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克)
去年冬天我渴望一本海峡那头出版的书,北京买不到。但一无当地朋友,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说什么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将书搞到手。其实就一招:把MSN签名改成“谁或谁的朋友去台湾”,遍寻能帮忙带书的朋友。别说,平时真看不出来那么多人手长关系广,第一天就有很多“M”友纷纷表态,有的说“朋友刚从台湾回来,早点就好了”,有的说“再等两月,手到擒来”,还有人说直接找图书进出口公司完事。还有一位前同事介绍的朋友Shirley,曾因某个简单的原因和我互相添加为联系人,平时话不多,也突然跳出来说她有好些朋友能帮忙,但那天没人从台湾过来。
此过程中知道香港有书局代售。有现同事的朋友正在香港出差,正好求助于他。但不知道是该友人粗心大意还是恰遇新书断货,我被告知没找到这本书。第二天正在苦闷当口,Shirley的对话框弹出:“你要的书已经买到了,明天就带来!”
惊喜来得这么突然,还想什么呢,赶紧约地方交货吧!我请她挑选碰头地点。“那就在人民广场吧,离我们公司近”。我一边连声说好,一边想人民广场在哪儿。北京太大,我只在东边活动,不过像Shirley妹妹这样的好人提出了要求,咱们自然是指哪儿打哪儿,就算一猛子扎到十渡我也去啊。
人的大脑经常可以分两路思考,一半脑子正在出神,理智正义的另一半提醒我,北京真的没有人民广场。我们不在同一座城市,Shirley在上海,我在北京。简单地说,当初介绍我们认识的我的前同事从来没有提及这个事实,我一直以为她在北京,Shirley一直以为我在上海,其间她还给我介绍过工作,居然从未说破。
Shirley坚持不要书费,说带书给她的朋友就没要她的钱,就算是送给我一份新年礼物。于是我MSN名字迅速变成“谁去上海”。我公司的人一个也不去,另一个前同事Una策马而出——她同事第二天到上海而且迅速返回。第四天,清早下起了大雪,赶到前同事Una公司楼下,四周圣洁一片。我接过那本书,感叹来之不易。
这件事的后记是,我要送一盒巧克力给Shirley,刚好现同事去上海,让他送去吧。结果这厮偷懒,把巧克力往其在上海念书的表弟处一放,再把Shirley和其表弟的手机号互相通知,自己跑别地儿玩去了。一个在校学生哪有精力和智慧能迅速将这盒巧克力送到忙碌的Shirley手上呢,我询问几次未果后再也不去想它,只当自己还欠Shirley一个人情。 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