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DRM判个死缓
作者:尚进4月2日的伦敦,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集团CEO埃里克·尼科利(Eric Nicoli)与苹果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一起,宣布以后在苹果iTunes网上商店销售的EMI百代音乐统统去掉DRM版权保护。头发稀疏的埃里克·尼科利在公众印象里,直接从贪婪的音乐商贩变成了支持民主与自由的开明派,而一贯不缺少“粉丝”的史蒂夫·乔布斯,站在舞台上,那面目表情就如同自己是数字音乐界的切·格瓦拉一般。
所有熟悉唱片工业的人都对此抱有一个相同的问题:没了DRM许可方式的保护,音乐商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呢?我们完全可以回过头来看看2001年苹果创立iTunes网上商店之前,乔布斯是如何劝说唱片业巨头们开放数字音乐的,“即便网络音乐搞砸了,也不过是损失当时唱片业1%的赢收,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呢”。现在DRM的现实,完全可以说是唱片业当年对互联网妥协的结果,唱片公司当年放开了网络音乐市场,条件则是给每首合法音乐套上DRM的缰绳,让每首歌只能传输到用户下载的指定播放器里,而且不能二次传播,谁买了只能谁听,DRM从技术上卡住了大家换着听的可能。此后以iTunes为首的一批音乐网站大红大紫,光卖网络音乐一年就能收入10亿美元,这曾经让唱片业在2005年眼红过一阵子,四大唱片公司甚至空前联手,要求iTunes提高每首音乐99美分的下载价格。好在乔布斯带头给唱片巨头们脸色看,提价问题最终被民怨取代。不要以为百代唱片带头取消DRM是一次自由对抗商业专权的全民性胜利,其实看看百代唱片取消DRM开出的现实条件,无DRM音乐下载每首歌比DRM保护版贵30美分,音乐质量被象征性提高到了256kbps,并且以前购买的DRM百代音乐可以升级到高音质的无DRM版,升级价是30美分,加价创收成为去掉DRM的交换砝码。
乔布斯在2007年2月6日贴在苹果网站上的一篇公开信,被很多人看做DRM倒塌之前的檄文,这篇《我对音乐的看法》与其说是乔布斯对DRM版权保护的挑衅,不如解释成给DRM民怨指引出了罪魁祸首。在这封信中甚至明确指出华纳、环球、索尼BMG和百代这4家唱片公司控制了全球70%音乐版权,这些唱片的DRM版权保护系统遭到破坏,苹果必须在几周内进行修护,否则唱片公司可以将音乐产品从iTunes商店撤出。而隐藏在百代撤掉DRM之后的事实是:民间破除DRM的黑客手段直接在Google上就可以搜索到,只要民众不怕那条用来吓人的数字千年版权保护法,DRM已经不是什么难以破解掉的技术障碍了。另一个现实则是在iPod这类音乐播放器中,平均1000首歌曲中,只有22首是从iTunes这些商店买来的DRM保护版音乐,剩下97.8%都是用户从CD上压缩来的。
那么乔布斯是DRM的掘墓人吗?尽管很多花环都被套在了他头上,但是真实情况并不如此,乔布斯面对唱片业只有退二进三的招数,DRM之死更多来自墙倒众人推和一场唱片业内的戮力。雅虎在此之前与EMI联合发布过3首不含DRM保护的曲子,比尔·盖茨更是公开出卖了DRM,为让微软音乐播放器Zune能与苹果iPod竞争,他在2006年就热衷推销Zune上的音乐可以在使用者之间交换3次,现在已经彻底放开架势,直接吼道:“买一张正版CD,自己压缩。这就是合法的。”
唱片工业的四大巨头都是贪婪得出名,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才是DRM的直接死因。百代抛弃DRM,直接让自己每首歌加价30美分,这被华纳总裁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唾弃,他认为这是一种对互联网商业规则的短视妥协,他依旧坚持维护DRM并且解释道:“有些人认为音乐同电影、软件、游戏相比,不应当被保护起来,这种看法是毫无逻辑也没意义的。”而索尼唱片则更狡猾得多,DRM早已经被民众破解,与其空守DRM的老技术,不如另起炉灶研究新保护伞。在2007年快速软件加密大会上,索尼透露出研发已久的CLEFIA技术,一种更坚固的128位快速加密技术,密钥甚至支持到了256位,从技术级别上,这已经与银行卡密码保护没有什么区别了。 itunes乔布斯苹果DRM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