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马拉松:最美的赛道

作者:邹剑宇

厦门马拉松:最美的赛道0

( 厦门马拉松不仅成为厦门的年度盛事, 更为这座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

鼓浪屿曾经是外国租界,教会学校重视体育,所以鼓浪屿出了很多体育人才,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是其中一个。钱伟长当年考清华时候身高不够,只有1.46米,学校规定男生必须超过1.50米。马约翰破格录取了钱伟长,让他每天下午跟自己参加田径训练。到大学毕业,钱伟长身高长到了1.64米,还拿了北平市的100码跨栏冠军。钱伟长教授现在还是上海大学校长,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在任校长,上海大学校园有完善的体育锻炼条件,因为钱老校长最重视体育场馆和图书馆建设。短跑、跨栏、跳高、跳远是厦门的传统田径强项,男女跳高的全国冠军倪志钦、郑达真都是厦门人。

从2003年开始,厦门市开始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厦门岛东南的环岛路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赛道”,万多名选手在这里跑上42公里195米,比赛本身和鼓浪屿一样让人向往。“最初有个市民叫马达,他发现厦门环岛路长度正好和马拉松赛程差不多,就给市政府写了一封电子邮件。2002年市政协委员提案举办马拉松比赛,市长带着提案到国家体委去申请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得到了主办权。”厦门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国内全国性的马拉松比赛一年举办两次,另外一次就是和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同时举行的马拉松冠军赛。

今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3月31日开赛,和以前一样,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是厦门市春季里的市民节日,凤凰花开的厦门又要花枝招展、灿烂一次了。

冠军、铁人和长跑俱乐部

何玺介绍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从竞赛角度,是一个专业水平比较高,群众参与比较广泛的比赛。今年还有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公开赛三赛合一,全国高水平的运动员都会来参加。还邀请了国际优秀选手参加,最好报名成绩是2小时6分多,至今创造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9分3秒,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因为赛季正好是厦门湿度大、气压低的季节,对创造好成绩不是最有利。

“我们想把高水平的赛事延续下去,开出了奖金:打破世界纪录给50万美元。并提高比赛奖金,男子冠军已经提到2.5万美元,女子是2万美元。一般而言,女子冠军由中国选手获得,男子冠军基本上是非洲选手囊括。厦门马拉松比赛规模从2003年的1.2万人,到2006年的2.1万人参加,2007年参赛规模是2.5万人。”何玺说。

厦门马拉松最著名的人叫刘永仁,外号“铁人”,厦门长跑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刘永仁是搬运工人出身,今年67岁。1960年,刚满20岁的刘永仁在厦门市运动会上夺得5000米的第4名,以业余身份一直进行长跑训练。1986年4月,厦门的气温高达30摄氏度,刘永仁在单位完成了几十吨的装卸任务后参加了市运会万米比赛,比赛中他超过了省马拉松比赛冠军张金狮,获得第3名。至今,老刘每年还参加4到5次马拉松比赛。

2003年第一届厦门马拉松比赛后,厦门长跑队队长陈涂和刘永仁把市内的长跑爱好者汇聚起来,定期到厦门市体育中心田径场训练,一年后固定会员近80人。随后他们到民政局注册了厦门长跑俱乐部,刘永仁和陈涂是俱乐部理事,俱乐部的日常事务由刘敏友打理,刘敏友56岁,厦门上市公司信达股份监察室主任。

长跑俱乐部会员基本上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以外来务工者为主。俱乐部每年收取每个会员50元会费,负责做一套短裤、背心,平时元旦、“五一”等节假日还要组织比赛,俱乐部提供矿泉水。前年俱乐部组织了30多人参加北京马拉松,去年又组织了30多人参加上海马拉松比赛。去北京坐飞机来回,去上海改坐火车参加了。一些还在打工的会员,飞机来回受不了,厦门到北京机票1500多元,“可能一趟过去一个月工资就没了,回不了厦门”。刘敏友说。今年参加北京比赛,俱乐部打算从厦门经过龙岩,坐火车走京九线去北京参赛,时间不算很长,票价也低一些。

