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刑房电影”致敬
作者:于萍(困困)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刑房影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录像厅。地处偏远小城,来的都是不良少年和住不起旅馆的外地人,有人要看武打的,有人要看吓人的,还有人要看黄色的,索性几片连放。汗臭味,后半夜嘴里涌出的濡潮味、荷尔蒙味、人进进出出带来凛冽的风味,一群没有钱又沉迷于感官刺激的人就在五味杂陈里完成了最初的电影启蒙。昆汀·塔伦蒂诺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就是在“刑房影院”里混大的,如今成了“腕儿”,他们要向那个乱糟糟的地方致敬,这就是电影《刑房》的由来。
电影片长3小时15分钟,正是“刑房影院”式的两片连放,中间还穿插了几个假电影预告片。前一部是罗伯特拍的《恐怖星球》,是个僵尸片。得克萨斯州的人突然有一天都变僵尸了,就剩几个幸存者,于是就演人类怎么干掉僵尸,僵尸怎么吃人。全是罗伯特最擅长的五马分尸特写,血腥,但有暴力美和冷幽默(见识过他的《罪恶之城》就知道了),最大的主角是一长腿被僵尸撕掉的舞娘,机关枪安到腿上,既没有后坐力扫射起来子弹又无穷无尽,要问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刑房电影”从来不讲科学依据。第二部是昆汀的《死亡证据》,是个追车片。一公路变态杀手,最大爱好是开着福特车在马路上把漂亮姑娘碾碎,有一天打算对一群性感小妞下手,没成想这帮大胸大屁股的主儿全是玩飞车特技的高手。电影充分展示了昆汀的“对白才华”。一上来一群女孩开着车,泡吧,聊天,扯什么选美,感情纠葛,絮絮叨叨快50分钟,突然那个变态杀人狂驾到,把这群姑娘全碾死了,后面的剧情就跟之前毫无关联。抓狂也没有用,“刑房电影”里有一类就叫“娘儿们片”(Chick Flick)。
假预告片也是向“刑房电影”敬的又一个礼。当年放电影的场子简陋,片子投资小,很难卖坐,经常弄些悚动的假预告片吊人胃口,不求回头客,多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刑房电影”又有个别称:Exploitation电影(有剥削电影或推销电影两种译法)。《刑房》的假预告片请的都是小圈子里的元老,比如白僵尸老先生(拍过《千尸屋》)执导了预告片《纳粹女人狼》,典型的恶趣味爆发,尽是SM造型的女纳粹。伊莱·罗思(Eli Roth,《人皮客栈》是他的杰作)拍的《感恩节》,低俗至极,几分钟的裸女和畸形男。埃德加·赖特(Edgar Wright,《僵尸肖恩》出自他手)也拍了一个,就几行字:你想一个人去地下室?Don’t;你想一个人看这部电影?Don’t;电影名就叫“Don’t”。片子放起来划痕斑斑,有两次,演到高潮处,突然黑屏了,出一行字:此处胶片丢失,请谅解。署名是剧场经理大人。他们这都是故意的。
这部“刑房电影”大全唯一不延续传统的是演员。当年的片子可请不起大牌,演员都是草台班子,但《刑房》动用了三个名角:布鲁斯·威利,在《恐怖星球》里演一僵尸将军,镜头不多,变形爆炸了;尼古拉斯·凯奇,在假预告片里演中国鬼“傅满洲”,出场5秒;导演昆汀本人,在自导的片子里演贫嘴酒吧老板,在《恐怖星球》里演个没名的强奸犯,他褪下衣衫准备行事,发现身体正流着脓变成僵尸,就叨叨着:趁没烂完,抓点紧。
因着《刑房》,美国《新闻周刊》给昆汀做了个访谈,里面有一小段昆汀印象,大意是说他穿旧牛仔裤和T恤衫,准时出现在星巴克,和善得让人不敢相信。昆汀和罗伯特这两兄弟跟他们的电影一样,戴着乖戾的面具。二人都是工人阶级的孩子,行事作风像好莱坞的两个暴徒,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又有癫痫病人般的蛮横与敏锐力。主流最怕的就是这种既不吝又有本事的人,《刑房》赢得了包括《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纽约客》、《村声》……一大堆持重媒体的溢美。他们致敬的前辈从没得过这等待遇。上世纪60~70年代,那些倒霉的“刑房电影”投资是求爷爷告奶奶得来的,演员是没有圣诞假期的,导演是租来的,电影肯定是不入流的。