视台,但都没有谈成,因为它和其他选秀节目不同,操作难度大,尤其是围绕着《红楼梦》这部名著,在节目设计上很难跟当今的流行文化和时尚衔接在一起,在收视率上很难有类似“超女”这样的选秀节目的效果。从来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北京电视台恰恰就接下了这个节目。台里没人,只能外聘,一拨一拨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它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要不是它与《红楼梦》有关,还会有多少人关注它呢?
其实,这样的选秀说简单也简单,虽说是选演员,但是一下从普通人中选出一个让导演胡玫满意的演员,可能性并不太大,所以还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内定一些演员,一方面大海捞针,有合适的就保住,没合适的就保住那些内定的演员,说到底还是胡玫说了算。说白了,就是投资方做一个局,走个过场,让未来的《红楼梦》中的主角事先预热一下,就这么简单。
但是事态发展不仅出乎人们的预料,更出乎胡玫的预料之外,胡玫看上的演员,先后被刷下去了,看来在这场选秀活动的背后,还有比《红楼梦》总导演更有决定权的人。
想想新版《红楼梦》播出后,人们的关注度会是什么样子?这年头只要跟《红楼梦》沾上边就能红,更何况是《红楼梦》里面的主角呢,谁不愿意争一下这么炙手可热的角色。当年陈晓旭就是因为演林黛玉,才走红的,她一生只演过3部影视作品,就能让人念想到今天,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这同时也意味着你不仅长了一副符合公众心目中的林妹妹和宝哥哥的模样,还要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准备的高额成本,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当初在选秀的规则、赛制上能更严密一些,或许能更公平一些,但是混乱的赛制和规则恰恰给选手们造成了要不出奇招是保不住自己的感觉。而且,这次能走到最后的前10名都不是“善茬”,像不像宝、黛、钗已经不重要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密歇根州混到纽约的麦当娜,她有一个通天的野心,但她也知道,她必须从第一个台阶迈步,抓住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利好机会,就这样,她踩着不同男人的肩膀爬上了歌坛顶峰。这是很典型的美国梦,一种商业时代的美国梦,当她成为万众偶像,不仅那些她经常穿戴的廉价蕾丝边内衣成了畅销货,更重要的是她唤起了一代美国女孩的梦想,“Wannabe”这个词也因为麦当娜的走红而流行。这些年选秀节目的泛滥,个别人的成功,成了一种走向成名的捷径和榜样。这也难怪“红楼梦中人”的一个导演说:“她们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欲望。”
北京电视台这次因混乱和缺乏经验,不仅险些把这次选秀变成一个笑话,也使选秀活动向名利场大大迈进了一步,这些隐形的翅膀在起着决定作用。它让人们看到,最终的结果,是跟平民无关。 选秀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