2006年,《厦门商报》社赞助了俱乐部参加厦门马拉松比赛的服装和热身赛。今年俱乐部找到七匹狼公司赞助,组织286人报名参加全程比赛,包括长短服装各一套,以及两次热身赛,总经费5万元。俱乐部一直在寻找一个长期的赞助商。“按照目前状况下去,俱乐部生存下去没有问题。有了长期赞助,俱乐部可以更好规划,做一些选拔。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是自己自费参加各种比赛,不宽裕的会员可以参加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年轻人用赞助费去外地参加比赛。”刘敏友说。

俱乐部有一个外地会员叫白斌,今年37岁,原来在贵州都匀东方机床厂上班,工厂效益不好后辞职,现在以户外运动、长跑为职业,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户外运动队,参加国内各种户外挑战赛,登山、铁人三项、马拉松比赛。目前是哪里出钱,就给谁比赛,以奖金回报为生活费,改变了以前靠同学、朋友赞助的窘境。在2006年由国家登山协会主办的安吉首届户外运动锦标赛上,白斌他们代表临安浙西户外拓展培训有限公司参赛拿了团体冠军。白斌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36分,2006年拿回了五六万元赞助和奖金,跟上班收入差不多,但是生活很自由,可以全国跑。因为成绩不错,白斌正筹划着成立自己的运动队,找一个长期赞助,“目前还只能以生活为主,吃好一点,穿差一点”。

厦门大学旁边的南普陀寺有个敲钟的和尚叫净土,每天敲两次钟就没事了,跑出寺来跟俱乐部参加马拉松训练,已经参加过两次全程的比赛了。

“我出生在鼓浪屿,地道的厦门人。小时候住在鼓浪屿著名的房子‘海天堂’里,每天围绕着日光岩跑,一圈是1500米,那时候鼓浪屿很清静。父亲以前是福建省十项全能冠军和1958年400米的省纪录保持者,后来成为体育教授、国家教委的体育教育指导委员。”说话的是黄力生,1968年出生,2003年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业余组的冠军,福建和厦门参赛选手的第一名。黄力生是厦门大学副教授、田径教研室主任,还是厦门市长跑俱乐部的总教练,在学校里开设了马拉松课程,他对俱乐部会员和厦大学生说:“超过黄老师,你就是冠军。”

业余选手怎么跑马拉松?黄力生介绍他在厦门长跑俱乐部做教练的经验:“对于业余选手,我最主要强调健康的理念。马拉松比赛是人体极限,第一个跑完马拉松的人死亡了,北京、厦门马拉松比赛也都有猝死的例子。

“跑步是强化身心健康,比如心脏,马拉松运动员的一分钟的晨脉是50以内。一个人一辈子心跳可能是13亿次,经常锻炼的人心跳是70次,普通人80次以上,普通人到50岁心脏需要‘大修’,参加锻炼的人可能才跳到8亿次。有锻炼的肺活量可能到4000、5000,没锻炼的人肺活量才3000多,就像装载量不同的货车,厦门到福州有锻炼的车可以拉10吨、没锻炼的只能拉5吨了。

“奥运、职业运动员训练强度太大,对人的寿命不是最好的。但是过去电视里有个说法是‘每天5分钟’,其实根本达不到燃烧脂肪的目的,按照一般强度基本上35分钟以后的锻炼效果是最好的。业余马拉松,匀速跑,有氧跑,健身走,跑不动了慢慢走,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

“对于求胜心强的会员,参加马拉松也需要技术。要跑得轻松,像鹿一样落地轻巧,身体直立、挺胸立腰,嘴巴大口深呼吸,摆臂90度,小步幅、快步频。世界竞走比赛50公里3小时也能走完,那我们能不能在走和跑之间完成马拉松呢?业余选手这么慢慢训练,身体逐渐轻盈,跑步时想想开心的事情,看看环岛路周围的景色。

