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简历在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阮烟罗)
最近我所在的部门要招个人,老板亲自见了几个客户和朋友推荐的不靠谱的人之后实在烦了,赶忙把MSN签名上的招人消息撤了下来,改由行政部在几个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消息,然后把筛选简历和初次面试的光荣任务下发给了我。
那是上上周五的事情,上周一上班打开outlook,简历就开始源源不断地飞进来,一封一封又一封,大概耗费了一个上午才基本收完,数量之多,让我的脑袋一下子大起来,因为据过去招人的经验,简历多未必是什么好事,并不是怕挑得眼花,而是基本上都不太靠谱,尤其是来自招聘网站的大批量简历更是如此。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果然不出所料,最终确定大概可以面试的不到10个,逐一打过电话后又少了几个,全部见过之后基本上就全军覆没了。
当然这也很正常,所以这周我还在源源不断地收着和看着简历,刚才刷新了一下邮箱,又显示有12封正在进来,审美疲劳之余,也感慨良多——其实很多人忙着到处投简历之前,真应该好好琢磨一下如何写简历,虽然招聘网站多半都提供了简历模版,但那种千人一面、事无巨细全数列入的表格看起来让人头疼,尤其某些心细的人还极其详细地填写了全部内容,而因为格式的问题在招聘方邮箱收到的时候总难免有些表格变形或版式错乱等状况发生,入目只觉轰然一声,怎一个头疼了得。其实清爽简单地写明重点内容就好了,有个朋友已经走南闯北工作10年以上,简历始终不超过一页,却始终受到大公司和好工作的青睐。
还有照片,这也是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记得当年我自大学毕业的时候,媒体都在讨论大学生在简历里放艺术照的事情,但现在天知道我是多么希望看见几张艺术照,可几乎每个人附上的都是不甚美观的生活照,客观地说,一般的职位并不会以貌取人,但我们要招的这个职位恰好跟平面设计有关,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放在简历中的照片都缺乏起码的审美与设计,又如何能让人相信此人真的具有简历中所写的美术功底呢?更何况应聘此类职位,附上作品不是比照片更能说明问题吗?偏偏附照片的人如恒河沙数,附作品的人却寥若晨星。
然后是应届或即将毕业的学生的简历,往往也让我无言。一年一度总在网上看到毕业生们的呼吁,总是关于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他们不可能有工作经验这个永恒的悖论。可我约见的人中就有两个毕业不久、经验不多的年轻人,而打动我的是毫无匠气的作品中透出的灵气,所以没有经验并不代表一无所有,总有别的方法证明你的价值。但大多数毕业生们真的就寄来了几乎一无所有的简历,通常以“满载着火热的青春,我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开头,以“热切希望加盟贵公司,共创宏图大业”结尾,以至于我一度怀疑这也是某个现成的毕业生专用的模板。火热的青春真的很好,热切的希望也真的很好,但要共创真的宏图大业,除了结束大学四年的学习,也真的还缺点什么东西。
最后,是一些不知该如何形容的简历,比如说,有一位小姐,在简历里的姓名一栏填的就是“某小姐”;再比如说,有一位不知道是小姐还是先生,在发来的邮件里只写了两行字,第一行简单表明了对工作的兴趣,第二行则是请我上QQ聊聊;又比如说,刚收到的一份简历中虽然附了手机号码,却注明了“限发短消息”;以及比如说,有人在简历里自相矛盾,同一时间既在英国某校读书又在国内某处任职,我最后只能得出所谓英国某校也不一定在英国的结论……
不过比起当年招人的经历,这次算是平淡多了,记得曾经有一位求职者在当面递上简历和作品的同时,还递上了人民币若干,我惊问何故?答曰,占用了您的时间,应该给您补偿。当时我还很年轻,差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后来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人民币而认真地跟该人谈了半天,换作今天,就不仅要拒绝人民币,还要顺带礼貌地将人送出去了。
还有一次更离奇的经验,是某个朋友讲的,说有一天前台忽然叫他去拿快递,他却死活想不起来谁要给自己送快递,纳闷儿地出去一看,真是给自己的,只好签收了,拿起来正要走,送快递的人叫道,先生,你还有一样东西要签收!他惊问是什么?那人道,我呀!原来是个求职的,当然快递的内容就是该人的简历和作品,这方式还算有创意吧?可打开包裹之后除了简历和作品,我的朋友也发现了人民币若干,理由基本同上,他比我年纪大且有经验,当即恼火地将那快递小子义正词严地训诫了一通,并连人带钱一并请了出去。
E-mail里当然不能夹带人民币了,但我真的希望在其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一大堆不靠谱的简历在眼前乱飞,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简历不靠谱地在一大堆简历里乱飞。■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