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古十九)
“小地方的大小姐”,《十八春》里的世钧这样调侃南京的石翠芝,他的朋友叔惠不由得笑道:“南京可不是小地方啊。”可是在上海人眼里,上海以外就是乡下小地方。
南京人是老实度日的,打扮也是中规中矩,拿到上海去自然是要给人家笑话“小地方的大小姐”的。没什么大牌爱在这里办活动,派对也搞不起来。在这样的底子上成为一个名媛比较容易,稍有点衣香鬓影就算作时尚盛典。
她从上海来南京开了餐厅,嫌原来的名字太村俗,只肯告诉别人她叫莎莉。派对最需要一个舒适敞亮的厅堂和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主人,莎莉的餐厅和她自己就成为派对的充要条件,轻易填补了南京地区沙龙、社交、名媛的空白。
名媛身边最好的装饰便是风流才子,其中最好的又当属青年画家们,因为相比于青年作家、青年音乐家等等,画家的作品欣赏起来最是便利并且快捷。青年画家仍然在画廊的门外徘徊,但名媛慈祥地端详着一幅以路边阴沟为题材的油画,听作者将他的“主义”、“流派”呈上,他因为言词急切而略显得结巴。名媛宽容而满含鼓励地一边赏画一边点头,并且体贴地不去注视画家,使得后者终于可以平复他的心跳。名媛将这些作品都买下来,自己家里都放不下了。但她的餐厅里有长长的走廊和宽阔的包间墙壁,足以容纳这些画作。于是人人都称赞名媛的餐厅格调高雅,来就餐如同参观美展。因此餐厅变成了沙龙。每有相熟的客人到场,她便纤指轻扬,指点墙上画色,“主义”与“流派”的词汇次第从朱唇中涌出,恍如正领了客人参观自家书房的贵妇。
一日大家接到她的请柬,邀请到餐厅欣赏一把名古琴,届时会有古琴演奏家现场表演。她穿一身白得非常鲜艳的皮草,坐在第一排,手拄着额头凝神静听。一曲奏罢,东船西舫悄无声的时候,她像突然从梦中醒来一样。这时从侧门推进一只三层的蛋糕,演奏家用古琴奏起一支《生日快乐》,与会者这才恍然大悟,今天并不纯为古琴欣赏,实则是名媛的生日派对。大多数人连连致歉未曾准备生日贺仪,只有几个熟识的青年画家奉上系了蝴蝶结的盒子,她也一个接一个抛去知心的微笑。他们,便是名媛沙龙的内阁。新入僚的古琴演奏家也有礼物相赠。
名媛的又一间餐厅开张了,开业当天做了一场法事,也算是回“风水派对”,照样请来沙龙成员以及她认为有资格的人们一起观礼。她穿着超短裙,在关公牌位前盈盈跪下,三叩九拜,口中念念有词。这,确实是小城市的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