“有些外来打工仔,训练很刻苦,白天8点钟要上班。他们怎么跑步呢?早上4点钟起来跑步,然后去上班。晚上下班,20点去电话已经睡着了。可是有些是小夫妻,一年半年下来老婆都不理。我就说:‘还要自然生活。’业余马拉松选手跑进二级运动员水平就非常不错了,国家标准是3小时10分,我们俱乐部里有将近30人能达到这个水平。还有一些能跑进3小时,准专业水平了,国家专业马拉松水平是2小时35分。

“厦门大学里开了一个马拉松训练班,有些女生来参加目的是为了减肥。一段时间训练下来,水桶腰变成水蛇腰,也有能跑完全程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家都是同样的优秀生,可是如果他(她)有一张马拉松全程挑战证书,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因为他们身体好、身体素质好,能吃苦。去年我去上海开会,有两个厦大马拉松班的女生,第一届厦门马拉松赛高校挑战赛的第三和第四名,一起考上了上海交大旅游系的研究生。”

赛事开发和商业赞助

2002年厦门开始筹办马拉松,第一年政府举全市之力办马拉松比赛,需要多少资金就给多少资金,各企业承担了成本。赛事竞赛成本超过500万元,另外还需要服装、体检,以及整个系统服务的公安、城管、教育、卫生,因此确定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成本超过1000万元。相比之下,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组委会成本是600万元,其余部分为赢利。大连马拉松的全部成本仅仅有100多万元。钱多的好处是,可以邀请到世界知名的运动员,可以全程电视航拍直播,沿途布置,厦门可以为每一个运动员提供一个志愿者。

到2004年,厦门市政府确立按市场规则来承办马拉松,厦门广电中心负责赛事的商业开发,用赛事的品牌寻找赞助,并承担全部的赛事组织和服务成本,张斯杰是马拉松组委会市场开发部主任。2004年很艰难,张斯杰在厦门电视台从记者做到编导,然后到广告经营,接手马拉松商业开发后,“一头秀发都熬白了”,阿杰说。

“中国有很多国际性比赛或者活动,最初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多热情,但是很难延续下去,因为赛事的市场化不成功,品牌建设不成功。”厦门马拉松赛事历史不长却成为中国南北两大赛事之一,正是得益于赛事本身的市场操作和本地迅速增长的地区经济实力。

2004年,厦门广电集团免费支持赛事宣传、平面媒体和户外广告密集推广后,“赛事品牌知名度N次方提升。然后我们把赛事数据化,使所有赞助商清楚它们投入的回报。到2005年,把赛事终于熬得有点样子,签下了冠名商厦门建发集团和全球顶级合作伙伴361度公司,我们从此解套,可以更有规划做赛事策划了。”张斯杰说。

“赛事的两个好处:一是市民的健康生活。奥运会的各个体育项目中,唯一一个群众可以参与的就是马拉松比赛。厦门因为有马拉松,不管春夏秋冬,在环岛路上每天都有人在跑步。二是厦门旅游业。根据厦门统计局的数字,2003年第一届马拉松比赛,厦门城市的收入是5000多万元,到2004年收入到了9000多万元。因此从城市角度来说是有赢利的。2006年调查结果表明,厦门市民的支持度是92%,知晓度超过98%,厦门人可以不知道春节、元宵节是阳历哪一天,但是一定知道马拉松比赛是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马拉松赛事市场化逐渐成熟后,赞助商的热情随之起来。但是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赛事还带来了市场化的公益活动和机制之间的矛盾。“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个很盈利的赛事,很多个嘴都张着。好在因为我们是广电集团的公司,如果是私人公司,硬砸几百万下去,也不一定能做出一个品牌来。”张斯杰说。在过去两年中,张斯杰介绍说他的小团队每年都要亏损30万元。这样一个赛事举办下去,一定还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届时如何衡量它的直接利益和厦门整体收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区分比赛的公益和商业界限,都是张斯杰乃至厦门市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厦门马拉松的冠名商厦门建发集团是市国有龙头企业,全球合作伙伴来自泉州晋江市陈棣镇的361度有限公司。晋江陈棣镇是近年来国产运动鞋品牌的集散地,除了李宁和双星之外大部分产地都是陈棣镇,这里有3000多家鞋业生产企业,年产量近8亿双,产值约150亿人民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361度、安踏、鸿星尔克等等。拥挤不堪的陈棣镇街道两旁都是鞋材料供应商店,跨街广告还有更多的运动鞋品牌广告,其中一个品牌谐音成中文叫“阿迪耐斯”,形象代言人是美国NBA丹佛掘金队的3号明星J.R.史密斯。

