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峰会的成果

作者:薛巍

八国峰会的成果0

( 默克尔(中)因促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对非援助等问题上达成一致,被德国小报《图片报》封为“世界小姐” )

默克尔说,本次峰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妥协性一致意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为期3天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6月8日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闭幕。会议7日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总结了峰会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与责任”这一综合议题下取得的共识。默克尔说,本次峰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出了“一个强烈、共同的信号”,达成的妥协性一致意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时代》周刊说:“德国为了本次峰会花费了1.34亿美元,大多花在了安保上。从钱的去向和媒体报道看,抗议者成了焦点。不过,峰会也表现了与会者一起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意愿。”

默克尔在此次峰会前便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设立了一个高标准。她一直要求八国集团领导人做出明确承诺,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要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八国集团会议未能说服美国做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硬性承诺。布什拒绝德国提出的就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平均温度或能源效率的提高制定整体目标的建议。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已同意“认真考虑”德国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建议。

另外,布什在本次峰会上承认,联合国主导的《京都议定书》更新谈判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协商机制。本次峰会前,布什提议主办15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参加的平行会谈,目的是达成非约束性的长期减排战略。很多欧洲国家政府担心,美国的用意是要使谈判偏离联合国的轨道,欧盟希望在联合国框架下最终达成约束性的排放量限额。《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峰会声明说,为在2009年以前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减排框架协议,排放全球大部分温室气体的经济大国应在2008年底前,就各自为全球协议做出的具体贡献取得共识。联合国的谈判定于12月在印尼召开,届时将有160多个国家参加。

峰会召开前,组织者刻意降低人们对减排目标的期待,但在这一问题上峰会何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呢?默克尔的传记作者哥尔特·郎古特在《明镜》周刊上的文章解释说,首先,默克尔在担任德国环境部长时参与了《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另外她从小在东德长大,能够跟普京建立感情联系。默克尔的英语很好,又能跟布什直接交流。默克尔又是如何在最后一刻说服了布什呢?她向他说明,做出让步对他也有好处。美国国内对《京都议定书》也有不同意见。在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率领下,美国多个州采取了独立的气候政策,美国很多跨国公司也认为美国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是错误之举。布什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妥协不仅能改变他的国际形象,也能改变他在国内的形象。随着他下台日期临近,他也要考虑是否希望后人仅仅以伊拉克战争来判定他的功过。

两年前,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八国领导人承诺,到2010年八国将其对非洲的经济发展援助从每年250亿美元逐步增至500亿美元。一些国家兑现了承诺,但有的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和加拿大——远未达到这一目标。本次峰会,八国领导人通过了一项总额为600亿美元的援助非洲发展计划,用于帮助非洲国家防治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美国将承担这笔援助资金的一半。

与会领导人同意,就全球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巴西、南非、中国和印度的常规对话机制,而不仅仅是在八国集团峰会上进行几个小时的会谈,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默克尔和其他八国集团领导人反对该集团正式增加新成员,但德国提出,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赋予这些不断崛起的经济体以特殊地位。

八国领导人还就达尔富尔问题、科索沃地位、伊朗核计划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八国峰会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