世易时移,精心仿制的“刑房电影”倒成了怀旧与艺术。有人借用苏珊·桑塔格阐释过的“坎普”来阐明其意义: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产生“坎普效应”,是因为创作者的主观愿望是认真正经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却使得结果低劣到超乎常规,于是就有了以欣赏“低劣”和“自相矛盾”为特色的审美活动。《刑房》故意拿划痕、丢胶片、假预告片、乱七八糟的情节开涮,是谓“主动坎普”,在本质上是种调侃,既调侃自己,又调侃同行。
《300》刚演完,就有好莱坞恐怖片风行之说(这个片子算不算恐怖片另说),希拉里·斯万克,桑德拉·布洛克都参与起PG级恐怖片的拍摄。这本是“刑房电影”的专利,用一制片人的话说:“好莱坞领取了刑房电影的精神。”大片也出现了绘图般的性与暴力镜头,小成本经常一鸣惊人,黑人依然抱怨电影还像30年前一样种族歧视,偏远小城影院里充斥着大公司掌控的垃圾电影。斯皮尔伯格发《世界大战》时也学会先发两个假预告片打烟幕弹,一时间分不清谁是真“刑房”,谁是假“刑房”。网络也快变成万恶之源。更粗鄙的文字,网上有;更恶搞的漫画,网上有;更“刑房”的小电影,网上有。“刑房电影”哪还用怀旧,到处都是。可众人群聚,在可疑气氛中共同赏片的“刑房影院”却永远消失了。有的是盯着寸把屏幕,数集连放看美剧,高潮处也经常因为网络传输的原因卡壳,熬得神魂颠倒两眼通红,这是网络时代一个人的“刑房”。
刑房电影(Grindhouse film)
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的B级片,大萧条让人都不爱看电影,大电影公司就搞双片连放,后面跟的那个就是低级趣味的B级。大萧条走了,连放风气却在美国南方扎下根,60~70年代一些小影院播放以视觉刺激为主要表现方式,有大量性、暴力和血腥场景的小成本电影。因为电影中经常出现一种叫“bump and grind”的贴身舞,此类电影又被称为“刑房电影”,放电影的地方叫“刑房影院”。大概分几类:
经典刑房(Classic Grindhouse)
早期对抗好莱坞的独立制作电影。最流行的一类是“生理卫生片”,讽刺当时美国的“精神卫生运动”。电影往往是一个白大褂医生讲述生理卫生知识,电影结束后另一白大褂在影院门口兜售生理卫生小册子。主要收入来源是小册子。代表作是《妈妈爸爸》(Mom and Dad),促成了上世纪40年代色情片在美国的合法。
黑人片(Blaxploitation)
( 电影《刑房》剧照 )
由黑人主演,主要内容包括贫民窟、吸毒、红灯区等,被认为是对黑人社区的歪曲和污蔑。2005年的《罪恶之城》有大量场景仿效黑人片。
探索片(Shock film)
用特写镜头展示禁忌画面,多为暴力、嗜兽癖、性等。很多借鉴自日本,以1985年的《血肉之花》(Chi-niku no hana)为代表。
追车片(Biker film)
( 昆汀·塔伦蒂诺(右),代表 作《低俗小说》、《杀死比尔》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左),代 表作《杀手悲歌》、《罪恶之城》
)
多出现于上世纪60~70年代,以摩托飙车为主要内容,添加性与暴力。1953年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飞车党》是此类电影的鼻祖。《刑房》中的《死亡证据》属此类。
僵尸片
(Zombie film)
一般是人类变成僵尸,血肉横飞。以《生人回避》(Zombi)最著名,连续拍了4集。“刑房”中的《恐怖星球》属此类。
拟纪录片
(Mondo film)
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叫人震撼的血腥场面,通常还号称都是真的。一开始意大利人拍得比较多,现在看来这类片子是真人秀电视节目的鼻祖。1978年的《死亡真面目》(Faces of Death)让这类片子朝着一个路子而去:展现人的怪死法。
娘儿们片(Chick Flick)
以妇女为观众群,长篇累牍演一群女人聊闺阁话题,能把男的烦死。 美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