尽管在一个镇,见面都是街坊朋友,商场上还是拼得你死我活。361度和安踏就是陈棣镇的顶级竞争。“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安踏,他在服装上胜我,鞋上我胜他。”361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丁建通说。

1983年,他用2000元建了一个手工制鞋作坊,“取的牌子叫‘华丰’,一天做几双鞋,看见台湾的机器羡慕得不得了。家里有4个孩子,2男2女。开始时,我全部安排去其他工厂学习,到他们学会以后,我给他们集中起来自己做”。

1986年,老丁改用品牌万事乐。90年代,为了让政府多批土地,丁建通又把万事乐改成了别克,为了让它听上去有点中外合资的味道。“我们几个人看到别克小轿车,觉得很好看。我们打电话到北京工商总局,问别克商标能注册不?工商局说能注。我们送上去,就批下来了。”但是这个商标和美国通用汽车的重要商标“别克”有冲突,而国家为了鼓励外商投资,有关部门希望老丁放弃“别克”,通用汽车公司也曾出高价购买“别克”。“如果拿人家钱,就不光荣了。”老丁说。2004年老丁又把品牌改成了“361度”,“361度,谦虚一点讲是从第一度开始,地球旋转一圈是360度,我从第一度重新做。不谦虚讲,是从我们的质量来说超别人一度”。

361度和厦门马拉松比赛一签三年,赞助费800多万元。“当时谁敢签?现在他们(组委会)后悔了,觉得价钱太便宜。2007~2008年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广告费是1.25亿元,压过美国耐克的1.2亿元,其他电视台还有几千万元。361度要重新做起,必须从广告开始打起。”老丁说。

361度助理总裁夏友群解释说,北京的马拉松赞助商是李宁,南方赛事的就是厦门马拉松。厦门以旅游和贸易为主,马拉松是为了推广其城市形象推出的一个赛事,所以我们抓住了这个品牌,延续到2008北京奥运年。“针对马拉松我们设计了二代‘磁悬浮’跑鞋,在鞋后掌放置了4对磁片,前脚掌放置了1对,磁片同极相对,跑步的时候磁性相斥,给鞋子增加弹性。”

“我们就是家族厂,还不是什么大公司,赚的钱就够做广告费。现在比‘别克’还更响,鞋子穿不到三个月就坏了我包换。我不着急挣,一天自己的工厂做3万多双鞋,没有一双是外面贴牌做的。我要为后代打出一个挺响挺响的品牌,房子留大一点,钱留多一点。”丁建通说。老丁以前演戏,当地的高甲戏团曾在中国艺术节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最高的“华表奖”,高甲戏、南音和木偶戏是晋江传统文化,老丁主要会吹唢呐,乡亲们称他“唢呐通”,“年龄大以后,在家里搞了一个‘音乐家’(俱乐部),晚上叫他们过来一起玩”。

在厦门,马拉松拉拉队比赛3月17日就要开始了。去年厦门英才学校的中学生队拿了第一名,今年参赛的是小学生队。拉拉队一共有30人,参加阻力跑、才艺、拉拉操、故事接龙、合唱,共5项比赛。队伍中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自我介绍说:“我叫郑能杰,能力的能,杰出的杰,今年11岁。”他参加跑步、才艺、拉拉操和合唱,是学校十佳学生之一,任班长和中队长。

记者:“郑能杰,你知道马拉松是什么意思?”

郑回答:“就是代表着坚持,看谁能跑到最后。” 最美马拉松赛道厦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