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奇童》:最后一部老动画?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7月1日,根据20年前的老木偶动画片《西岳奇童》重拍的完整版电影将在全国公映。这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20年前只拍了上集,好评如潮,本来打算立刻拍摄下集,导演靳夕连剧本都已经写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却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事变革一拖就是20年。如今,靳夕老先生已经故去,“作为后来人,把前面老人没做完的事情续完,是一种责任。况且,这部影片当时的确很轰动,这么多年来很多观众一直念叨着,我们也有责任把它拍完。”导演胡兆洪这样解释重拍《西岳奇童》的原因。
和《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一样,《西岳奇童》是80年代初,中国传统动画最后一个辉煌时期的开幕作,可惜旋即就成了谢幕作。此后20年,只是见证中国动画的一步步没落。《西岳奇童》完整版要上映的消息传出后,上海已经有当年的死忠西岳迷打算包场去看了。不过,如张爱玲所说,隔了这么多年的辛苦路回头看,再好的月色也带着凄凉。对等待了20年的人来说,再去电影院看一次重拍的完整版《西岳奇童》,不可能再有当年的激动,也许更像一次告别童年的集体仪式,心酸眼亮的看着20年前的那个小孩,揉着惺忪睡眼,等待着心爱的演出开始。也许,这次的演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这种怀旧的愁绪,不仅观者有,创作者似乎也如此。“当年那个排场可大多了……”胡兆洪以艳羡的口气回忆起20年前老版《西岳奇童》的拍摄现场,当时他还只是一个扛摄影机的助理,“600多平方米的摄影棚,灯火辉煌,80多人忙里忙外,那时候做工真是精细,每个木偶都那么精工雕琢,连门窗的背面,即使用不到,也会细细描绘,一丝不苟。那时候在美影厂搞美工的,搞剧作的,可都是国家一级的艺术家……”
现在,记者眼前的摄影棚只剩下当年的1/10不到,杂乱、老旧、带着老上海特有的霉湿气息,四周摆了几架高大的摄影机,已经落了不少灰尘。再往里走,还会看到当年留下来的模型室、道具室、剪辑室,零零落落搁着一些拍摄道具:塑料玻璃做的南天门牌坊,泡沫切成的花草园圃,年代久远的大木头桌子上面散着几乎要生锈的电锯、刻刀、刨具、锉刀,还有肥圆的破了口子的糨糊瓶子,小小的硅胶塑模,轻轻一碰,硅胶手指就会掉下来……从窗口望出去,几幢干巴巴的新楼正在开工,那里曾经是美影厂的小花园,闭上眼睛,似乎还能隐约看到当年的动画大师——万氏兄弟、张光宇、特伟、靳夕们悠闲散步的背影。美影厂在解放前曾是上海市长的官邸,十里洋场最漂亮的一座后花园,可惜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原来的样貌了。
新版《西岳奇童》就是在这里拍出来的,成本只有100万人民币,低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是美影厂同意投拍的原因之一。十几年来,美影厂如果不拍片子,光靠片库和房租收入,日子还可以过得比较滋润,一旦拍片,少则几百万,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进去,厂里立刻就陷入窘迫,资金迟迟不能回收,好几年缓不过来。几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如今的美影厂在投资新片上不得不采取保守策略,任外面“振兴动漫产业”的口号喊得激情万丈,这个曾经是中国动画代名词的老制片厂里却安静得有些不合时宜。
美影厂选择重拍《西岳奇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木偶动画虽然工艺繁琐、工期长,但就其创作水平而言,却是与国际差距最小的一个片种。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动画学派以民族风情享誉国际,在形式上追求民族风格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看到什么民间艺术都想让它动起来,但如今水墨动画、剪纸动画都已经彻底停产,只有木偶动画硕果仅存,当然,他们也不得不靠外包项目存活。过去10年的时间里,胡兆洪为德国一家制片公司拍了5部凡尔纳小说改编的木偶动画电影,颇受好评,但他对重拍《西岳奇童》却仍然深感压力。“我们常说,过去的东西,欣赏就好了,不到万分无奈的情况下,不要去动这个东西,观众不可能叫好。除非彻底颠覆它。”他曾经设想拍一个全新版本的《西岳奇童》,从故事到角色造型,都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设计,连剧本都已经写好了,但厂里领导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决定采用折中方案:前半部分以上集为蓝本重拍,只是加快节奏,稍修补原剧本的一些缺陷,下半部分虽然用新剧本,但仍然延续上集风格,把故事讲完。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完全是以20年前的方式重拍了一次20年前的动画片。
如果只是为了满足20年前的影迷的怀旧情绪,这样的拍法倒也无可厚非,但胡兆洪偏偏还奢望能影响到今天的小孩子们。拍片过程中,他不断想到如今的青少年,希望把片子拍成一个“少年励志类的故事”。他刻意安排了很多沉香得到帮助的细节,霹雳大仙、朝霞姑姑,还有三圣公主留下的沉香宝带都会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赶来帮助他。“我希望孩子们明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会得到很多正面的关爱和引导,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长辈和正面力量来支持他。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很阳光的。”有一次,沉香被杨戬打败,很气馁,霹雳大仙对他说:“小子,你记得,要做成大事,必须要努力,努力了,别人才能帮你。”这句话说教味很重,胡兆洪反复犹豫,最后还是摆了上去,因为他觉得,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引导。更有趣的是,当沉香终于救出三圣公主,一家团聚的时候,他那木讷的父亲竟只是安静肃立一边,连个久别重逢的拥抱都没有,大概是怕情情爱爱,少儿不宜。
胡导演的心思千转百回,但《西岳奇童》的宣传人员倒是很清晰地将目标人群定在了70年代生人,即20年前的西岳影迷。他们在宣传单里把这些人称作“西粉”,又对沉香的配音演员进行了“海选”,甚至考虑过要请胡戈做一部《西岳奇童》的恶搞片头……明明是一部旧时代的木偶片,宣传上却不得不极尽新时代的搞怪手段,其中的吊诡之处,也是中国动画的无可奈何。至于影迷是否买账,恐怕还要拭目以待。
《西岳奇童》拍完之后,因为美影厂人事变革,跟随胡兆洪多年的木偶片团队风流云散,如今只剩下五六人。头发花白的胡兆洪已经在美影厂工作了30多年,谈起那些跟随他多年的老同事,无限唏嘘,他几乎像拍广告一样絮絮地称赞着他的老伙计,说如果外面的动画公司懂得启用这些四五十岁的老动画人,以他们的经验和资历,将是多么合算的一件事情。对听者而言,这样的广告多少有些辛酸。
不久前,电视台又播了一次《大闹天宫》,有人感慨:“多可怜,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好的中国动画片还是40年前的。”可是这几年,中国好像突然患了动画躁狂症,隔三差五就冒出一个新的动漫产业基地来,只是一直不见好作品。那些意气风发的动画公司老板,“白天里觥筹交错,财大气粗,但如果你跟他谈到下半夜的话,他就开始心痛难当,痛哭流涕了”。一个月前,《小兵张嘎》的导演孙立军在记者招待会上悲情痛陈,他那部耗费巨资的动画大片竟无缘在院线与观众见面。再过一个月,号称“标志着中国动漫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3D动画魔幻大片《魔比斯环》也将高调上映,其结果如何很让人捏一把汗。至少,作为一名70年代生的观众,有勇气去电影院看一次《西岳奇童》,算是与中国的老动画道声再见,却没多少勇气与新动画大片打个照面。■ 西岳奇童动画最后