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晓帆)

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0

20多年前,比利时芭蕾舞演员让-保罗·蒂默斯路过一栋小巧的玻璃房子,从此爱上了它。这栋房子名为“玻璃之家”(Maison de Verre),位于布鲁塞尔一条优雅的街道上,比邻而居的是一栋栋新艺术流派的连排住宅。它临街和朝向后花园的外立面是玻璃墙。蒂默斯每每走过这栋房子,都期待着能看到“吉屋出售”的牌子,每次又只能失望地走开。20年,就这样眼看着它原本就很含蓄的现代气质慢慢失去魔力。有一天,他看见屋子的大门开着,情不自禁走进去,找到了主人,一位在二战后买下房子的寡居老太太。尽管无力操持一栋大房子,老太太只住在一楼,她仍旧断然拒绝了蒂默斯买房的请求。蒂默斯并不气馁,隔一段时间就往老太太的信箱里放一张字条。他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90年代末老太太去世,她的孙女把房子卖给了蒂默斯。

拥有了“玻璃之家”,蒂默斯才发现它带来多少快乐,就带来多少麻烦。由于多年来楼上无人居住,房屋内部几成废墟。加上“玻璃之家”建于1935~1936年,1998年被政府列入老建筑保护名单,意味着蒂默斯的翻修必须按照相关的法令和规定来做。

“玻璃之家”是比利时著名建筑师保罗-阿莫罗·米切尔(Paul-Amaury Michel,1912~1988)24岁时为自己建造的家。之前两年,米切尔在巴黎游学,结识了诸多建筑大师,观摩了很多玻璃建筑。其中,建筑大师皮埃尔·夏洛的“玻璃之家”给他上了启蒙课。

皮埃尔·夏洛的“玻璃之家”建于1928年,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圣乔姆街,是为一名大夫设计的诊所兼住宅。当时法国的建筑师及评论家,把斜屋顶和厚重的石墙等建筑形式称作传统,照此标准,夏洛的“玻璃之家”就成为现代住宅的重要典范。评论家评价它通过矩形的形式体现了不对称的现代审美观。它采用半透明的材料,配合金属,营造出自由的空间感,达到超现实的效果,仿佛是另一个星球上的建筑,形成了一个新的住宅型式。

回到比利时的米切尔为自己建房,很自然就想到修一栋玻璃房。玻璃房的建造有别于传统方式。它从建筑物外表开始修建,等到承包结构体、楼板、外墙的施工公司离开现场之后,建筑师才决定房子内部的结构,最后设计细部。房子甫一建成,就成为争论的焦点,被视为向传统的挑战。米切尔也将房子命名为“玻璃之家”。

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1

米切尔并没有在里面住多久,1942年便卖掉了它。不久,纳粹把他关进集中营。在那个没有明天的地方,他仍然梦想着玻璃屋子。他甚至在废纸片上画出了一栋比“玻璃之家”更大的玻璃房子设计图。1945年,米切尔连同设计草图从集中营幸存下来。后来,他设计过很多工厂、住宅、展览馆,但没再设计过玻璃住宅。

蒂默斯找来比利时建筑师伯纳德·贝尼斯和克里斯汀·吉洛特,还有一名工程师来翻修房子。工程开始,“玻璃之家”最大的缺陷便暴露出来,就是那面玻璃墙。米切尔原来的设计是钢架结构支撑一块块玻璃砖构成的外墙,但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金属会热胀冷缩。房子到了蒂默斯手里,玻璃墙面已经破损得很厉害,用手就能把玻璃砖抠下来,没有一块保留完整。米切尔采用的半结晶薄片玻璃砖产自列日的一家玻璃公司,时隔半个多世纪,这种产品早就停产了。蒂默斯等人找了很长时间,终于法国公司Saverbat愿意按米切尔原有的设计为他们复制同样的杂色玻璃砖。蒂默斯的翻修工程用了5年时间,政府负担了20%的费用。完工后的玻璃墙面共嵌入1000块新砖,并采用了一种可伸缩的材料做框架,以减少温度变化对框架的影响。

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2

改造后,房子的正面和背面非常美丽。玻璃墙面被分割为一块块方形窗格,部分窗格由一块块玻璃砖拼成。一楼客厅里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墙,使得空间有一种无穷的感觉。客厅的装饰减到最少,只在玻璃墙前摆放了一套直线条的沙发、茶几,和玻璃砖的线条形成回应。简朴的起居室也在一楼,面对玻璃后墙。透过墙望出去,花园里绿肥红瘦尽收眼底。

翻修工程开始时,安特卫普的一家公司通过研究墙面的一层层漆,发现了最初的颜色是绿色。蒂默斯把室内颜色全部换成白色,就连窗帘也是一色的白。再比如电视房,液晶电视挂在白墙上就像漂浮在半空。为了减少乏味,地上铺块白黑相间的牛皮地毯。房子中有不少酷似轮船舷窗的圆形窗户,白色就给老房子带来一股海洋的气息。

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3

之所以被称为“玻璃之家”,是因为光线在这种建筑上产生的变化特别引人注目。而玻璃之家的主题正是“光线的渗透”。玻璃墙体在白天提供给室内最自然、充足的光线,晚上则将室内的人工光线发散到户外。尤其是夜色中,屋里的灯亮了,也明白了蒂默斯在屋外注目它20年的心情,因为这栋房子真的是辉煌极了。蒂默斯由衷感慨,在玻璃的房子里生活太不容易了。冬天,玻璃成了冰块;夏天,玻璃又烫手。由于不能安装双层玻璃,只能用暖气,取暖费用很高。但是,如果钱有助于实现梦想,多花点又算什么呢?■

脊椎动物的家具

梦想的光照进玻璃之家4

家具业内,把创意和商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人非汤姆·迪克森(Tom Dixon)莫属。他成功地把自己的品牌卖给了芬兰大家具制造商阿蒂克(Artek),不仅担任了该公司的创意总监,还成了股东之一,避免了此种情况下设计师不能拥有个人品牌的普遍落寞命运。他这样的设计师被称为“设计企业家”。

这要追溯到一场车祸。20世纪80年代初,从设计系中途退学的摇滚青年汤姆·迪克森骑摩托车遭遇车祸,苏醒过来后吃惊地发现自己还没有死。养好伤,不懂机械的他开始用焊枪修理摔坏的摩托车。摩托车修好了,他也推出了后朋克风格的限量版焊接家具。慢慢地他开起了自己的小家具店。他的家具很有DIY(自己动手)色彩,符合英国大家具商Habitat的要求,于是被招至麾下担任设计总监。Habitat请来明星设计家具,冠名VIP系列,搞得热热闹闹,就是他的创意。

迪克森坚持独立设计,作品很受好评,得了个绰号“脊椎动物设计师”,意思是他的设计更关心家具的骨架,不在乎表面、皮肤等东西。他的代表作品有S型圣像椅,状似眼镜蛇的喉咙;他用生产交通锥的材料和转动铸造技术,批量生产简便Jack牌座椅、星型灯泡、镜面球状灯、曲折沙发、魔力黑色家具,叫好也叫座。

Artek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老牌家具公司,迪克森就任后起用芬兰一些已树立自己名气的设计师,开发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比如功能性的竹子家具,强度非常高,又很轻,是专为图书馆等公共建筑提供的家具。他自己也推出了概念性的“目标系列”家具,包括喂鸟的小房子、狗屋、熨衣板、吧凳、笔记本电脑台。迪克森试图在里面保留简洁的美感、纯净的线条和朴素的功能性,但绝对前卫,在2006年米兰家具展上吸引了众多目光。■ 玻璃梦想光照米切尔建筑家具

上一篇: 格拉斯的最后一章
下一篇: 两个女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